趣說李白《將進酒》——論勸酒,古今第一

自從杜康發明酒之後,這個靈動的音符就挑動在文人的詩篇上,酒與詩文的關係是不可分割的。在晉朝,就有一群好友在亭子裡酣暢淋漓。喝酒就喝酒,還文性十足,大筆一揮,就寫出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集序》。到了現代,街邊隨處可見三五個好友在街邊擼串豪飲,西餐廳享受燭光美酒,對月獨酌的比比皆是。喝酒是一種能力,勸酒就是一種水平,勸酒不好,就無法暢快喝酒,暢快敘情。古代的李白,人稱詩仙,也稱酒仙。若論勸酒,李白說第二,那沒人敢說第一。事實上,他還將勸酒寫成一篇詩歌,叫《將進酒》,這篇被譽為才氣千古無雙。

為了趣說這首詩,我將這首詩歌劃分為三節,第一節: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不少人在看這首詩的題目時,就喜歡把第一個字讀成【jiang】,其實關於這個字的讀音,有過不少爭議,現代以葉嘉瑩先生為首的認為讀【jiang】。本文取【qiang】,"將子無怒,秋以為期",和此詩同意為請。那本首詩就很好理解,就是請喝酒。

說到李白,我們能想到的就是他豐富的想象力。"飛流直下三千尺",李白對於水之類的物品都能充分運用誇張的手法來表現。一開篇就起興,用兩個大長句來寫情。雖然詩人明確寫道是黃河,但經過考據,不一定在黃河邊上喝酒。詩人採用虛寫的手法,一是為了突顯時光流逝,不可逆轉的哲理,這黃河之水向東流逝,你什麼時候過它倒著流。二是為了突顯時光易逝,光陰難存的真理,你早上看著是一頭烏黑的亮發,到了晚上就變白了。

用了兩個長句引出哲理之後,接著要用更貼切生活的事例來帶動氛圍。"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這個時候,李白要更進一步勸酒了。人生得意的時候,你不喝酒,那應該什麼時候喝酒了?你酒杯都已經空了,還要月亮陪你喝個什麼酒。酒在李白的詩歌中出現的很多,隨之而來的有另外一種物像:月亮。比如說李白有一首詩,叫《月下獨酌》,其中有兩句詩是這樣的: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但凡是寫到月亮,那必然寫酒,因為酒在月光的照映下更加清亮,在月下喝酒又顯得十分浪漫。一種浪漫,又是一種孤獨,這是詩人的情句,深埋詩人的情結。每每讀到"空對月"這三個字的時候,心中總是有顫動,這種顫動是落寞和孤獨的情感。因為我從這句詩不僅看到詩人的影子,還看見了自己的影子。李白的政治生涯是失落的,雖說是謫仙人,但他想做官的想法不亞於任何一個人。他想擔任安民濟世的名臣,可是政治能力上不允許。這大概成為他一生的遺憾,詩人將這種遺憾當成美酒,一股子全倒下腸肚,先把自己帶入大醉的世界,忘卻自己,只想將心中的豪氣全部傾瀉而出。

節奏不變,豪情不變,這是李白詩的一個特點。勸完別人,要勸勸失意的自己。"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環顧詩人這一生,不過短短六十多個年頭,為官不過短短一個年頭。與其說是借酒來勸慰別人,不如說是寬慰自己,李白從來就是豪氣沖天的人。"十歲通詩書,既長,隱岷山",這種道家的影響使他和這個阿諛成風的社會格格不入,他不願意為權貴奴顏屈膝。我的才華一定會有聖君賞識,我會成功,絕不是靠巴結奸臣而成功。這就是他的人生哲理,為什麼我們在讀這句詩的時候會達到情感共鳴。正因為他所寫的詩歌代表的是大眾情感,以情而敘詩,自然能夠擦出情感的火花。詩人的詩中永遠都是手擲千金,其中《行路難》中有這樣一句詩: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我們都知道,古代的提純技術不是很高,所以大多數喝的酒都是濁酒,也就是我們現在說的米酒。杜甫在詩中說:潦倒新停濁酒杯。詩人喝好酒,喝美酒,將情蘊於酒中,這就是他的自信樂生。

趣說李白《將進酒》——論勸酒,古今第一

第二節: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

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這個緊湊的節奏沒有完,將第四句,第五句詩一起讀。就會發現,詩句兩次一分的節奏很快。喝酒還不能暢敘幽情,還要吃肉,必須是大快朵頤。"會"這個字是唐朝的口語,杜甫的《望嶽》中有一句詩:"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這個和本詩中的會是一個意思,都是必須,一定的意思。李白誇張的要死,狂的要死,別人能喝一百杯就已經是了不得,你還要喝三百杯,這不把人喝醉才怪。要穿越回古代,我一定去開酒樓。

事實上,這三百杯對於李白是小菜一碟,對於別人,那就是天文數字。大夥放下酒杯,停頓了一會,李白一看這個局面,頓時不悅。"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岑老哥,丹老弟,你兩個為什麼不喝酒,你們快把酒杯端起來幹完。酒桌上點名,直接不給朋友任何喘息之機,將勸酒的情緒推向高潮。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一個字喝,兩個字快喝,三個字使勁喝。你在這裡喝酒,我就在這裡給你唱歌。現代人喜歡喝酒吹牛,古代人就要高雅的多,直接喝酒唱歌。喝酒喝得盡興的時候唱歌叫歌吟笑呼,宋朝的歐陽修,他說:"當其極飲大醉,歌吟笑呼,以適天下之樂。何其壯也。"元代的關漢卿也說:"中秋令節。只合低唱淺酌。"

現代人形容一個事物往往會出現詞窮的時候,相比之下,古代人就有文才的多。古代的有錢人叫做鐘鳴鼎食之家,曹雪芹在《紅樓夢》中就說:賈府是個鐘鳴鼎食的家兒。經過各類推諉勸酒後,帶著淺淺的醉意,回憶自己的過往。醉裡一片夢境,不知道是現實還是夢境,開始有點思緒不清。不過這醉夢中的生活十分美好,無憂無慮,不用煩心什麼,也不再操心什麼。醉夢之間,沒有貧窮和富貴之間的差距,只有一件事,那就是喝酒。李白回想以後,覺得失意的肯定不止自己一個。古代有大才的人都是寂寞的,唯有酒才能解決這種窘境,讓自己重回人生頂峰。

趣說李白《將進酒》——論勸酒,古今第一

第三節: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李白在詩歌中最喜歡做對比的一個文人是曹植。一是因為曹植的確有才,二是因為曹植和自己有著相似的人生經歷。曹植為兄長曹丕所猜忌,被貶偏遠之地,沒過幾年就鬱鬱而終。李白將曹植的這種政治失意看成和自己相似的人生遭遇,他這個時候也是被賜金放還,離開長安。一提到曹植,他就產生一種惺惺相惜之情。此情此景,當時的曹植擺下酒宴也是為了借酒消愁,縱情於酒。李白為了使人信服喝酒的樂趣,動用古人的典故,從事實的層面出發,使得勸酒增加了極大的可信度。

做李白的朋友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儘管喝酒,不要擔心沒有錢。當別人還在擔憂沒有錢來喝酒的時候,李白早就拋之腦後。錢這個問題從來都不是這位酒仙應該擔心的事情,沒錢怎麼辦,對於別人肯定是不喝酒;但對於他而言,沒錢就把貂皮大衣和五花紋的馬拿去換錢。換來的錢繼續買酒喝,那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情。

勸酒的過程也快臨近,詩人開始總結,我們喝酒是為了什麼?是因為"憂愁"二字才喝酒。人生哪能沒有憂愁,如何解決這個憂愁,那還是一個字"酒"。酒來幹什麼,換酒,喝酒,醉酒。這樣的寫法讓你全詩讀下來只會記住一個字,那就是"酒"。只要能夠與諸位消除這過往的憂愁,就是酒的最大樂趣。他恨不得將自己泡在酒缸裡,永遠都不想醒過來,在現實中有苦悶之情,只有在喝醉之後才能忘卻,一展自己的才情。

我們無法知道李白此刻有著多麼苦悶的心情,也許在被賜金放還的時候,他的心已經破碎。他或許在想,這樣的大唐如此廣闊,卻沒有安身的地,只有將自己如同葉片寄身在酒海之中。人生短暫,時光易逝,與其浪費時間,不如喝酒。喝完之後,我的身軀就分一為二,現實中的李白,酒中的李白。只不過,酒醉之後總會醒來,醒來之後都要面對著茫茫的愁思。好個李白,不愧是余光中筆下:"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繡口一吐,就成半個盛唐。"

趣說李白《將進酒》——論勸酒,古今第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