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民營教育老師:不要問他們為什麼不喝西北風

隨著各行各業企業復工,在家憋了兩個多月的打工者終於能夠邁出家門開始工作了。

近日,全國部分城市也公佈了高三和初三年級學生的開學時間,然而,隨著漫漫疫情還未徹底結束,小學以及幼兒園的開學時間還在無限的等待中成為疫情最大的未解之謎。

與之形成依附關係的民營教育培訓機構也成為了排在復工復學最末端的等待者。

疫情下的民營教育老師:不要問他們為什麼不喝西北風

就在這種似乎看不到復工復學希望的等待中,很多的中小民營教育培訓機構也就如多米諾骨牌,一個接一個地倒閉、關門大吉了。

而據《經濟觀察報》報道,3月份發佈的教育行業首份針對疫情其間B端教培機構行業報告——《K12(學前教育至高中教育)教育培訓機構疫情影響情況調查報告》指出,疫情正在給 K12教培行業帶來的深遠影響, 87%的機構表示已經受到較大甚至嚴重影響。

報告顯示,在疫情其間87%的機構遭遇經營挑戰,暑期業務成為其關注焦點。疫情影響下,學校相繼延期開學、線下培訓機構被叫停:校內和校外教學活動整體線上遷移,在線學習、停課不停學成為特殊時期的教育關鍵詞。受此影響,87%的機構表示已經受到較大影響,其中影響最大的三大因素是營收減少、場地租金壓力大、人力成本高。

疫情下的民營教育老師:不要問他們為什麼不喝西北風

很多民營教育培訓機構負責人感慨:“開學遙遙無期,什麼也沒幹,又快到交房租的日子。”

認識一位朋友,年前剛剛抵押房產貸款在所在的地級市辦了一家民辦幼兒園,高檔裝修、購買桌椅設備、老師培訓、對外宣傳都做好了,就等過完年招生開學了。

可是,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將她所有的付出越陷越深,投資越來越大,到現在還有幾十萬賬沒還清,疫情又讓她感到無助。

疫情下的民營教育老師:不要問他們為什麼不喝西北風

她在聊天中承認自己後悔了。本來想以大城市的標準裝修和辦學理念及教育方式在地級市大幹一番。可是如今她才明白,對於一個四線的地級市,家長要的是物超所值,不是你有超前的理念、過硬的師資、高端的硬件就能帶來相等的回報。特別是鄉鎮,家長關心的是價格,從不問價值。

與之行為鮮明對比的則是更多民辦幼兒園老師的無奈:已經停課兩個月了,再不開學真的堅持不下去了。

從發工資扣除獎金到只發基本工資,再到停薪留職,最後就怕聽到校長打電話說,“因為受疫情影響,我們的培訓機構倒閉了,不用來上班了。”

疫情下的民營教育老師:不要問他們為什麼不喝西北風

還有很多校外培訓機構和興趣班,也是一片哀鴻。

只有民營教育培訓機構最能理解苦中之苦,最能感受到欲哭無淚。

網上有個相關討論:

如果一直不開學,校外培訓機構會不會倒閉?培訓老師又該何去何從?

很多人留言講述了自己的艱難處境,也有很多互相加油打氣,不輕言放棄的。

擔心孩子流失、擔心老師辭職、擔心房租籌不到、更擔心開學遙遙無期。

有行業人士預測,今年的培訓行業是最難的一年,今年週末和暑假都會縮減,孩子學校的作業都忙的做不完,哪還有時間去興趣班?明年從頭開始吧,但切記創業不可盲目擴張,否則風險很大。

感同身受的同行更是感慨:“民辦園太難了!”

“孩子別哭!後面還有一大批倒下的!”

身心疲憊導致的很多民營培訓機構乃至公辦學校老師因為疫情陸續選擇主動辭職的事件也不斷在我們身邊發生。

疫情下的民營教育老師:不要問他們為什麼不喝西北風

相比民民營教育培訓機構老師無奈的被離職,很多公辦學校也因為種種直播、打卡、應對上面一天十幾遍的與教學無關的“填表抗疫”、然後再看一看拿到手裡可憐的工資,很多已然擁有公務員身份的公辦學校老師也選擇了主動辭職。

這種主動辭職,並不是很多要離開的老師不再熱愛這個教師崗位和孩子們了,反而是因為更愛這個崗位和孩子們,因為愛得越深所以才選擇不得不放手。

公辦學校辭職的老師慨嘆:“我想當的是教育行業的老師,不是服務行業的老師。”

這或許是個別老師的無奈,但也是疫情期間最淋漓盡致的體現。

只有深切體會過這種痛的老師,才能夠明白其中的酸甜苦辣和心酸無奈。

回到民營教育培訓機構的話題,還有一個值得正視和思考的問題更應該關注——

同樣是考取了教師資格證,同樣是為人師表教育孩子,但是相比公辦學校,民營教育培訓機構的老師始終都低人一等。

造成這種局面和區別對待的原因,一方面是政策對於公辦和民營教育的區別對待,造成了家長對於兩種老師的區別對待;

一方面是公辦學校旱澇保收,教學沒有壓力,很多(是很多不是全部)公辦學校都打著家校共育的旗號將孩子的教育好壞歸結為家庭教育尤其是父母教育的好壞,全然不顧一部分家庭和父母根本沒有這個時間和能力,同時,很多民營學校和培訓機構哪怕再負責再好的教師也被認為是理所應當且沒有功勞也沒有苦勞。

區別兩者的方式就是公辦學校免費,民營機構收費。

在此,不是批判公辦學校多麼不負責,也不是吹捧民營教育培訓機構多麼高尚,只是當你把孩子交付給兩者的時候,作為父母,心理上已經做出了認可和承認其合情合理和合法,也都是“為了孩子好”,但是,最怕的就是同樣是孩子的教育,卻總是戴著有色眼鏡區別對待。

還有一個伴隨而生的難題就是——

相比培訓機構難熬,很多父母給自己孩子在年前預交了幾個月或者一年興趣班培訓費的,真怕這幾千塊都打水漂了。

疫情下的民營教育老師:不要問他們為什麼不喝西北風

哪怕是在如此艱難的境遇面前,依然還有一種聲音在質疑:

“現在的培訓行業火爆,很賺錢的,為何還虧錢?”“培訓教育暴力怎麼不說?”

是啊,相比公辦學校的旱澇保收,民營教育培訓機構真的是暴力和年賺百萬甚至千萬嗎?

做過培訓機構和興趣班的老師回覆:去年虧損2家幼兒園,頂不住轉讓了,太難了,經營成本太高,不可見因素太多,如果拖到現在,哭都哭不出來。

而當你真正經營過一家培訓機構後,就會明白,除去房租、教師課時費,說暴力的自己肯定是外行。

更多的則是:“虧20多萬,畫室倒閉”。

當然,如果你拿新東方、以及瘋狂打廣告的Y輔導等教育培訓機構來舉例反駁,我真的無話可說。但是,在看到別人數錢的時候,也請多關注關注他們背後所挨的打。

同樣是合法教育、合法賺錢,在遭受著比公辦學校低一等的白眼中,民營教育培訓機構儘管的確存在良莠不齊的現象,但是他們中的絕大多數卻如夾縫中求生的小草,一有風吹雨打,最先遭受打擊甚至“滅頂之災”的往往又是他們。

民營教育培訓機構的教課老師同樣要考取教師資格證,但是相對的待遇卻沒有或難以實現公平化。這就好比,上面給你提一樣的要求,但是就不給你待遇,一樣的概念。

十七大到十九大以來,一直提倡優化教育結構,促進教育公平,把教育事業放在優先位置,加快教育現代化,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推動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高度重視農村義務教育,辦好學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網絡教育,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發展殘疾人事業,加強殘疾康復服務。

其中,重點提到了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然而年年提倡,卻年年難以落實。

疫情下的民營教育老師:不要問他們為什麼不喝西北風

說句不客氣的話,如果公辦教育能夠兢兢業業、克己奉公、良心育人,還會有民營教育培訓機構生存的空間嗎?!

在目前國情下,民營教育培訓機構和特殊教育作為公辦教育的補充,本身就是一種良性的循環和教育無法真正實現公平公正的大環境下的一種有效互補,如果只是一味地將其趕盡殺絕,而又無法實現人人享有完善的教育資源公平性,又何談百年樹人?!

我們無意否定公辦教育的積極作用,也並不是為民營教育培訓機構鳴冤叫屈,每種教育的大部分都是好的有責任的,只是,希望不要因為一場疫情讓眾多中小企業在無奈中倒閉的同時,而誠如“民營教育培訓機構再不開學,老師們都要去喝東北風了”。他們真的已經喝不起了!

很多等不到復工復學的老師們,都想去樓下超市做收銀員了。

疫情下的民營教育老師:不要問他們為什麼不喝西北風

更不要問他們為什麼不喝西北風,因為喝的人太多,搶不過來,只能喝東北風了!


疫情下的民營教育老師:不要問他們為什麼不喝西北風

【羿雲天,高級家庭教育指導師,國家三級心理諮詢師,自閉症療育師,自媒體主編。原名徐亨福,生於蘭州,現居鄭州。專注婚姻家庭、時事熱點、影視評論原創作者。不隨波逐流,有料有態度,更有溫度。新浪微博:羿雲天;微信公眾號:羿雲天說(ID:yiyuntianshuo)】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