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作霖五十大寿,名流荟萃,盛况空前,奉天城传出一个新编歇后语

古往今来,人们都很看重自己整岁的生日,尤其是那些有一定身份地位的成功者,更是喜欢办整岁大寿,以彰显自己的身份与威望。

在民国年间,有一个人办了一场大寿,在当时的奉天城可谓是盛况空前,那个时代的各路军阀诸侯、名流人士纷至沓来,这场规模盛大的寿宴主人便是当时的“东北王”——张作霖。

张作霖出生于1875年3月19日(农历二月十二),1924年3月16日,正是张作霖49周岁的生日。以前的人们过大寿,一般都是过虚岁,所以,从3月15日至3月17日,在奉天城里的大帅府举行了盛况空前的张作霖五十大寿庆典活动。

张作霖五十大寿,名流荟萃,盛况空前,奉天城传出一个新编歇后语

张作霖10岁的时候还是一个穷小子,能吃饱饭就不错了。20岁时,他是清军一个小小的哨长(排长)。30岁时,他任新民府游击中营管带(营长)。40岁时,他任民国陆军第二十七师中将师长。一个师长,也没有多大的地位,所以这些年的整寿,张作霖过得都是马马虎虎。

但是,如今不同了,此时50岁的张作霖已贵为东三省巡阅使、东三省保安总司令,在“东北王”的宝座上已经坐了6年,并且还具备了问鼎中原的实力。所以,无论从哪方面讲,张作霖的五十大寿都值得热烈庆祝一番。

那几天,帅府门前比集市都热闹

据当年见识过张作霖寿诞场景的人说,那段日子,帅府内外,人声鼎沸,门庭若市。帅府门前更是车水马龙,人来人往,送寿礼的一拨接一拨,简直比集市还热闹!

帅府内外,彩旗飘了起来,彩带扎了起来,大红的灯笼也高高挂起来。大门上悬挂的是红色官灯,二门上则挂着带有“寿”字的纱灯,花园的假山上彩灯成串。夜幕降临后,灯光交相辉映,异彩纷呈,令人眼花缭乱,仿佛置身于神奇的仙宫。

东三省保安总司令部还通令各机关,包括讲武堂和军官教育班这些非机关单位,从15日起放假两日,以示同乐。《盛京时报》 《大公报》等奉天及全国很多重要的报纸都以超乎寻常的版面来报道张作霖五十寿辰的盛大场面。

张作霖五十大寿,名流荟萃,盛况空前,奉天城传出一个新编歇后语

张氏帅府的大青楼

虽然3月16日是张作霖五十大寿的正日子。但随着各方祝寿的人蜂拥而来。原定在帅府和督军署两个地方已经招待不下前来的嘉宾,张作霖只好又将奉天城内最大的剧场——会仙大舞台定为招待来宾的地方。

按规定,将军、省长以上官员为上客在帅府就餐,吃的是燕菜席,即以燕窝为主菜的酒席;其他官员为中客在督军署就餐,吃翅子席,即以鱼翅、海参作为主菜;普通客人则在会仙大舞台享用一般酒席。

名流荟萃,众星捧月,盛况空前

随着奉系实力的大增,张作霖在当时政坛的地位日益重要,因而成为各方势力极力争取的对象。所以,对于张作霖五十大寿这么重要的日子,社会各界自然不会放过这样一个与张作霖接触和示好的机会。

从3月11日起,各方势力、军阀、政客、达官显贵,如众星捧月云集奉天,争先恐后地为张作霖祝寿。那几日,插有特制小旗的汽车在奉天城内随处可见,成为当时奉天城一道亮丽的风景。

除了东三省的官员如汤玉麟、俞人凤、马龙潭、丁超、鲍贵卿等人外,各省代表以及社会名流,如张作霖的老上司赵尔巽的代表赵世基、皖系军阀首领张敬尧的代表张景华、北京政府国务总理孙宝琦的代表赵玉琦、末代皇帝溥仪的代表张国靖、原大总统黎元洪的代表刘蝦齐、蒙古王公代表包森伯、美国白宫的代表周梦贤、孙中山的特使汪精卫等都陆续来到帅府,为张作霖祝寿。

张作霖五十大寿,名流荟萃,盛况空前,奉天城传出一个新编歇后语

广东政府外交部部长伍朝枢也随汪精卫之后于张作霖寿诞之日专程来到奉天。伍氏此行,表面固然是为张作霖祝寿,实际却肩负着稳固反直三角同盟的使命。

为了共同对付以曹锟、吴佩孚为代表的直系,孙中山、张作霖和段祺瑞、卢永祥结成奉粤皖反直三角同盟。但是, 1924年国民党改组后,敌对势力曾捏造国民党“赤化”谣言,致使张作霖对三角同盟中的孙中山持怀疑态度。

为使张作霖消除疑虑,孙中山便借祝寿之机派伍朝枢北上奉天,为国民党“赤化”辟谣,使这个为反直三角同盟投下的阴影得以澄清。

伍朝枢到奉天后,因其身份的特殊,受到了张氏父子的高度重视和热情款待。他此次来奉还兼有考察奉军实力的使命。在奉天期间先后参观了奉天兵工厂、航空队、东三省陆军讲武堂等军事机构。伍朝枢看后感慨地说: “奉军实力名不虚传,实乃天下第一也”。

张作霖五十大寿,名流荟萃,盛况空前,奉天城传出一个新编歇后语

梅兰芳、杨小楼合演《霸王别姬》

为了给寿诞助兴,张作霖还特邀京津名伶来帅府唱堂会三天。梅兰芳应邀携百余人的剧团专程从北京赶赴奉天,为张作霖献艺祝寿。

《盛京时报》曾以“梅郎来奉”特大标题报道了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并称之为“空前之盛举”。此外,谭富英、富连成、尚小云、程砚秋、马连良、杨小楼、金子玉等京剧名角也应邀来奉天。

戏法大师韩景文,东北大鼓名家夏广茹、左广路等也一同前来祝寿,真可谓群英荟萃、济济一堂。

张作霖平素与梨园界的人并无过多来往,但对梅兰芳的到来却格外看重,以接待督军级贵宾的规格接待梅兰芳,宴请都是在帅府,让梅兰芳很是感动。

祝寿第一天演出结束后,张作霖就让张学良、于凤至夫妇代表他到后台去看望梅兰芳,转达他的谢意:“梅先生受累了。”

张作霖五十大寿,名流荟萃,盛况空前,奉天城传出一个新编歇后语

梅兰芳与杨小楼合演的《霸王别姬》是在正寿日子晚上演出的。这天,帅府和督军署两边都早早开了饭,也早早散了席,都等着看这出渴望已久的经典剧目。

主人的盛情让梅兰芳很感动,他使出浑身解数,把虞姬那种既痛苦又无可奈何的心情演得活灵活现。

台下鼓掌声、叫好声不断,张作霖也情不自禁地大声喝彩。接下来,余叔岩主演的《击鼓骂曹》,程砚秋主演的《红拂传》和《孔雀屏》也博得了热烈的掌声。

孙中山送的寿礼最贵重

1924年3月16日,是张作霖五十寿诞的正日子。《盛京时报》载曰:盛矣乎帅座寿庆!

张作霖五十大寿的寿礼琳琅满目,五花八门,有蒙古宝图王送的水晶宫灯、古瓷花瓶,美国驻奉总领事赠送的金柄镶宝石九狮刀,日本政客送的花瓶、盔甲,末代皇帝溥仪送的康熙御笔字画、玉制万寿灯,曹锟赠送的各种宝珠、宝石。

张作霖五十大寿,名流荟萃,盛况空前,奉天城传出一个新编歇后语

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礼品是孙中山派特使汪精卫亲自护送的寿礼——玉桃。这件玉桃桃色鲜艳,由六个童子托起,顽童形态各异,栩栩如生,雕刻之细腻,做工之精良,令人拍案叫绝。

张作霖非常看重这件寿礼,他专门派军队敲锣打鼓,将这个玉桃请进了大帅府,并把他摆在寿堂正中最显眼的地方,此举看似看重孙中山,其实更是借孙中山抬高自己。

东北航空处为助兴,特派英、俄驾驶员,驾驶着5架飞机在帅府上空飞行盘旋,以示“五蝠献寿”之意,并不时向下散发烟火、红绸彩带、寿字、彩旗等,将庆典推向了高潮。

张作霖办寿——不怕事大

张作霖五十寿宴之后,奉天城里传出一个新编的歇后语:张作霖办寿——不怕事大。

张作霖为了能让全国都能感受到自己寿诞庆典的隆重气氛,采用当时在全国领先的无线电技术,现场转播帅府内的演出实况。

全国各地凡有收音机者,均能收听到此节目。张作霖还在奉天城里的故官、东西辕门、中街等处安置了无线电扩音器,“凡中外绅商,概准入内观听”,市民们则可站在大街上,收听帅府内祝寿节目的实况录音。

张作霖五十大寿,名流荟萃,盛况空前,奉天城传出一个新编歇后语

当时,奉天百姓们聚集在街头,有滋有味地听着《霸王别姬》,听着东北大鼓,不时地眯着眼睛回味着,评说着…《盛京时报》将这种景象概括为“与民同乐”。

张作霖之所以如此重视这次寿诞,张扬这次寿诞,目的很明确,就是通过祝寿活动,广泛联系各界朋友,彰显奉系实力,为将要在当年9月进行的第二次直奉战争、入主关内做好舆论上的铺垫。

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失利后,张作霖卧薪尝胆、励精图治,开始整军经武。奉军经过整编后,有陆军27个旅,骑兵5个旅,还有2个炮兵独立旅和1个重炮团,兵力总计约25万人,成为当时中国最强劲的一支军事力量。同时,张作霖还大力创建海军、扩充空军,购置军舰,添购飞机。第二次直奉战争前,奉军已有各类飞机200余架。

可以说,在北洋政府统治时代,东北的海军和空军,无论在装备上还是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处于领先地位。所以,此时的张作霖有理由狂妄,也有底气为自己的寿诞大事张扬。

本文参考自:《走进大帅府,走进张作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