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公不昧,外賊無蹤

心公不昧,外賊無蹤

耳目見聞為外賊,情慾意識為內賊,只是主人翁惺惺不昧,獨坐中堂,賊便化為家人矣!

心公不昧,外賊無蹤

耳聞目睹的東西屬於外來的侵害;感情慾望、思想意識是內在的敵人。只要人自己保持清醒的頭腦,獨居心之中心,這樣,所有心理敵人、外來侵害都會變成對自己有利的東西。

心公不昧,外賊無蹤

儒家與佛家的不同就在於,佛教認為慾望是人生痛苦的根源,因而應該去欲去執,保持真心不變。儒家則沒有在根本上排除人們對慾望的合理追求,只是滿足慾望必須遵守社會規範,要“發乎情,止乎禮”,即使是為滿足慾望發財致富,也要“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這種差別使得儒家思想具有世俗理性的積極一面,經過改造,可以適應現代經濟發展。

心公不昧,外賊無蹤

目不能自見,鼻不能自嗅,舌不能自舐,手不能自握,惟耳能自聞其聲。

——張潮《幽夢影》

心公不昧,外賊無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