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處理孩子的情緒,會讓他更有同理心!


這樣處理孩子的情緒,會讓他更有同理心!


有一天晚上,弟弟有英語課,姐姐和我約定好一同騎車送弟弟,然後,她去鍾書閣看書,我約夥伴見面。


開心地取了自行車下樓,騎出地下室,發現雨下得有點大,我提議折回去開車。


姐姐有些失望和生氣,回到車位時,把自行車往那兒一放,到牆對面生悶氣。我鎖好車,把車開出來,姐姐跟著上來,依然有些情緒。


“寶貝,我很喜歡和你一起騎車,同時,我也擔心淋雨會感冒,媽媽最近有不少課要上,感冒了會影響上課。”


姐姐不說話,看得出來還有情緒。


這樣處理孩子的情緒,會讓他更有同理心!

“弟弟,待會兒可能需要你自己上樓,媽媽在路邊沒法停車,姐姐心情不太好。”往常開車都是姐姐送弟弟上去的。


到大廈樓下,我問:“姐姐,你願意送弟弟上去嗎?”


“不願意!”


“OK”,我說:“弟弟,你自己上去吧,注意安全。”


我停在路邊,看著弟弟往大廈那邊走去,大約走了十來米,姐姐推門下車,“我送他上去!”


她跑過去追上弟弟。


回到車上時,我說:“寶貝,謝謝你送弟弟上去。我看到他一個人的時候,沒精打采地低著頭,慢吞吞地往前走,你跑過去牽著他手,兩個人跑著進去,看起來又精神又開心,真羨慕弟弟有姐姐。”


姐姐平靜地聽著,下車時和我親了親,又抱了抱,一個人去鍾書閣看書。


是的,有任何情緒都是可以的。情緒會來,也會走,只要給她時間和空間、理解和允許。


孩子也天生具有做出貢獻的社會情懷,在她們願意貢獻時鼓勵,不願意貢獻時接納,如此就好。


在上面的案例中,媽媽就是全然的接納孩子的情緒,整個過程中沒有指責和批評,允許孩子的情緒自然而然的流淌。


當媽媽接納孩子的不開心、不願意後,姐姐反而主動去送弟弟了。

這樣處理孩子的情緒,會讓他更有同理心!


那麼,面對孩子的情緒,我們應該怎樣去處理?有以下幾點:


第一,要認可孩子的感受。“看得出來你現在真的很生氣,生氣也沒關係,等你感覺好點了我願意聽你說說發生了什麼。”


第二,可以給孩子一個擁抱。抱著他,撫撫他的背,直到他感覺好起來。


第三,告訴孩子“不要壓抑你的感受,你有權利這樣感受,要允許自己感到難過或生氣。”等孩子感覺好後,閉上嘴巴傾聽,要允許孩子自己解決問題,除非他們主動尋找你的幫助。


好了,今天的內容就分享到這裡,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