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17日:馬爾克斯去世六年,我讀馬爾克斯的那些事

2014年4月17日,加西亞·馬爾克斯在墨西哥城去世,享年87歲。那時候的我才大一,還沒有開始讀馬爾克斯,也沒關注到熱點。

我是從2015年夏天才開始讀馬爾克斯的小說,讀完一本之後,立即將他當作自己的文學偶像,並親切地稱他為"老馬"。我的支付寶賬號的頭像,至今都是老馬的卡通人像圖。

2020年4月17日:馬爾克斯去世六年,我讀馬爾克斯的那些事

曾立志要讀完老馬的所有作品,列了一個單子,一本一本劃掉。

還未畢業時,我把學校圖書館所有馬爾克斯的書都借了讀完了,又與同學借。畢業後,每個月去一次深圳圖書館,抱回一本又一本馬爾克斯。兩年前,老公追我的時候,投我所好地送了我《百年孤獨》和《霍亂時期的愛情》,最厚的兩本。我至今記得,每天抱著《百年孤獨》,在地鐵上一頁一頁閱讀的時光。

陸陸續續,讀完書單上的大半。這一年多以來,由於生活的變動,讀書漸少,曾經那個可愛的小目標也被淡忘。如果不是今天看到是老馬的忌辰,我估計還不會想起來。

2020年4月17日:馬爾克斯去世六年,我讀馬爾克斯的那些事

記錄一下曾讀過的馬爾克斯,每一本都曾驚豔我的閱讀時光:

  • 很薄的:《枯枝敗葉》《沒有人給他寫信的上校》《一樁事先張揚的兇殺案》《苦妓回憶錄》
  • 短篇集:《藍寶石般的眼睛》《惡時辰》《愛情和其他魔鬼》《世上最美的溺水者》《夢中的歡快葬禮和十二個異鄉故事》《禮拜二午睡時刻》
  • 很厚,但是很過癮的:《百年孤獨》《霍亂時期的愛情》
  • 非虛構的:《一個海難倖存者的故事》《番石榴飄香》《我不是來演講的》
  • 當時讀不太懂的:《族長的秋天》《迷宮中的將軍》
2020年4月17日:馬爾克斯去世六年,我讀馬爾克斯的那些事

  • 第一本是《枯枝敗葉》
  • 最驚豔是《一樁事先張揚的兇殺案》
  • 最喜歡是《百年孤獨》,很魔幻很入迷
  • 最有意思是《番石榴飄香》,可以瞭解老馬的小習性

這樣記錄著,好像基本看完了?家裡還有一本《活著是為了講述》,老馬的自傳,一直沒讀。下次回家,一定把它帶走。我曾想,賺了錢定要買一套馬爾克斯全集,新經典那一套的版本。後來居然忘了這個小願望。

2020年4月17日:馬爾克斯去世六年,我讀馬爾克斯的那些事


因為馬爾克斯,我知道了"拉丁美洲文學爆炸",於是關注了那一類作家。

學校圖書館擺放馬爾克斯那一排是我最經常拜訪的,那一排的每一本,都曾被我摸過書脊。以至於,多了哪一本,少了哪一本,我都清楚知道。

因為"拉丁美洲文學爆炸",我知道了胡里奧·科塔薩爾這個腦洞特別大的阿根廷作家,至今念念不忘他的《克羅諾皮奧與法瑪的故事》。

我還知道了胡安·魯爾福,馬爾克斯大為讚揚的人,讀了他的《佩德羅·巴拉莫》,特地買了一本珍藏。後來發現,很多喜愛小說的人,都特別喜歡這本書。

那一排書架上,有聶魯達的情詩,還有一本《紙房子》。《紙房子》這本書雖然不出名,但也好看,講了一個愛書之人,用書籍建了一所"紙房子"。其中有一段,最為難忘:

"一本博爾赫斯充作窗臺;一本巴列霍,上頭一部卡夫卡,旁邊填上康德,再鋪上一冊海明威的《永別了,武器》當作門檻兒;還有科塔薩爾、專寫磚頭書的巴爾加斯·略薩;巴列-因克蘭挨著亞里士多德,加繆和摩洛索裡砌在一塊兒;莎士比亞和馬洛,在砂漿簇擁下終於難捨難分;所有這些書都註定要齊力築起一堵牆,共同形成一道陰影。"

這段文字中出現的作家名字,就算沒讀過他們的作品,也曾聽聞他們的大名。這麼多作家的名字堆疊在一起,熙熙攘攘,好像一場文學的聚會。那種感覺,就類似如今看《清平樂》中范仲淹、晏殊、歐陽修等人同框聊天。

2014年4月17日,馬爾克斯去世。我很驚訝,一直以為他過世很久了。沒想到,其實我曾離他很近,只是那時候我還未曾接觸馬爾克斯。

看老馬的照片,會覺得他是個很可愛的老頭,笑起來慈祥。看到一張照片,突然想起,在《番石榴飄香》中,他談及自己寫作時的小癖好:桌上放一朵黃色玫瑰。

2020年4月17日:馬爾克斯去世六年,我讀馬爾克斯的那些事

接觸老馬以前,我對他的印象是:百年孤獨、小說很厚、晦澀難懂。接觸了之後,才發覺"真香"。他的小說並不那麼難讀,就算是人名反覆奇怪的《百年孤獨》,也有一種神奇的抓力,讓人繼續往下看,而且能分得清每個人是誰。

雖然閱歷尚淺如我,對於作品背後的深意暫未能理解透徹,但我仍感恩,曾經有那麼多時光,是馬爾克斯陪我度過。如今想起,依然懷念。既是懷念那段無憂無慮、可以一直閱讀的大好時光,也是懷念那個能沉浸在書的世界中、不被生活瑣事纏身的自己,還懷念馬爾克斯曾給我的震撼和驚歎。

2020年4月17日:馬爾克斯去世六年,我讀馬爾克斯的那些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