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論場丨你就是這個城市的“免疫力”

豫論場丨你就是這個城市的“免疫力”

豫論場丨你就是這個城市的“免疫力”

□薛世君

因為新冠肺炎疫情,當下的第32個愛國衛生月顯得格外與眾不同。

今年愛國衛生月活動的主題為“防疫有我,愛衛同行”,從開展愛國衛生運動歷史宣傳,到廣泛開展健康教育,再到推進環境衛生綜合整治行動,在防疫阻擊戰的當口,社會上掀起了一輪愛國衛生運動的新高潮。而我省於月初就在各地開展了“防疫健康知識大宣傳、環境衛生大整治、重點場所大消毒” 愛國衛生疫情防控專項行動。

關照當前嚴峻的疫情防控形勢,“防疫有我,愛衛同行”的主題可以說是切中肯綮。“有我”說的是個體責任,“同行”說的是群體規範,用一句抗疫中常用的話來講,就是眾志成城、群防群控。一個“我”字,明晰的就是我們每個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都應該對自己的健康負責。而眾人成“群”,“同行”之下,每個人的免疫力就組成了群體的免疫力,公共衛生安全方能有所著落。

2003年非典肆虐之時,一位教授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坦言,SARS是一種城市病,它的出現絕非偶然,而是過度的發展主義的結果。大城市皆為人口集聚之所,如今我國城區人口超500萬的城市就有15座。而我省則有一億人口,城市動不動就住有幾百萬人,人口集聚、流動頻繁、生活方式尚未完全綠色化等原因,為病毒的滋生、傳播創造了天然的條件,別說是當前防控新冠肺炎的關口,即便在平時,病毒傳播的風險也是無處不在,防控各種疫情的弦自然也得時刻緊繃著。

日前,上海出臺了《關於完善重大疫情防控體制機制健全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的若干意見》,當地媒體直言,此舉是要做強超大城市的“免疫系統”。目前,我國城鎮化率已經突破60%大關,多數人生活在城市,我省城鎮化率也超過了53%,“城裡人”越來越多。那麼,城市的“免疫系統”從何而來?公共衛生安全靠誰來保障?

這體系也好,那機制也罷,歸根結底,公共衛生安全還是要念好“群”字訣,依靠“群防群控”的力量。持續至今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乃至今後依然可能出現的疫情隱患,都是對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一場“大考”,其中的重頭“考題”,自然是公共衛生安全,而“答卷者”,除了公共衛生相關部門,還有每一個“我”、每一名群眾。既然選擇了群居的生活方式,選擇了城市的生活空間,也就選擇了這份個體責任和群體規範。

今年是愛國衛生運動開展68週年,68年間,愛國衛生運動通過廣泛發動群眾,開展衛生教育,對提高全民健康文明水平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比如,我國人均預期壽命從35歲提高到77歲,嬰兒死亡率從200‰下降到6.1‰。我國之所以能戰勝一次又一次疫情,某種程度上,就在於愛國衛生運動積累的成果,在於群眾的廣泛參與。當前疫情之下,14億國人齊刷刷戴著口罩工作生活的震撼場景,就是公共衛生安全中群體力量的生動註腳。

眼下,境外輸入病例不時出現,防控形勢依然嚴峻。在第32個愛國衛生月期間,再度思索愛國衛生運動的意義,再次審視個體的公共衛生安全責任,應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題中之義。而對“防疫有我,愛衛同行”號召的踐行,不僅包括疫情爆發時的英勇“逆行”、疫情防控時夜以繼日的奔忙,也包括平時的人居環境整治、社區垃圾分類,以及清理衛生死角、拒食野生動物、養成綠色方式等。“免疫”的功夫,理應多下在平時,“平時”的努力與“戰時”的盡力,共同構築起健康社會的“免疫系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