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人物丨2019中国纺织行业年度创新人物参评人风采展示三

创新人物丨2019中国纺织行业年度创新人物参评人风采展示三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在70年进程中,中国纺织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不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2020年我国将实现纺织强国目标。在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纺织工业在顺应时代要求、实现高质量发展、打造纺织强国的过程中,涌现出一大批具有标杆意义的模范群体,他们在智能制造、绿色环保、协同创新等方面引领、引导着中国纺织工业的发展。

为了弘扬先进,彰显英才,让全行业深入了解2019年纺织行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所涌现出来的风云人物们坚持创新、勇于变革的精神,表彰在2019年度为中国纺织工业做出突出创新业绩的先进人物,持续推动和提升全行业创新工作的健康蓬勃发展,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研究决定继续在全行业开展“中国纺织行业年度创新人物”的评选活动。

自2005年开始,15年来,“中国纺织年度创新人物”评选活动见证了一个又一个创新企业的崛起和成长,上百位创新人物成为我国纺织行业的中坚力量,照亮了纺织强国创新路。

本刊公众号即日起开始对2019年度创新人物的参评人资料进行专题风采展示,系列展示顺序将按照姓氏笔画排序,专题结束后将在微信平台进行网络投票,最终由创新人物评审委员会评选出20位2019中国纺织行业年度创新人物。

创新人物丨2019中国纺织行业年度创新人物参评人风采展示三

谷源明简介

男 / 汉族 / 1964.05 / 党员 / 硕士

大连瑞光非织造布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数据

2019年利润总额比2018年增长了13%,在国际、国内行业排名中,分别是中国的非织造布行业十强企业,国际非织造布卷材供应商第30位

创新业绩

行业智能化升级的领军者

作为中国非织造布行业的领军者,2019 年,大连瑞光非织造布集团有限公司在董事长谷源明的带领下,投资1.2 亿元建设了两条高强水刺法非织造布新材料项目, 调整了水刺产品结构, 填补了公司交叉铺网水刺的产品空白, 并对国内外销售权重调整具有重要意义。

2019 年,瑞光实现了两化融合贯标,确定了瑞光智能制造工厂的新型能力,为瑞光集团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转型提供了解决方案。一直以来,公司将创新工作是重中之重的工作,2019年,公司共申请专利13 项,被授权专利21 项,参与起草国家行业标准2 项。研发中心研发新产品24 个,新产品销售收入占总销售额的 73%,新项目研发成功率85%。

创新管理模式的执行者

经过三十年的管理沉淀,谷源明主导形成了瑞光独有的企业管理模式——“技术、管理、标准、品牌四路径创新驱动企业管理模式”。技术创新驱动,实现现代化、智能化、定制化服务顾客, 形成核心竞争力。管理驱动,以先进的管理理念和领导力强化计划力、执行力、检查力,通过优化工作流程,提高管理效率,杜绝无价值的活动,降低了管理成本,同时实现电能、气能双下降,实现节能降耗,建设环境友好型企业。标准驱动,实现瑞光非织造布技术对标国际标准,推动行业高水平发展。品牌驱动, 提高瑞光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 获得国内外高端客户的认可与青睐。

将创新深植于基因里的实践者

谷源明认为:“创新是一种深植于瑞光血脉中的基因,是具有澎湃动力的发动机。”自1991 年瑞光集团承接了国家七五攻关项目——中国第一条纺粘法非织造布生产线的工业化投产开始,谷源明就开始了以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缔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发展模式,并在每一次变革中推动了行业进步。

1991 年,中国第一条国产纺粘线谷源明亲自主导设备改造,产能由每年500吨提高至2500 吨。2005 年,谷源明尝试将气流成网技术与梳理成网技术的结合,填补了国内空白。2012年以前,可冲散技术被国外垄断多年,国内还没有大规模的生产线, 谷源明认为 100% 降解是市场的未来,他从德国引进了采用造纸技术生产可冲散非织造布的工艺。该生产线的成功投产也带动了国内可降解生产线的陆续投产,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在晚于西方仅5 年多的时间,全面实现了厕用湿纸巾在中国消 费者中的使用。

2019 年,湿法造纸成网与非织造布成网技术结合是他的又一个想法,既拓宽了造纸技术的应用,又能实现目前年百万吨涤纶产品的全降解。

汪建根简介

男 / 汉族 / 1964.2 / 党员 / 本科

福建锦江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数据

2019年固定资产规模3亿元以上,年收入总额10亿元以上,营收增长率8%~12%,年利润1亿元以上,增长率5%~8%

创新业绩

福建锦江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 年4 月,是一家专业生产高科技锦纶切片、锦纶长丝、加弹丝的大型化纤高新技术企业。汪建根2017 年6 月加入锦江科技公司。这位从浙江桐昆集团空降而来的“操盘手”,发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和领导能力,任职两年多以来给公司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不仅狠抓企业内部管理,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让企业的管理有章可循,更是在生产、营销上有自己独特的运营管理手段。在汪建根领导下,近两年公司荣获“亚洲品牌500 强”、“2018 年国家企业技术中心”、“2018 年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等荣誉。

保生产 拓渠道 增效益

汪建根从整体思考锦纶产业链要素的整合,从战略的角度区思考上下游的沟通合作,构建一种新型的上下游产业合作伙伴关系,制定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产品是基础,只有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才有出路。锦江科技全面建立“以产促销、以销调产、产销联动”的协同机制,不断根据市场行情变化,及时调整产供销策略,提供最高效的产品组合。并始终围绕“开满机、保利润”的经营方针,要求生产不仅要“埋头拉车”,更要“抬头看路”,与市场销售部门时刻保持联动,以产销协调为前提,将开机率提升到最大限额,稳定了员工队伍、产品品质和公司效益。

重研发 提品质 赢市场

汪建根全面提出并实施“持续创新模式、持续创新方法、持续创新维度和持续创新目标”四位一体的持续创新管理体系。汪建根始终坚信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泉,新产品研发是锦江科技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多年来,锦江科技始终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研以致用,跟市场接轨,跟消费接轨。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品质量、改善产品结构、开发新应用领域;同时加强与终端客户的横向合作,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加快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并强调多重技术融合,致力于实现高性能纤维的低成本、高附加值。

在汪建根领导下,锦江科技坚持走差别化道路,做自己的拳头产品,将创新型研发和应用型研发结合起来,争取每年推出一款独一无二、有代表性的产品。公司2018 年的花式纱为公司创造了丰厚的利润;2019 年主推“锦康纱”,已实现全面量产;2020 年将推出“锦肤丝”,确保每年培育一个“金牛”产品,并进行重点宣传和推广。

应形势 明定位 再启航

面对锦纶行业产能过剩的局面,汪建根提出要“加强行业自律,加强产业链及同行企业交流,促进锦纶产业链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思想,他亲自推动产业链协同交流工作实施,充分发挥行业协调作用,联合行业几家企业建立联盟,共同提出了行业标准,有序定价,以自律创造效益,带领福建锦江科技有限公司主动做市场秩序的倡导者和维护者,为同行企业间协调沟通起到桥梁作用,得到广大同行和社会各有关方面的充分肯定。未来锦江科技的目标是成为世界民用尼龙纤维领域中的行业标杆,综合实力国际领先的民族企业。

沈方勇简介

男 / 汉族 / 1962.03 / 党员 / 大学

湖北天门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数据

2019年公司固定资产规模1~3亿元,年度营收总额3~5亿元,增长率12%~20%,年利润3000万~5000万元,增长率12%~20%

创新业绩

大刀阔斧进行技术改造

他在完成“退城进园”的新厂区建设后,着力建设智能制造车间,致力于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这批高精尖设备极大地提高了工艺制造水平和产品生产能力,为公司打造精品名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不遗余力促进产品创新

他带领研发团队潜心学习、研究国内外先进设备,广泛听取用户意见,博取众长之后再进行创新。通过现有产品的技术改造和创新,研发出了等多个型号产品,其中,“TM3817S、TM3809Y 型并条机、TM5263E 型细纱机”三款代表性产品经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鉴定委员会鉴定:具有自主创新性,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建议扩大生产规模。

精益求精完善企业管理

他指导职能部门修订完善了企业管理制度,奖罚分明、有章可循的管理制度是企业强化基础工作的保证;此外,他大力进行信息化平台的升级改造,创新管理手段,ERP、PDM、OA 等管理软件,以及手机微信平台已在企业管理中得到广泛应用。

千方百计拓展销售市场

他把制造精品名牌作为企业发展战略,以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保证产品的制造质量,通过不断提高产品信誉度拓展市场。他督导销售部门重点攻关大项目或有影响力的大客户,树立市场标杆;他在海外广泛布点,构筑全球销售信息网络;他大力进行品牌宣传,不断扩大公司产品的海内外知名度。

古道热肠履行社会责任

公司搬进高新园区的这几年就已缴纳税金上亿元,为三峡移民、退伍军人以及社会失业人员提供了较多就业岗位。在“精准扶贫”活动中,他积极响应,争当急先锋,参加了市政府组织的多项帮扶活动,多次出钱、出力,帮助贫困户子女学技术、学业务,培养他们脱贫致富的能力。

张皓简介

男 / 汉族 / 1982.09 / 党员 / 本科

青岛雪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数据

企业被认定为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全国服装行业百强企业、山东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等荣誉称号,个人连续两年获得青岛市民营经济年度人物荣誉称号

创新业绩

以技术创新为推手,将传统行业与时代发展紧密结合

张皓是“创二代”,他不满足于企业发展现状,在工作中将自己的能力和胆识发挥得淋漓尽致,面对严峻的经营形势他大胆开拓,以技术创新为抓手推进企业的品牌化、多元化、信息化、智能化战略实施,将传统的纺织服装行业与时代发展紧密地结合了起来,促进了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雪达集团技术中心于2019 年1 月被国家发改委等五部门认定为国家企业技术中心,是第25 批111 家被认定为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唯一的一家纺织服装企业。

张皓充分利用集团的研发创新和资源优势,将技术创新作为集团经营的核心和抓手,在他的领导下集团平均每年有十多项科技成果实现转化,改性亚克力、茶花油系列等多项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石墨烯改性纤维高导电复合功能性针织品等10 多项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荣获国家重点新产品3 项,国家专利34项,其中发明专利12 项,实用新型专利31 项,主持或参与制定国家和行业标准8 项,由于集团在技术创新方面的努力,雪达企业技术中心于2019 年1 月被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五部门认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

张皓坚持向前看,在坚守服装主业的同时不断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在他的积极沟通联系下,集团与四川大学青岛研究院、东华大学、启迪集团、解放军总后勤部、公安部等科研院所和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在纺织服装防护用品、纺织医养用品等方面取得了新突破,产品创新成果显著。

以模式创新为推手,实现结构调整及智能化升级

在市场开拓方面坚持转方式调结构促发展,强管理增效率降成本,果断淘汰落后低效产能,引进国际先进的装备技术,与多家世界著名品牌企业优衣库、东丽等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形成了良好的国内外市场网络。在他的领导下集团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政策,于2015 年、2018 年分两期在柬埔寨投资建设了雪达东昇(柬埔寨)纺织服装有限公司,目前二期工厂已顺利启动,现已达到职工700 多人,年可产600 多万件针织产品的规模,明显提升了企业的盈利能力。集团全面实施两化融合战略,2018年集团与北京容商天下公司开展合作,精心打造了专属于集团的D2M 全球批量化订单定制系统,该系统打破了传统的客户面对面的接单模式,增强了企业在全球化接单、全程化订单生产、管理、销售的信息化管理能力,实现了集团从传统制造工厂向智能化工厂质的转变。

以品牌创新为推手,多元化经营增强赢利能力

在张皓的积极倡导和推动下,企业全面加快了品牌化和多元化经营发展步伐:2012年底雪达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2013 年成立了青岛津晟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即墨捷泰小额贷款有限公司等多元化经营企业,还注册了婴本、贝可莱、咔伦奇等企业自主品牌。

在加速现有雪达自主品牌开发的同时,先后与NICI 等国际知名品牌建立了合作关系,从设计生产、市场策划推广到线上线下营销网络的建设拓展全方位向前推进,已先后在上海、武汉等一线城市开设品牌直营店20 多家,累计营业收入已达8000多万元,企业的品牌经济和多元化经营业绩成倍增长。

陈少军简介

男 / 汉族 / 1974.11 / 专科

远信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数据

2019年固定资产规模1-3亿元,年收入总额3亿元以下,增长率12%~20%,年利润5000万~1亿元,增长率20%以上

创新业绩

“一带一路” 市场开拓者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不断优化市场结构,巩固萧绍市场,提升江苏、广东、福建市场份额;积极开拓海外市场,重点布局东南亚市场,完成越南、印尼、印度、孟加拉等市场的实际销售;努力提升海外市场份额,2019 年公司实现出口6000 多万元,为远信工业迈出国门走向世界奠定了基础。

树立品牌,完善服务体系

为公司制定了《品牌建设长期规划》,对内:建设一支创新、实干、开放、高效、超越的专业化团队,建立先进的企业文化,实现企业品牌化道路;对外:打造品牌“三度”,即社会知名度、市场美誉度、消费者忠诚度。

此外,通过建设完善具有远信特色的“设备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全程保障客户的利益。售前,跟客户充分沟通,了解客户的主要布种、场地、热源等情况,由专业技术人员给客户提供“一键式”服务;售中,通过合理的、科学的安装施工,确保设备的及时交付和可靠运行;售后,公司在主要区域都设置售后服务站和配件仓库,确保按时服务,保障客户权益。

科技创新推动者

注重技术创新工作,确立了“企业发展,技术创新是灵魂”的创新理念,形成了“研发不计成本,创新不打折扣”的创新文化。同时,积极引进人才,大力培养人才,合理使用人才。加大科技创新投入,不断完善创新体系机制和创新试验条件,提升企业研发试验实力,通过与浙江理工大学、武汉纺织大学等高校形成合作,推进企业技术创新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效果。2019 年,累计完成研发投入2000多万元,占销售收入比例超过5%,被评为“产品开发贡献奖”。

陈文简介

男 / 满族 / 1982.8 / 团员 / 大专

福建新华源纺织集团总裁

数据

2019年固定资产规模3亿元以上,年收入总额10亿元以上,营收增长率8%~12%,年利润1亿元以上,增长率5%~8%

创新业绩

福建新华源纺织集团目前拥有120 万纱锭和200 台高档倍捻机的规模,为国内最大的纤维素纤维应用生产单体企业。陈文2003年进入纺织行业,历任车间主管、董办秘书、副总经理并亲自创办恒源纺织有限公司,任董事长、总经理。集团荣获“福建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和纺织工业“最具影响力产品品牌”等称号。2019 年华源和新华源两家企业都被评为福建省民营企业百强和制造业50 强。其本人也先后被评为“全国纺织工业劳动模范”、“福建省优秀企业家”、“福州市五四青年奖章”、全国纺织企业诚信文化建设带头人、2019 全国优秀纺织青年企业家等称号。

管理创新,精细化见效益:在陈文的管理下,集团下属三家企业的生产、销售、供应、人才、资金的集中统筹管理;人才统一调度,用其所长;生产品种统一指定,均衡安排,做到适销对路,产销平衡。通过精细化严格管理,将各企业的人、机、料、法、环、信六大模块有效结合起来,达到优质、高效、低耗、均衡、安全、文明生产的目的。

产品创新,新材料赋能传统纺纱:

陈文运用和发挥基地平台,抓好主导产品粘胶纱品牌建设,成功试制包芯纱和开发舒弹丝、莫代尔、天丝、腈纶、锦纶、雅赛尔、精梳棉、羊毛等原料与粘胶纱的混纺产品,既增加品种,拓宽销路又满足客户需求。同时安排与辽东学院共同成立“新材料纺织应用研究院”,共同开发功能性差别化纤维和培养纺织高新人才,为进一步创新产品打下良好基础。

技术创新,打造新时代纺织企业现代化样板: 陈文发挥三家企业技术中心作用,大胆采用新工艺、新原料、新技术。针对华源公司建厂最早的实际情况,集团筹集资金新上清梳联和自动络筒机等,提高生产效率。现万锭生产用工不到35 人。根据市场需求,安排细纱机紧密赛络纺改造,档次明显提高,既深受客户欢迎又增加了产品的附加值。为达到“两化融合”的目的,安排华源公司实施互联网+ 纺织战略,搞无线监控MES 系统;他关注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运行和对标生产;他安排企业完成能源在线监测工程,督促下属企业节约资源降低成本。

陈文眼光远大,立足不断扩大集团规模实力,做出创办立华智纺科技有限公司的决策,筹措资金,征地 352.6 亩,目前80 万锭工程已动建。陈文子踏父迹,在创新发展中永不止步,致力于成为纺织一流企业。

更多内容丨尽在《中国纺织》杂志

创新人物丨2019中国纺织行业年度创新人物参评人风采展示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