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142名女性惨遭杀害,83%因家暴:斯德哥尔摩综合征成家暴帮凶

近日,一则“意142名女性遭杀”的消息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据悉,近日意大利警方向媒体爆料称,2018年整年中,意大利女性暴力案件不断上升,全年有142名女性惨遭杀害,较2017年度同比增长0.7%,其中119名受害者死于家庭暴力。报道中还提到,除了女性被杀案件之外,还有针对女性的家暴案件累计为17453起,是意大利最近五年来的最高记录。

意142名女性惨遭杀害,83%因家暴:斯德哥尔摩综合征成家暴帮凶

昨晚偶然看到这则新闻在百度热搜榜首,“意142女性惨遭杀害”引发关注,而其中83%均死于家暴,也就是说共有119名受害者是家庭暴力的牺牲品,而且报道中还提到,除了女性被杀案件之外,还有针对女性的家暴案件累计为17453起,是意大利最近五年来的最高记录。

为何在现今西方的文明社会里,家暴会愈演愈烈,逐年递增?

家暴成灾的背后施暴露者和受虐者都有着深层的心理成因

家庭暴力是指发生在家庭成员之间的暴力虐待行为。它包括对配偶(前夫、前妻、同居人或男女朋友等亲密关系)、亲子、手足或长者的身体虐待、言语虐待、心理虐待和性虐待。通常发生在恋爱、婚姻情感关系期间,也存在于同居关系之间。

为什么要施暴?家暴其实是一种情绪宣泄的极致,归根结底源于妒嫉和占有欲。施暴人也并非天生暴戾凶恶,一般情况下有其成长过程中不凡的经历造成,暴力倾向往往是通过认知习得的,很多施暴人本身就是暴力的受害人,转而施暴于他人。刚刚大火的电影《少年的你》,易烊千玺释演的小北在影片里就曾说过,这世界是只有两种人,要么打人,要么被人打。家暴的角色双方就是打人与被打的关系,施暴者和受虐者的关系。

意142名女性惨遭杀害,83%因家暴:斯德哥尔摩综合征成家暴帮凶

不要和陌生人说话

这种关系表现在家庭就显得更加让人痛心疾首,家庭是温柔的港湾,本身应该是温暖的。但庭暴力却让温暖的家变成地狱。家庭暴力到底有多可怕,我们根本不敢往下看。

世纪之交,有一部电视剧《不要和陌生人讲话》将家暴变成了所有人的噩梦,剧中医界名流安嘉(冯远征饰演)和与美貌妻子梅湘南(梅婷饰演)新婚燕尔,只因妻子过往的伤心往事丈夫一直无法释怀,妒嫉和占有欲蚕食着他的内心,让他变成了一个魔鬼,那份畸形的爱恋渐渐转化成苛刻的束缚,最终变成了日复一日的家暴,看到冯远征饰演的并不强壮的安嘉,恨的牙痒痒,安嘉眼中闪烁出的野兽之的,至今想来还让人不寒而栗,那是很长一段时间都抹不去的阴影。

意142名女性惨遭杀害,83%因家暴:斯德哥尔摩综合征成家暴帮凶

家暴之所以会愈演愈烈,有着深层的内因。归根结底,施暴者都是妒嫉心和占有欲在作祟,而受害者的懦弱和不抵抗,以及事后的妥协原谅逃避,都是对家暴的纵容。

在家暴事件中,更令人费解的是受害者的表现。一般情况下家庭暴力的受害者是女性,在暴力发生的时候,她们并不是完全没有自救的能力的,但是她们为什么会一次次原谅,一次次纵容,这其中的心理成因更加让人匪夷所思,心理学家用斯德哥尔摩综合征来解释这种现象。

意142名女性惨遭杀害,83%因家暴:斯德哥尔摩综合征成家暴帮凶

斯德哥尔摩综合征

1973年,两个罪犯意图抢劫斯德哥尔摩市内最大的一家银行,劫持了四位银行职员,被绑架的人质在命悬一线的时刻,他们很听话的配合罪犯以求保命。渐渐地,人质发现绑匪其实人还不坏,不仅没有撕票,还对他们多加照顾。在朝夕共处的六天里,其中有一个女人质竟然觉得自己“爱上”了绑匪。最终人质被安全解救,此时人质竟然拒绝出庭指控这些绑匪,还对绑匪被捕心怀歉疚,为了感谢他们的不杀之恩,甚至还为他们筹措法律辩护的资金。

这就是关于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的故事,在这个事件中人质相信,讨好罪犯是他们唯一活命的方式,斯德哥尔摩综合征让受虐者从“不安全感”中脱离,一步步迷恋上被虐待的关系。在家暴的事件中,很多女性或多或少都有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的表现。

意142名女性惨遭杀害,83%因家暴:斯德哥尔摩综合征成家暴帮凶

暴力实施者在施暴之后会说:“都是你逼的!”、“我是太爱你了才会这样。”、“我喝醉了,才打你的。”这些都只是他平衡自己内心的托辞而已,但是受害者竟然会选择相信,开始一味地讨好,甚至会内疚自责是不是自己不够好才会这样,渐渐地认同施暴者的价值观。受虐者往往会拿经济因素,孩子因素来为自己开脱,而不选择反抗。归根结底是心理依赖,一次次顺从之后,习惯了这种温水煮青蛙式的暴力,久而久之,宁愿忍受这种无穷无尽的痛苦也不愿意离开了。

殊不知,家庭暴力行为只有0次和无数次的区别!可想而之,无原则地原谅,貌似善良的妥协,换来是变本加厉地的拳打脚踢。

意142名女性惨遭杀害,83%因家暴:斯德哥尔摩综合征成家暴帮凶

《金福南杀人事件始末》

家暴绝不仅仅是西方文明社会才有

新闻浮在舆论之中,似乎与己无关,而事实上家暴绝不仅仅是新闻,也绝不仅仅只有西方文明社会才有,在亚洲,在中国家暴的危害也非常严重。

2016年全国妇联做了一个关于家暴的调查,中国2.7亿个家庭中,有30%的已婚妇女曾遭受家暴。平均每7.4秒就会有一位妇女受到丈夫的殴打。家暴致死占妇女他杀原因的40%以上。我国每年有15.7万妇女自杀,而其中60%的动因是家庭暴力。

很多女性在家庭暴力中无力自救,在一种扭曲家庭暴力中浸淫太久,最终演变成“以暴制暴”,“受虐妇女综合症”屡见不鲜,令人唏嘘不已。

意142名女性惨遭杀害,83%因家暴:斯德哥尔摩综合征成家暴帮凶

《金福南杀人事件始末》

2010年韩国有一部电影《金福南杀人事件始末》就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座小岛风景秀美却民风剽悍,几千前来男尊女卑的遗毒将女性物化,被视为猪狗,甚至还不如。淳朴善良的农妇金福南在男权极度倾轧之下,最终由受害者变成了施暴者,在女儿被误杀之后,终于开始了血腥的屠岛计划......

这部豆瓣评分8.5的影片值得一看,但电影的基调相对沉重,影片中人性之冷漠,家庭暴力之惨烈,都是恶之源,回到现实电影里的一幕幕似乎都不是空穴来风。和意大利警方通报的百余个被家暴吞噬的女性一样,家暴在现实中愈演愈烈,最终走向死亡,这样的结局发人深省。

意142名女性惨遭杀害,83%因家暴:斯德哥尔摩综合征成家暴帮凶

对家暴零容忍,是一个社会不容践踏的文明底线。

其实家庭暴力并非无法遏制,唯有爱才能让家暴止于文明之中。

1.解救施暴者,解除恶之源。从某种意义上说,施暴者也是一个社会病人,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他的心里住着一个魔鬼。而心魔只是人类的认识失调,需要心理的疏导和社会的关爱。

2.受害者自强,远离家暴的怪圈。求助于法律,求助于社会,主动地坚定地反抗。现实中,有些受害者总是猜疑再三,也有些情况是受害者本人有强烈的逃离欲望,周边的社会和舆论都会重新将她推入深渊,一旦夫妻吵架,居委会大妈大都会上演“劝和不劝离”的戏码,根本不去关注也没有能力去深究深层的原因。

但是有一点是值得庆幸的,家暴越来越得到社会关注和重视。破坏性的暴力最终将被双方沟通或第三者介入的,建设性的方式取代。法律的健全能够保护弱者变得强大,涉及家庭暴力的刑事罪名分布情况可窥得一斑。

意142名女性惨遭杀害,83%因家暴:斯德哥尔摩综合征成家暴帮凶

涉及家庭暴力的刑事罪名

结语:

一直都以为,家暴离自己很远,其实不然,身边的家庭暴力每一天都在发生,甚至有一些根本就发生在自己身上而不自知。看到亲人朋友身陷家暴,不能只是讶异、同情、义愤填膺,更需要用爱来抚慰和治愈,来帮助他们。

所有人都有权梦想一个幸福的国度,虽然人人都知道这个世上并不存在所谓的乌托邦,但仍然可以选择相信,只要相信,每个人都幻想着在乌托邦中生活,并为之努力,家暴就离我们远去,就有可能无限接近美好,即使是“稍微”多一点幸福也好!正如大师卓别林所说,人生的悲喜剧尽在我们自己手中。

人生远看是喜剧,近看是悲剧。

——查理·卓别林

(共勉,全文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