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同時研製8種渦扇發動機,老中青三代同堂,殲20運20動力無憂

發動機是現代工業皇冠上的明珠,卻偏偏是我國航空工業發展的弱項,國產飛機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心臟病”問題,比如殲20和運20就因為標配的發動機遲遲不能到位,而不得不臨時使用其他動力系統,導致性能有很大的下降。不過,這樣的局面很快就會有所改觀了,我國目前正在研製的渦扇發動機,至少有8種之多,今天咱們就來盤點一下。

中國同時研製8種渦扇發動機,老中青三代同堂,殲20運20動力無憂

中國航發家族

首先是渦扇10A“太行”系列,大家都知道,它是殲10和殲11B、殲16系列的標配動力系統,對標俄羅斯AL-31F發動機。不過,與俄羅斯發動機不同的是,渦扇10A採用的是西方CFM56核心機的技術,使用壽命遠遠超過AL-31F。目前,渦扇10A已經批量裝備殲11B和殲16戰機,最近剛出廠的單發殲10C也被發現安裝有渦扇10A發動機,證明它已經成熟起來了。未來,對發動機使用條件最為苛刻的艦載機殲15也會換裝渦扇10A。

中國同時研製8種渦扇發動機,老中青三代同堂,殲20運20動力無憂

渦扇10A


中國同時研製8種渦扇發動機,老中青三代同堂,殲20運20動力無憂

安裝渦扇10A殲16,噴管外形特徵很明顯

實際上,採用CFM56核心機技術的,除了渦扇10A之外,還有渦扇20,它是運20的標配動力系統。從本質上說,渦扇20其實是在渦扇10A的基礎上發展的一種大涵道比民用發動機,但是去掉了加力燃燒室,增大了推力。渦扇20和渦扇10A一樣,都屬於第三代航空發動機,目前已經在伊爾76飛行平臺上進行了大量的試飛,即將裝備運20。

中國同時研製8種渦扇發動機,老中青三代同堂,殲20運20動力無憂

渦扇20空中試驗平臺

當然,目前運20採用的還是從俄羅斯進口的D-30K和國產的渦扇18。渦扇18是成都發動機公司在D-30K的基礎上逆向仿製的動力系統,它和D-30K一樣,都屬於第二代航空發動機,解決的是有無問題,保證伊爾76、運20和轟6K在俄羅斯無法供應發動機的情況下,依然能夠正常飛行,同時也肩負著運20擴大產量的重任。

中國同時研製8種渦扇發動機,老中青三代同堂,殲20運20動力無憂

渦扇18研製團隊

目前我國正在發展的航空發動機中,最先進的應該是渦扇15,它是為殲20研製的第四代動力系統,標配矢量推力系統,性能對標F119發動機。不過,由於渦扇15技術跨度較大,距離裝機還有一段時間。目前殲20採用的是渦扇10A“太行”的某個特殊改進型號,就和殲10B TVC的矢量推力發動機一樣,屬於量身定製的產物,這也大大限制了殲20的產量。

中國同時研製8種渦扇發動機,老中青三代同堂,殲20運20動力無憂

渦扇15標配殲20

以上四種,是我國最重要的航空發動機,而除了它們之外,貴州還正在研製渦扇13發動機,這是一種在俄羅斯RD33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中等推力渦扇發動機,主要是為“梟龍”戰機開拓國際市場準備的,同時也是“利劍”無人機的標配動力。“梟龍”無論是裝備巴基斯坦空軍,還是出口其他國家,都受到俄羅斯的限制,一旦裝備渦扇13之後,將會徹底擺脫俄羅斯的掣肘,稱為一款暢銷型中檔戰機。有最新的消息表示,首架安裝渦扇13的“梟龍”已經成功試飛。

中國同時研製8種渦扇發動機,老中青三代同堂,殲20運20動力無憂

渦扇13和它的女總師

除了“梟龍”之後,渦扇13也被用作FC31“鶻鷹”現階段的動力系統。不過,“鶻鷹”真正的目標發動機是更先進的渦扇19“黃山”,性能對標美國的F414,推力達到11噸。據說渦扇19的進度異乎尋常的順利,“鶻鷹”裝備渦扇19之後,命運也許會“柳暗花明又一村”。

中國同時研製8種渦扇發動機,老中青三代同堂,殲20運20動力無憂

傳說中的渦扇19?

另外,作為殲20和航母艦載機的標配教練機,南昌的L15一直以來備受重視。可是它採用的兩臺AI-222K-25系列發動機由於受到烏克蘭實力衰退的影響,交貨非常不穩定,加力型的AI-222K-25F更是遙遙無期,因此我國早已立項了“岷山”發動機,並且發展多年。“岷山”是一種小推力渦扇發動機,難度比中推和大推小很多,因此起晚雖然最晚,但是發展卻最為順利。而“岷山”除了裝備L15之外,也會成為一些無人機的動力系統。

中國同時研製8種渦扇發動機,老中青三代同堂,殲20運20動力無憂

L15將使用國產岷山發動機

而在民用發動機領域,C919的國產動力系統CJ1000AX已經研製出樣機,性能對標國產大客機現在才用的CFM LEAP-1C發動機。不過,CJ1000AX和更先進的CJ2000是一種第三代發動機,技術跨度較大,它們雖然是中國航發的核心項目,但是依然需要大量的時間來逐步解決技術問題,讓性能不斷成熟起來。

中國同時研製8種渦扇發動機,老中青三代同堂,殲20運20動力無憂

C919的國產動力系統

當然,我國目前正在研製的渦扇發動機遠不止8種,它們覆蓋大推、中推和小推幾乎所有的領域,而且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發動機都有,如果再加上渦軸和渦槳發動機,則型號更多。不過,從以上的分析中我們可以發現一個問題,我國航發的局面基本上是一種發動機對應一種機型,而且很多發動機的研製是在飛機研製確定之後或者同時才匆匆開始的,這顯然不符合航空發動機發展的規律。發動機的技術難度要比飛機高得多,研製的時間也往往比飛機長很多,我國只有改變現有的發動機研製需求導向,提前開始佈局,才能夠徹底扭轉落後的局面。而且即使某一兩種飛機型號下馬,也不能停止發動機的研製,只有這樣,才能在日積月累中,成為一個發動機強國。

中國同時研製8種渦扇發動機,老中青三代同堂,殲20運20動力無憂

中國航發,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