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之“青梅”――慧眼识才


聊斋志异之“青梅”――慧眼识才


青梅原是一位南京姓程的书生和狐仙相爱所生的女儿。后来因为书生纳妾,狐仙负气而去。多年后,青梅长大,心思聪明,容貌韶丽似其母。

后来父亲去世,继母改嫁,青梅被寄养在堂叔家。堂叔品行不端,就把青梅卖给了一位待上任的王进士家里做小姐阿喜的丫鬟。小姐和青梅一见如故,马上成为形影不离的好闺蜜。青梅聪明伶俐,很得王家上下的欢喜。

一日青梅偶遇租住在王进士家房子的书生――张介受。看到他悉心侍候重病的父亲,不辞辛苦,父亲的屎尿弄脏了他的衣服,父亲发觉以后,不断地怨恨自己。张生却遮挡着弄脏的地方,急忙跑出去自己打水洗掉,很怕父亲知道。青梅觉得他的行为很了不起。回去后就把此事告知小姐阿喜,希望二人结成秦晋之好。小姐阿喜有所顾虑,担心父亲看不上张生家世。青梅就说这取决于你自己,如果你同意我就去张罗。于是私下又去找张生的母亲说此事,张母自然愿意,请了媒人去王进士家说媒。结果不必说,王进士不同意,还骂了阿喜一顿,阿喜又羞又恼回到了绣房。

青梅看此事不成,就决定自己嫁给张生,于是半夜来到张生书房禀明心意,张生严肃拒绝了。青梅只得含泪说明缘由:“我是好人家的女儿,不是要和你私奔的淫荡女人。只是因为你贤德,所以自愿来寄托终身。”

张生感知青梅是真情实意,就说:“你爱我,是认为我的德性好。但是在夜间前来表白,洁身自好的人也是不能答应的,有德性的人怎么能够允许呢?从淫乱开始,最后结成终生伴侣的,正人君子还说不可以。万一咱们成不了亲,今后你我怎样自处呢?”

青梅一听有戏就说那你到底有没有看上我这个人呢?张生诚实回答有,如果能有你这样的女子做妻子,我还有什么不满足。只是碍于自己家境贫寒,身无长物,于是青梅破涕而笑,这是包在我身上。

青梅回去后被小姐罚了一顿,并把事情经过告诉阿喜,阿喜说:“他不愿苟且偷合,这是礼;定要告诉父母,这是孝;不轻易答应你的求婚,这是忠诚老实,不骗人。他有了这三项品德,老天必然会保佑他,他就不必担忧贫穷了。”并表示会助她达成心愿。

在小姐的资助和张生家东拼西凑下,青梅得到自由身,小姐又找了机会向母亲求情,希望让青梅嫁给张生。母亲早看出青梅聪明异常,怕把女儿带坏,巴不得青梅离开这里,就同意了。

青梅嫁给张生后就孝顺公婆,敬爱丈夫,勤俭持家,鼓励丈夫专心学习,努力考取功名。正好王进士这时要去山西上任,青梅和小姐阿喜洒泪话别。

王进士举家去到山西不久就因收受贿赂被免职,家道中落,王进士夫妇先后去世,最后只剩下阿喜孤苦一人,无钱买棺为父母亲安葬。生活困顿情势所迫不得不答应给别人做妾室,不巧李郎的原配凶悍异常,结婚当日就赶走了阿喜。阿喜一人流落街头几乎要自尽,唯念双亲尚未入土而安,只能苟活于世。万念俱灰来到山野,被一位好心的尼姑所救,阿喜想要出家,尼姑却说:“我看娘子的相貌,不是久落风尘的人物。庵里有粗茶淡饭,虽然粗劣,还可以维持生活,你暂且在此寄居,等待时机吧。时机一到,你可以自由地离开。”

本以为能过一段安心的日子,不料一些无赖之徒听闻阿喜美色,几番骚扰,甚至想强抢了阿喜去。 幸好庵里师父报官抢救。阿喜自知连累别人想要以死谢罪。师父悉心劝慰,所幸歹徒已被收监,阿喜就在尼姑庵里过了一段安宁日子。

春去秋来,一年过去了。一日黄昏下起倾盆大雨,庵外吵吵嚷嚷,老尼姑冒着大雨去开庙门,看见门外停着一台轿子,几个女仆从轿里搀出一位美人,仆从显得很气派,车马更是十分豪华。老尼姑惊讶地询问她们要做什么,只听到仆从回答说:“这是司理的家眷,暂时到庵中避避风雨”。老尼姑就安置他们一行住下。搬来一矮床,给那位夫人坐下。并把家人和仆从安排在禅房休息。那些人见到了阿喜,觉得很漂亮,就跑去告诉夫人。夫人就站起来,要求看看庵里的禅房。老尼姑就把她领进禅房,夫人一见到阿喜,顿时惊呆了,就这样一动不动地看着她。阿喜也呆呆地看着她老半天。其实,这位夫人不是别人,正是青梅。于是,两个人都失声痛哭,各自倾诉了这些年来的经历。原来,这些年张介受先考中了举人,会试又中了进士,被派到省里做司理。阿喜感叹命运多变,青梅宽慰到看来这是天意,若非你身逢变故居于此庵,大雨滂沱把我困于此地,你我姐妹二人如何能相聚?第二日天亮雨停,阿喜谢过老尼姑,和青梅一行人离去。

和张介受会合后,青梅希望阿喜嫁给张介受,二人共侍一夫。阿喜心有顾虑,青梅真挚劝慰:“你的身份当年就定下来了,我绝不敢忘掉你的大恩大德!试想一下,张郎是一个忘恩负义的人吗?”于是阿喜嫁给了张介受做夫人,姐妹二人相处融洽像以前一样亲密无间。多年后,张介受做到了侍郎,两位夫人生了6个儿子2个姑娘。

聊斋志异之“青梅”――慧眼识才


异史氏说:“老天生下佳人,本来是用来报答贤人的;但那些满脑子庸俗思想的王公大人,却要留着佳人赠给纨绔子弟。这是老天一定要与之相争的。于是,使事情变得离奇古怪,致使撮合的人费尽心机去经营。唯独青梅能在浑浊的尘世上识别一个英雄,立下了嫁给这位英雄的誓言,并以必死的决心期待着。那些曾经样子俨然,衣冠端庄的人物,为什么反倒抛开有德性的贤人,而去追求官僚和财主人家的子弟,其见识连一个丫鬟也比不上,这是为什么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