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戰文壇真福將,十年前死是完人‖《吳趼人之死》讀後感(之二)

今天,我繼續寫《吳趼人之死》讀後感。

吳趼人先生四十四歲就客死他鄉,有人做輓聯一副,來總結他的一生:百戰文壇真福將,十年前死是完人。

如果簡單地來理解這幅輓聯,大致的意思是說:吳先生在文壇,也算得上是一位久經陣仗的老將,也算頗有一些成就。只可惜,他在晚年做了一些錯事。如果他能早死十年,那就能稱之為一個完美的人了。

說來也是,吳先生在早期時候,拼命寫作,又是創刊辦報,又是打官司告狀,又是譏諷有錢人,又是挖苦洋買辦,確實用手中的筆,也做了一些令人側目的事情,但也相安無事。然而,卻因為一時不持,做了一些錯事(文章之事,前文已說),葬送了自己還算不錯的名聲,葬送自己最後的十年,甚至葬送了自己的一生。

這是一副輓聯,是用來評價吳趼人 先生的,如果作者就事論事,就此擱筆,本也無可厚非。但李國文先生是文章高手,在這篇文章的後半部分,他又引經據典,旁徵博引,深入地闡釋了輓聯的後半句——十年前死是完人——這應該說是本文的另外一個主旨。

作者為了表達清楚這個主旨,不僅比較詳細地敘述了拿破崙最後十年的變化,更是列舉了我國曆史上五位“高齡皇帝”最後十年的所作所為。可以說,論據充分,令人信服。但對五位皇帝的具體情況說的略顯粗略。我藉此機會,給大家分享一下他們的故事,也為了更能闡釋清楚這一主題。

漢武帝劉徹

“文景之治”,經過多年的休養生息,西漢王朝已經進入全盛時期,可謂國富民強,興盛繁榮。

公元前141年,劉徹即皇帝位,是為漢武帝。他從小胸懷大志,獨斷乾綱,勵精圖治,也算前期有為。

然而,就在他駕崩前4年,即公元前91年,西漢王朝爆發了“巫蠱之禍”。

巫蠱是一種迷信,當時的人普遍認為:如果想讓誰死去或者遭災,就把他做成木偶埋於地下,然後每天詛咒他,這個人就會有災難臨頭。

“巫蠱之禍”的起因是:丞相公孫賀之子公孫敬聲被人告發,罪名就是做巫蠱詛咒漢武帝,且與陽石公主通姦。公孫賀父子均被下獄處死。同時,諸邑公主與陽石公主、衛青之子均因連坐被殺。漢武帝寵臣江充奉命查巫蠱案,用酷刑和栽贓迫使人認罪,大臣百姓驚恐之下胡亂指認他人犯罪,數萬人因此無辜而死。同時,江充還公報私仇,趁機陷害太子。太子因為恐懼,起兵誅殺江充,後遭武帝鎮壓兵敗,皇后衛子夫和太子劉據也相繼自殺。此事件牽連者達數十萬人,史稱“巫蠱之禍”。

百戰文壇真福將,十年前死是完人‖《吳趼人之死》讀後感(之二)

巫蠱之禍,致西漢元氣大傷

吳大帝孫權

吳大帝孫權,字仲謀,三國時期孫吳的建立者(229年-252年在位),文武全才,不可一世。曹操都說過,生兒子就要生像孫仲謀這樣的。

但孫權晚年,在繼承人問題上反覆無常,引致群下黨爭,朝局不穩。長子孫登逝世後,孫權的三子孫和被立為太子 。在離其去世10年之時(即242年),孫和及魯王孫霸之間因儲君問題產生了極大矛盾。

後來,由於他的昏聵,廢太子,殺孫霸,杖殺進諫忠臣,導致公元250年,東吳宮廷裡爆發了血腥的大清洗。在他死後,吳國更是血雨腥風。

百戰文壇真福將,十年前死是完人‖《吳趼人之死》讀後感(之二)

東吳宮廷內的血腥爭鬥

梁武帝蕭衍

梁武帝蕭衍是南北朝時期梁朝的建立者,公元前502年——549年在位。

在位晚期,他怠於政事,又沉溺佛教。 太清二年(548年),“侯景之亂”爆發。

侯景之亂,又稱太清之難 侯景本為東魏叛將,被梁武帝蕭衍所收留,因對梁朝與東魏通好心懷不滿,遂於548年以清君側為名義在壽陽(今安徽壽縣)起兵叛亂,549年攻佔梁朝都城建康(今江蘇南京),將梁武帝活活餓死,掌控梁朝軍政大權,梁朝名存實亡。

百戰文壇真福將,十年前死是完人‖《吳趼人之死》讀後感(之二)

侯景之亂,致使梁朝滅亡

唐高祖李淵

唐高祖李淵,唐朝開國皇帝,公元618年——626年在位。

李淵起兵反隋建國後,立李建成為太子,卻又暗示李世民爭奪太子之位。李世民南征北討,最終統一全國,功高震主。

李建成自知戰功與威信都不如李世民,為保住太子之位,就和弟弟齊王李元吉聯合,一起排擠和陷害李世民。兄弟之間的絞殺拉開大幕。

公元626年7月2日,秦王李世民在唐王朝的首都長安城(今陝西省西安)太極宮的北宮門——玄武門附近發動政變,並親手射死了自己的哥哥李建成,史稱“玄武門之變”。此事變發生在距離李淵去世10年前。

百戰文壇真福將,十年前死是完人‖《吳趼人之死》讀後感(之二)

玄武門之變,手足相殘

唐玄宗李隆基

唐玄宗李隆基,先天元年(712年)至天寶十五載(756年)在位。

他執政前期,舉賢任能,勵精圖治,開創了唐朝的極盛之世——開元盛世。但是在位後期。逐漸怠慢朝政,寵信奸臣李林甫、楊國忠等,寵愛楊貴妃,加上重用安祿山等,結果導致了後來長達八年的“安史之亂”,為唐朝由盛轉衰埋下伏筆。

安史之亂爆發於755年,唐玄宗於寶應元年(762年)病逝於長安神龍殿,終年78歲。

百戰文壇真福將,十年前死是完人‖《吳趼人之死》讀後感(之二)

安史之亂,大唐由盛轉衰


好了,看一番歷史風雲,咱們回到主題。作者借這五位皇帝在最後十年裡,因為自身的原因,而導致的或眾叛親離,或自取其辱的可悲,可憐後果,其實是想說明兩層意思:

1,做人做事要儘量做到善始善終。

先說一句不太恰當的話,以上這些封建統治者,如果早死十年,他們肯定會被定性為完美的,英明的一代明君。但多活了十年,反而成為了某些方面的反面人物,實在可惜!

每個人都會老,雖然老了,但要儘量做到不賣老,不發昏,不胡來,儘量不要去做損人利己,違背潮流,違背道德的事情。這樣一來。或許吳趼人先生“真福將”的名聲能夠保全,“百戰文壇”的精神也能被更多人知曉和效仿。

百戰文壇真福將,十年前死是完人‖《吳趼人之死》讀後感(之二)

善始善終,可稱完人

2,借古諷今,對他那個時代的文壇怪象表明看法。

作者對當時一些文壇上的老而不為,為老不尊者提出了批評,告訴他們:要老有老的樣子,不要什麼不幹,卻來和年輕人爭名分,爭官爵,爭榮譽;不要倚老賣老,胡說八道,落人笑柄,還貽害後世。

雖然老了,但也要凡事做到“八九不離十”,如果太沒邊沒沿,那就會適得其反。

結語

深讀名家和名篇,徹悟其中有玄關。

為人處世需謹慎,不留遺憾身後邊。

百戰文壇真福將,十年前死是完人‖《吳趼人之死》讀後感(之二)

千古文章,萬般深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