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與“美而淫”的衛靈公夫人南子之間到底有著什麼樣的關係?

觀點難分對錯,歷史鑑證結果。

關注鴿子,走進既科學又科幻的歷史世界,為你講訴精彩歷史故事。

今天我們要說的這個故事,裡面有兩個重要人物。一是孔聖人孔子,還有一位就是春秋時期衛靈公的夫人,她的美貌動於天下,曾是宋國的公主:南子。

孔子與“美而淫”的衛靈公夫人南子之間到底有著什麼樣的關係?

首先來說說這位史書上記載其“美而淫”的女主角南子,她與衛國之間的一些小故事,和最後的下場。

南子原本是宋國的公主,後來作為一個政治籌碼來到了衛國。她與衛靈公兩人之間的婚姻說白了更像是一場莊重的政治婚姻。南子可比衛靈公小了三十多歲!而當時的南子美貌動於天下,可以說是春秋時期的第一大美女。

然而在宋國還有個公子朝,此人長相較為俊美,與衛國的那個公子朝不是一個人。總之用後人的話來說就是這個公子朝長得驚為天人。而同樣美貌的南子就喜歡上了這個公子朝,據說兩人的關係還是近親,若不是如此,那她倆倒還算是男才女貌的一對兒。

在南子未嫁到衛國之前,她和這個公子朝的關係十分密切尚可以理解,畢竟沒有嫁人之前男歡女愛也是正常,可嫁到了衛國之後總該分手了吧?但是沒有,她們依舊藕斷絲連。

其實,南子是真心喜歡公子朝的,衛靈公不傻,他同樣看得出來。可就算看出來了,衛靈公這個好色之徒也並不願意放過南子。因為除了南子的美色之外,她的政治頭腦也是令衛靈公極其的欣賞和欽佩。

在某個夜晚,南子和衛靈公在一起聊天,忽然就聽到了門外一陣馬蹄聲,而馬蹄聲到了宮門口就消失了。

又過了一會馬車聲又響了起來,於是衛靈公問南子:“你可知道這是誰的馬車?”

南子想都沒想就回答:“是蘧伯玉的馬車。”

衛靈公跑出去一看,果然是蘧伯玉的馬車。

南子僅憑馬車的聲音就能夠辨別賢才,衛靈公單憑這一點就對南子十分敬佩,因此他才能夠不顧周圍人的反對將南子留在身邊,還允許她的情人和南子見面。可這件事卻讓衛靈公的一個兒子知道了,他的這個兒子叫做蒯聵。

有一次蒯聵到齊國辦事,經過宋國的時候,聽到了一些很下流的歌曲,比如那什麼:“既定爾婁豬,盍歸吾艾”,大概的意思就是將宋國的公子朝比作了種豬,又將南子比作漂亮的母豬……

這個歌曲大意是:你們的母豬已經得到滿足,什麼時候還給我們宋國俊美的種豬呢?

蒯聵聽了之後是既羞愧又憤怒,準備一回去就殺掉自己的這個母親。

於是一路上蒯聵和自己的手下就已經商量好了,只要到時他一回頭示意就讓自己的手下開始行動。

二人回國之後見到了南子,蒯聵期間示意了很多次,但是他的手下一直都沒有動手。南子如此聰慧,已經看出了其中的端倪。便向衛靈公說太子想要殺他,這一次衛靈公依舊護著南子,這才沒有被太子殺死。

到了公元前481年衛莊公即位,一即位就把南子殺了。至此,春秋時期才貌雙全的南子,最終隕落在了亂世的舞臺上。

孔子與“美而淫”的衛靈公夫人南子之間到底有著什麼樣的關係?

接下來我們開始說說孔夫子與南子之間的故事,也是孔老夫子這一生中的一段小插曲。

我們的孔老夫子,他在周遊列國之時到了衛國。被衛靈公的夫人南子知道了,她想見一見這個孔子,於是派人給孔子說:“天下的君子,凡看得起我們衛國,想與衛靈公做兄弟的就一定要來見我,我當然也願意見您。”

孔子聽聞後先是感謝和推辭,實在推不掉的情況下這才去見了南子一面。

在與孔子見面的時候,南子在自己的面前掛一張帷帳,若隱若現朦朦朧朧。孔子向南子行禮的同時,南子也對孔子拜了兩次。

《史記》有一段“子見南子”的描述,細節描述的很生動,給後人很大的遐想空間。正因為如此,有許多人甚至將此解讀成了“孔子和南子之間的一段風流韻事”。

事實是不是這麼回事,我們接著往下看。

首先孔子周遊列國,第一個去的國家就是衛靈公治理之下的衛國。衛靈公對孔子的態度其實是很好的,可衛靈公和南子兩人的私德實在太差勁。

前面我們說過,南子是宋國的公主,她與自己的哥哥公子朝私通。嫁給衛靈公之後,因貌美很得衛靈公寵愛,衛靈公不僅為其另建宮殿,還經常邀請宋國的公子朝來衛國做國事訪問。

當然了,公子朝明面上是做國事訪問,實則是為了找機會與南子暗中私會。衛國的後宮如此的混亂,作為太子的蒯聵非常生氣,早就想發動政變,只是南子有衛靈公撐腰才躲過此劫,而太子也因事情敗露只好逃亡了。

南子非常聰明,她明白太子雖然出逃了,但只要等衛靈公一死,太子蒯聵就會名正言順地回來做國君。等到那時,她就不會再有好日子過了。為了避免被太子蒯聵“秋後算賬”,南子需要尋找一些有名望的合作者和支持者。

而孔子自然就成了南子眼中極為重要的一位“精神領袖”。當時的孔子已經56歲,早就是享譽天下的大儒了。他的思想和學說備受稱道,門下弟子也日益增多,在各個國家也都結交了很多的賢人大夫。因此南子才極力的想要見見孔子。

南子見孔子,其一方面既可以滿足她自己的虛榮心,另外更有可能將孔子及其門人爭取過來,希望得到他們的支持。

當時孔子是因為拒絕不了,才禮儀性的去見她,卻引起了子路的不高興。他認為孔子和南子之間見面有不合於禮的事。

孔子無奈對子路發誓:如果我和南子有任何對不起禮的事,就讓老天厭棄我!

孔子與“美而淫”的衛靈公夫人南子之間到底有著什麼樣的關係?

其實孔子和南子當年的那點破爛事兒,很大的原因是由於一本電影《孔子》的原因,逐漸又被人們翻騰出來說了。假如孔夫子活在當下,估計他會受不了我們的輿論環境,像他這樣的聖人可容不得身上有任何“汙點”啊。

再回到孔夫子與南子是否真的有“一腿”的這個問題上來,還真是說啥的都有。否定者言之鑿鑿,肯定者引經據典,總之是各有各的說法,各有各的道理,但是哪一方都也拿不出最基本的證據,能拿出來才怪了!如果能拿出來豈不成神了?

我們研究歷史自然要依據先人留下的歷史資料,但是又不能盡信歷史資料,總得有一些自己的看法。所以每個人都會有屬於自己的看法,這樣才精彩嘛。因為,誰到知道那些歷史資料是後人寫的,都是經過加工處理的。歷史資料裡是有歷史的影子,但並不一定是歷史的本來面目。如果不信史料,則可能屬於無稽之談;如果盡信史料,得出的可能是教條式的結論。

最後,關於孔子和南子的問題,我們有兩處歷史資料可以借鑑:

其一是《論語》裡的記載:“子見南子,子路不說。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厭之!天厭之!’”

其二是司馬遷《史記》裡的記載:“靈公夫人有南子者,使人謂孔子曰:‘四方之君子不辱欲與寡君為兄弟者,必見寡小君。寡小君原見。’孔子辭謝,不得已而見之。夫人在絺帷中。孔子入門,北面稽首。夫人自帷中再拜,環佩玉聲璆然。”

以上兩條史料,關於《論語》裡的記載,《論語通譯》的譯文是:“孔子會見了南子,子路不高興。孔子發誓說:‘假如我做了什麼不正當的事,上天會厭棄我!上天會厭棄我!”

還有南懷瑾先生的譯法:“孔子是說,你們的看法和我的看法不一樣,我所否定的,我認為不可救藥的人,一定是罪大惡極。不但人討厭他,就是天也討厭他,那麼這種人便不需要與他來往。……你們對於南子,用不著這樣不高興。”

如果南懷瑾先生的這一譯法成立,那麼,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就是孔子根本就沒有否定他和南子的關係,他並不厭棄南子,反而護著她,為她辯解。這可以說明她們葆有不錯的關係。

關於孔子與南子見面的細節,司馬遷寫得十分簡單:夫人在絺帷中。孔子入門,北面稽首。夫人自帷中再拜,環佩玉聲璆然。譯成白話的意思,就是兩人隔著簾子對拜,聽到環佩聲音叮叮噹噹什麼的。

總之故事到了這裡,史料也給出來了,那麼具體的含義還是各位讀者自己聯想吧,哈哈。

除此之外,史書上還有一些相關的文字內容:孔子“居衛月餘,靈公與夫人同車,宦者雍渠參乘,出,使孔子為次乘,招搖巿過之。孔子曰:‘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於是醜之,去衛,過曹。”

孔子為何會發如此感嘆?與其他解釋相比,有人會更認可孔子有吃醋了的說法。據史書記載,孔子在見過南子之後又曾三次去過衛國。如此頻繁地去那裡,究竟是為了什麼?究竟是為什麼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