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你瞭解什麼是硬盤跳線

硬盤是一種主要的電腦存儲媒介,由一個或者多個鋁製或者玻璃制的碟片組成。這些碟片外覆蓋有鐵磁性材料。絕大多數硬盤都是固定硬盤,被永久性地密封固定在硬盤驅動器中。不過,現在可移動硬盤越來越普及,種類也越來越多。

帶你瞭解什麼是硬盤跳線


絕大多數臺式電腦使用的硬盤要麼採用IDE接口,要麼採用SCSI接口。SCSI接口硬盤的優勢在於,最多可以有七種不同的設備可以聯接在同一個控制器面板上,由於硬盤以每分鐘3000—10000轉的恆定高速度旋轉,因此,從硬盤上讀取數據只需要很短的時間。在筆記本電腦中,硬盤可以在空閒的時候停止旋轉,以便延長電池的使用時間。老式硬盤的存儲容量最小隻有5MB,而且,使用的是直徑達12英寸的碟片。現在的硬盤,存儲容量已從以MB為單位發展到以GB、TB為單位,臺式電腦硬盤使用的碟片直徑一般為3.5英寸,筆記本電腦硬盤使用的碟片直徑一般為2.5英寸,新硬盤一般都在裝配工廠中經過低級格式化,目的在於把一些原始的扇區鑑別信息存儲在硬盤上。

sata(serialata),即串行ata接口,它作為一種新型硬盤接口技術由intel公司率先提出。雖然與傳統並行ata存儲設備相比,sata硬盤有著無可比擬的優勢。而磁盤系統的真正串行化是先從主板方面開始的,早在串行硬盤正式投放市場以前,主板的sata接口就已經就緒了。但在intelich5、sis964以及viavt8237這些真正支持sata的南橋芯片出現以前,主板的sata接口是通過第三方芯片實現的。這些芯片主要是siliconimage的sil3112和promise的pdc20375及pdc20376,它們基於pci總線,部分產品還做成專門的pciraid控制卡。

帶你瞭解什麼是硬盤跳線


硬盤跳線說白了,其實就是把硬盤後面的2根小針連到一起,連這2個小針的就叫跳線帽,一般跳線帽在硬盤上就有,或你去買硬盤那要一個都會給你的,不用買,那東西小的真不知道該怎麼賣,如果你的硬盤是IDE接口的話,就可以把2塊硬盤連在一根線上,一般市面上的IDE線上都要3個IDE接口,一頭是連在主板上,還有2個空頭就可以接硬盤,但接的時候注意下防錯設計,別把線插反了。最後提醒大家一下,接雙硬盤一定要設置好兩塊硬盤的主從跳線,如果設置不好,出現的問題就是無法啟動或啟錯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