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秋五霸之前,还有春秋三小霸,你知道几个?

自周平王东迁后,春秋战国的历史正式开启。周王室逐渐没落,诸侯争霸的局面开始形成,之后不久大名鼎鼎的春秋五霸陆续登上历史舞台。不过少有人关注的是,在春秋五霸之前,还有“春秋三小霸”。

这春秋三小霸,指的是春秋初期最早称霸的三位霸主:郑庄公、齐僖公、楚武王。

当然这三位的“霸业”是比不了后来的春秋五霸的,所以仅仅被称为“三小霸”。

在春秋五霸之前,还有春秋三小霸,你知道几个?

先来看看他们活跃的年代:郑庄公,公元前743-公元前701年在位;齐僖公,公元前731年-698年在位;楚武王,公元前740―公元前689年在位。看看,这三位基本上是活跃在一个时间段内,大约是周平王到周桓王时代,而且这三位小霸主称霸都是在周桓王继位后(公元前720年以后),可以说三人各霸一方,其影响力自然不如后来春秋五霸那样大。

那么这三位小霸主都做过什么事呢?

​郑庄公

齐国,老牌诸侯强国;楚国,雄霸南方500多年。这两个我们认知中的强国小霸一方并不会出乎我们的意料,而郑庄公是个什么人物呢?他似乎并不出名,然而他却被称为“春秋三小霸之首”,可见他的能力非同一般了。

在春秋五霸之前,还有春秋三小霸,你知道几个?

郑国并不是老牌诸侯国,郑国第一代国君是周宣王的弟弟,传到郑庄公刚刚第三代。郑国靠着拥护周平王东迁的功劳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此时护卫平王东迁的主要诸侯国秦国远在西陲被晋国隔绝,而晋国曲沃和翼城正在内乱,郑国也就一家独大了。

郑庄公平定公叔段之乱后,结盟齐鲁,假借王命讨伐宋国。郑国做大令周桓王不满,周郑之间开始交恶。公元前707年周郑之间爆发了繻葛之战,周桓王率领陈、蔡、卫、虢四国讨伐郑国,本来周桓王是想重新树立周天子的威信,可没想到,这一战周天子大败,甚至连周桓王的手臂都中了箭。这一战周天子威严扫地,而郑国迎来了他的巅峰,周边各国都来依附郑国,郑国小霸中原。《辞通》甚至将郑庄公和齐桓、晋文、秦穆、楚庄并列为春秋五霸。

齐僖公

齐国在诸侯中可以说地位崇高,第一代国君姜太公在周朝初期是举足轻重的人物,周成王曾赋予齐国“五侯九伯,实得征之”的征伐之权,自齐太公以来,齐国一直是强国、大国。齐国称霸可以说是理所当然。

齐僖公是什么人呢,他有个儿子姓姜,名小白,没错,齐僖公就是齐桓公的父亲(这算是靠儿子出名吗?)。齐桓公“九合诸侯”可能是接受了他父亲的遗传,齐僖公一辈子的主要成就就是结盟——拉一帮打一个。一开始和郑国鲁国交好,对付郕国、许国、宋国,把这些国家打服了。而后又联合郑国击退了北戎,加深了和郑国的交情。再之后联合郑国卫国对付鲁国。

在春秋五霸之前,还有春秋三小霸,你知道几个?

郑庄公死后,郑国陷入混乱,齐僖公联合宋、卫等国趁机攻打郑国,郑国大败,郑国的霸业昙花一现宣告终结,齐国打败了中原最大的“对手”,真正形成了小霸的局面,但也就是在这一年,齐僖公去世了。

楚武王

楚国建国也很早,周成王时候加封文王武王时候的功臣后代,于是熊绎被封为楚子。楚国是子爵国,这个可以说是历代楚国国君的耻辱,而北方那些诸侯国,齐、晋、卫、陈等国都是侯爵国,秦、郑等也是伯爵国,再加上北方诸侯一直视楚国为“荆蛮”,这让楚国都无地自容了。

楚国数代人励精图治,逐渐在南方诸侯中脱颖而出,楚武王时,楚国已经是南方最强的的诸侯国。楚武王做的最“威武”的一件事就是称王!

在春秋五霸之前,还有春秋三小霸,你知道几个?

当初楚武王通过随侯向周桓王上书要求提高自己的爵位,遭到了周桓王的拒绝。楚武王大怒“王不加位,我自尊耳”,于是自立为武王,要和周天子平起平坐,开了诸侯僭号称王之先河,此时周王室衰微,周桓王对此也是无可奈何。

《白虎通义·号篇》中说“霸者,伯也,行方伯之职,会诸侯,朝天子,不失人臣之义,故圣人与之”。此“春秋三小霸”以武力之强欺凌诸侯,羞辱天子,非是真正的霸者之道,自是无法和“齐桓晋文”相媲美,终究难成真正的霸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