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春秋》之郑庄公,开启春秋争霸的第一人

背景:郑庄公先祖郑桓公,周厉王少子而宣王庶弟。周末年,由于周幽王烽火戏诸侯,诸侯多叛之。各路诸侯独霸一方,你方唱罢我登场。做为春秋第一霸主,郑庄公正是在这样的乱世时期粉墨登场!

  • 郑伯克段于鄢说的是郑庄公在鄢地打败他的弟弟共叔段。史书记载郑庄公出生时很困难,倒着生出来,出生时脚先出,所以其母姜氏很讨厌他,偏爱他弟弟共叔段。多次请示要求立共叔段为太子,没有听。等到庄公即位,祸乱由此开始了。姜氏一而再的请求赐封土地给共叔段,庄公同意赐封京城,为京城大叔。当是时有很多大夫多次反对这件事,让庄公早做打算,以免引起祸乱。庄公不听,看着自己弟弟势力越来越大,郑庄公一语成谶“多行不义必自毙,没有仁义就不会有人亲近,势力再大也会崩溃。”共叔段果然准备攻击郑都城,以姜氏为内应。但很快事情败露,《左传》记载共叔段被迫逃至鄢地,庄公又追赶他,后逃至共国。
读《春秋》之郑庄公,开启春秋争霸的第一人

对于这件事《春秋》对郑庄公和共叔段 都有谴责,弟不弟,兄弟为国君之位相争;庄公也没有尽教诲弟弟的职责,反而以此把弟弟带入谋反的深渊,庄公难逃一责。《公羊传》《谷梁传》也对此进行了批评,公羊传认为庄公如果不给段封地就不会养成其恶;谷梁传批评庄公既然打败了段,而且逃到了鄢地就不该再去追杀,太过分了,应该放弟弟一马。

读《春秋》之郑庄公,开启春秋争霸的第一人
  • 黄泉见母由于其母姜氏帮助共叔段叛乱,郑庄公发誓:“不至黄泉,毋相见也。”颖考叔听说了此事,便带了些东西见庄公,庄公因此用肉汤招待他,席间颖考叔请求带些食物给自己老母亲,并说了一番话跟郑庄公,引起庄公的共鸣。庄公想起对母亲说的绝话,很懊悔。颖考叔看出了庄公的心思,便出主意掘地见到黄泉,与母亲相见。这样郑庄公既保留了颜面,又表示了自己的孝道,两全其美。颖考叔可称得上真正的孝子!
读《春秋》之郑庄公,开启春秋争霸的第一人
  • 周、郑首次交恶郑庄公担任周平王卿士,周平王暗中将朝政托付给虢公,因此埋怨周平王。周平王说,没有这回事,并与郑国以太子交换人质,可见周王室已经衰微。之后庄公又挑衅周天子,先后割取温地、成周的麦子。周郑彼此怀恨在心。
读《春秋》之郑庄公,开启春秋争霸的第一人

之后几年郑庄公始终存在感极强,几乎没年都有他,周郑交恶之后,《春秋左传》隐公四年宋、陈、蔡、卫共同伐郑(史称“东门之役”);隐公五年,郑庄公入侵卫国,以报东门之役;隐公六年,入侵陈国;隐公六年,郑庄公第一次朝见周桓王,周桓王对他不加礼遇;隐公九年,宋国君主不朝觐周天子,郑伯以周天子名义伐宋;隐公十年,又一次以周天子名义,讨伐不来朝觐的小诸侯;隐公十一年,进攻许国。期间的恩怨就不一一细说了,太长了。

读《春秋》之郑庄公,开启春秋争霸的第一人
  • 郑伯使宛来归祊意思是郑国派一个叫宛的人来送祊地给鲁国。所谓祊,是郑国的汤沐邑,诸侯从天子祭祀泰山,在泰山底下的一块封地;诸侯朝觐天子,在王畿之内有供诸侯住宿更衣之地,为朝宿邑,鲁国的朝宿邑就是许田。祊地在泰山脚下,离郑国较远,许田离郑国较近,所以郑伯想与鲁国进行土地交换,以祊换许。其实,这两地均属于周天子之地,不得擅自更换。然而周天子世衰,无力抗争。这是郑伯又一次挑衅周天子权威。
读《春秋》之郑庄公,开启春秋争霸的第一人
  • 祝聃射王中肩左传记录此事非常精彩,郑国臣子祝聃射中周桓王的肩膀。由于郑庄公越发的跋扈,周桓王忍无可忍,率领诸侯讨伐郑国。周桓王将中军,虢公林父将右军,蔡卫从之,周公黑肩将左军,陈军从之。郑国大夫用计把小诸侯国打散,周军因此受到郑国军队两面夹击,周军大败。郑臣祝聃远远射中周桓王的肩膀,并请求上前追赶。郑庄公阻止了他,说,君子不应当欺人太甚,更何况凌驾于天子之上!?随后便去慰问了周桓王。
读《春秋》之郑庄公,开启春秋争霸的第一人

对于射中周桓王的肩膀一事,公羊传、谷梁传没有解释。只是申明了《春秋》桓公五年,蔡人、卫人、陈人从王伐郑。《公羊传》认为,不书“蔡侯、卫侯、陈侯”而书“人”,可见天子势力微弱。经文书“蔡人…”从字面上看,是蔡、卫、陈的士,属于卑微者。《春秋》之常例,国君不与臣下结盟,否则就是君臣无别。

综上:郑庄公确实在某些方面很有谋略,城府极深。但屡次挑衅周天子权威,不仅使周郑交恶,况且周天子还在,还是应该懂些礼法。虽然多次与诸侯间交战,取得过些许胜利,但仍旧不能取信于诸侯,只能说是小霸诸侯。但称霸的志向和谋略与齐桓公相去甚远。而齐桓公首先抗起了尊王攘夷的大旗,占领正义的制高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