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路漫漫,當克己,當慎獨

前路漫漫,當克己,當慎獨

“此謂誠於中,形於外,故君子必慎其獨。” ——《禮記·大學》

所謂慎獨,就是在無人監督的情況下,能做到嚴格自律,按照自己的想法,完成自己的目標。

我們最早聽過的自律故事,應該是魯迅先生《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裡講的,書桌上刻“早”的故事。

怕遲到,所以刻上一個“早”字,從此每天都告訴自己,要起的早,做事要趁早,趕早,珍惜時間。


前路漫漫,當克己,當慎獨


後來魯迅說,時間就像海綿裡的水,只要願意擠,總還是有的。

在日本留學,學醫,當看到國民的內心病態的時候,非常乾脆的棄醫從文,用筆桿子戰鬥,成就了一代大家。

魯迅先生用一生告訴我們,自律有多重要,慎獨有多重要,“趁早”有多重要。


前路漫漫,當克己,當慎獨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前進途中,剋制自己,嚴格自律,做一個慎獨的君子,顯得格外重要。

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個人在泰國旅行時和一位賣小紀念品的女攤販講價。

那個女攤販不同意,因為不按標準價錢賣她就得不到老闆給的報酬了。當那個人說賣便宜些並且多給她一份報酬時,那位女攤販還是不同意。當這個遊客告訴她老闆不會知道的時候,這位泰國人說:“可佛會知道。”

前路漫漫,當克己,當慎獨


還有一個故事:有一個人晚上開著車,經過一個十字路口,這時黃燈已轉成紅燈,他心想反正沒車,於是加速衝了過去,結果不巧被警察攔了下來,警察問他:“你沒看到紅燈嗎?”

“有啊!”他答。

“那你怎麼還闖紅燈啊?”警察又問。

他說:“因為我沒有看到你呀!”

90後的教育,就是很缺乏慎獨,感覺上我們這些人,從小到大就被管教著,監督著,在家裡做作業,爸媽拿著鞭子抽,在學校,老師佈置作業,也是一定要強迫我們做完,儘管如此,我們很多同伴仍然不服管教,頻頻違反紀律。

前路漫漫,當克己,當慎獨


管教的多了,自主能力就很喪失,大學時有個同學,高考成績排全班前3,到了大學就像脫韁的野馬,一下感受到了自由的天空,沉迷打LOL,網吧一坐就能坐3天,身體垮了,成績毀了,最後四級都考不過,畢不了業。

慎獨是一種情操;慎獨是一種修養;慎獨是一種自律;慎獨是一種坦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