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稻香村杏花爭豔,無關紅杏出牆,和孔子“杏壇講學”有關

大觀園剛落成,賈政就領著子侄和清客們一同賞遊。逛了大半個園子,寶玉唯獨對稻香村狠批了一番,理由是穿鑿扭捏,雖精緻卻不相宜。

細細想來,寶玉眼光果然不錯。花巨資打造出來的偽田園,在花柳繁華的大觀園裡,確實顯得矯揉造作。而最不相宜之處,則是黃泥矮牆、竹籬茅舍中,種著幾百株噴火蒸霞的杏花。

寡婦門前是非多,一枝紅杏出牆來,稻香村那一片豔麗的杏花,難免令人遐想連篇。可李紈明明槁木死灰,恪守婦道,曹雪芹為何還要如此安排?只要拋開“紅杏出牆”的刻板印象,我們不難發現,這一片怒放的杏花,有著多重寓意。

其中一個寓意就是:暗示了稻香村是“杏壇”,此處必有名師,必出高徒。因此,這一片杏花,也是曹雪芹對李紈和賈蘭極高的讚譽。

紅樓夢:稻香村杏花爭豔,無關紅杏出牆,和孔子“杏壇講學”有關

稻香村

“杏壇”起源於孔子。

  • 孔子——中國古代偉大的教育家。

孔子一生有三千弟子,其中七十二賢人,可謂是桃李滿天下。在教育上,孔子提出了“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有教無類”的意思就是:任何人都可以接受教育,不管富貴或貧賤、聰明或愚鈍、善人或惡人,以及籍貫和老幼,等等。

這徹底打破了當時社會“學在官府”的禁錮,也宣告了教育走向平民化。孔子自己的三千學生,來源就很雜。有身居陋巷,一簞食一瓢飲的窮人顏回;也有貴族公子孟懿子和南宮敬叔,以及富商子貢,等等。

“因材施教”的意思就是:根據每個學生的特點,採用不同的教育方法。

為落實“因材施教”的理念,孔子時常觀察學生,以瞭解學生的個性。比如他了解仲由果斷、子貢精明、冉求多才多藝。

《論語》裡記載了一個故事:子路和冉有先後問了孔子同一個問題:“老師,我聽說了一個正確的主張,該馬上去做嗎?”孔子對子路說:“有父兄在,怎麼能聽說了就去做呢?”而對冉有,孔子卻回答說:“去做吧。”一旁給孔子端水的公西華就疑惑了,他問孔子:“老師,同樣的問題,為何答案不一樣啊?”孔子回答:“冉有辦事優柔寡斷,我鼓勵他行事果斷;子路辦事激進欠考慮,我鼓勵他多聽取別人的意見,三思而後行。”這個故事足以說明孔子“因材施教”的理念。

秉承著這兩個先進理念,孔子不僅培育了很多人才,還影響了後世幾千年的教育。甚至於到了今天,我們依然在使用孔子的教育理念。因此,孔子獲得了後世人“至聖先師”、“孔聖人”、“萬世師表”等尊稱。

紅樓夢:稻香村杏花爭豔,無關紅杏出牆,和孔子“杏壇講學”有關

孔子

  • 杏壇和孔子的淵源。

相傳,孔子常於杏壇講學。《莊子·雜篇·漁父第三十一》中記載:

孔子游於緇幃之林,休坐乎杏壇之上。弟子讀書,孔子絃歌鼓琴。

這裡的杏壇,指的就是孔子講學的地方。

孔子講學的地方被稱為杏壇,和一個小故事有關。據說孔子認為:銀杏樹果實累累,寓意學生滿天下;枝幹挺拔,不旁逸斜出,寓意學生為人正直;銀杏果既可食用,又可入藥,寓意學生成為有用之材。於是,孔子就領著學生壘了一個講壇,在壇邊種下一棵銀杏,並給講壇取名為“杏壇”。

後來,人們把杏壇中的銀杏,替代為薔薇科的杏樹。比如古詩中有“講壇春暖杏花香”、“壇上杏花紅”等等詩句,說的都是講壇杏花開放。可見後人所說杏壇中的“杏”,就是開杏花的杏樹。

於是,杏花就成了光輝教育的象徵。杏花怒放的地方,就寓意此地名師出高徒。

紅樓夢:稻香村杏花爭豔,無關紅杏出牆,和孔子“杏壇講學”有關

孔子杏壇講學

稻香村滿院杏花,就暗示此處是杏壇,將來必定名師出高徒。

大觀園諸多院落,唯有稻香村遍植杏花。曹雪芹這麼寫,目的就是暗示稻香村是杏壇,此處必有名師,將來也必出高徒。

  • 這名師,便是稻香老農李紈。

高明的老師,往往懂得言傳身教,因材施教。李紈就是這樣一位名師,她以自身的博學、口才、管理能力、以及為人處世的哲學,默默影響教育著賈蘭。

李紈孃家是金陵名宦之家,其父李守中做過國子監祭酒。李家也是書香門第,家族中人人讀書。

然而李守中卻認為“女子無才便有德”,只讓李紈讀《女四書》、《列女傳》、《賢媛集》等書,不過是教她認識幾個字,認識歷史上幾個賢女而已。

初讀此處時,我以為李紈真的沒什麼才華。後來我才發現,李紈其實也是個才女,只是礙於寡婦身份,不便於表露罷了。

紅樓夢:稻香村杏花爭豔,無關紅杏出牆,和孔子“杏壇講學”有關

《87版紅樓夢》李紈

論博學,李紈不輸釵黛。

探春提議起詩社,眾人前往秋爽齋商議。黛玉尚且謙虛說不敢,李紈卻一進門就自薦掌壇。

黛玉說大家該取個雅號,李紈立刻給自己取了個“稻香老農”的號。若不是滿腹才華,斷不能反應如此之快。接著,她又給寶釵封了個號——蘅蕪君。這兩個號都極為現成、自然、別緻,隱隱透露出李紈的才華來。

她自稱不會作詩,可是回回評詩時,她都見解獨到,品位不俗。初詠白海棠時,眾人都推黛玉為首,李紈卻說:“若論風流別致,自是這首,若論含蓄渾厚,終讓蘅稿。”這評論一針見血、獨到雅緻,連探春都稱讚極有道理,可見李紈絕非平庸之輩。

除了評詩,李紈自己也作詩。蘆雪庵聯詩,王熙鳳剛說完“一夜北風緊”,李紈立刻就續了句:“開門雪尚飄,入泥憐潔白。”元春省親時,李紈作的《文采風流》也新雅別緻。尤其是“綠裁歌扇迷芳草,紅襯湘裙舞落梅”這句,頗有嫵媚活潑之感。

每次看到李紈評詩作詩,我都深深懷疑,除了李守中規定的女德書外,她肯定還看過不少別的書。直到看她評論薛寶琴的懷古詩,我才發現我的懷疑沒錯。

薛寶琴作了十首懷古詩,最後兩首講的是《西廂記》、《牡丹亭》中的事。當時大家看了,都連聲稱讚,唯有寶釵說:“前八首都是史鑑上有據的,後二首卻無考,我們也不大懂得。”

在當時的社會,《西廂》《牡丹》之類的書,閨閣小姐萬萬不可看,所以寶釵才假裝不懂得。李紈卻反駁寶釵說:

這兩件事雖無考,古往今來,以訛傳訛,好事者竟故意弄出這古蹟來以愚人。比如那年上京的時節,單是關夫子的墳,倒見了三四處。關夫子一生事業,皆是有據的,如何又有許多的墳?自然是後來人敬愛他生前為人,只怕從這敬愛上穿鑿出來,也是有的。及至看《廣輿記》上,不止關夫子的墳多,自古來有些名望的人,墳就不少,無考的古蹟更多。如今這兩首雖無考,凡說書唱戲,甚至於求的簽上皆有註批,老小男女,俗語口頭,人人皆知皆說的。況且又並不是看了《西廂》《牡丹》的詞曲,怕看了邪書。這竟無妨,只管留著。

從這番話我們可知,李紈對孔子的生平事蹟十分熟悉,還看過地理書《廣輿記》,至於《西廂》《牡丹》等詞曲,說不準也看過。她若不是博覽群書,斷然說不出這番話來。

這也可以理解,畢竟李家是書香門第,族中男女都讀書,家裡藏書肯定不少。李紈從小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即便父親不令她讀書,她也可以悄悄讀書。這應該就是她博學的緣故。

總之,李紈作詩雖不如釵黛,但她的博學卻不遜色於釵黛。

紅樓夢:稻香村杏花爭豔,無關紅杏出牆,和孔子“杏壇講學”有關

論口才,李紈不輸王熙鳳。

王熙鳳是出了名的好口才。實際上李紈的口才也很不錯,只是囿於寡婦身份,沒機會展現罷了。

李紈去找王熙鳳拉贊助時,王熙鳳玩笑著說她小氣,不肯拿出錢來給姐妹們起詩社,還把她的進賬細細算了一番。平日裡佛爺似的李紈,聽了王熙鳳算賬後,竟口若懸河般回敬了一番話:

你們聽聽,我說了一句,他就瘋了,說了兩車的無賴泥腿市俗專會打細算盤分斤撥兩的話出來。這東西虧他託生在詩書大宦名門之家做小姐,出了嫁又是這樣,他還是這麼著;若是生在貧寒小戶人家,作個小子,還不知怎麼下作貧嘴惡舌的呢!天下人都被你算計了去!昨兒還打平兒呢,虧你伸的出手來!那黃湯難道灌喪了狗肚子裡去了?氣的我只要給平兒打抱不平兒。忖奪了半日,好容易‘狗長尾巴尖兒’的好日子,又怕老太太心裡不受用,因此沒來,究竟氣還未平。你今兒又招我來了。給平兒拾鞋也不要,你們兩個只該換一個過子才是。

她不能反駁自己的收入,於是先嘲笑王熙鳳“無賴泥腿市俗”,然後用平兒轉移話題。這番話說得有條有理,像繞口令似的,把一場針對她的攻擊,反守為攻轉移到對方身上。若不是思維活絡,口才極好,這話如何能說得出來?

寶玉生日夜宴上,黛玉打趣探春“命中該招貴婿”,探春笑著讓李紈打黛玉。李紈卻說:“人家不得貴婿反捱打,我也不忍的。”話音剛落,惹得眾人都笑了。李紈這句幽默話,完全不輸王熙鳳,而且還多了份優雅氣質。

若不是受寡婦身份拘泥,李紈的口才能夠展示出來,必然不輸給王熙鳳。

紅樓夢:稻香村杏花爭豔,無關紅杏出牆,和孔子“杏壇講學”有關

論管家能力,李紈也有大家風範。

作為詩社社長,她不僅評詩極為公道,而且還知人善任。迎春惜春不大會作詩,她就讓二人當副社長,分管出題和謄錄工作,以免二人沒事做而尷尬。詩社沒錢,她就讓姑娘們出頭,找王熙鳳拉贊助。之後的每次詩社,也都開展得熱鬧有趣。由此可見,李紈有很強的組織管理能力,以及大局觀。

賈母宴請劉姥姥時,李紈領著下人去綴錦閣抬桌椅。下人們在樓上抬的時候,李紈就在樓下親自看著,並叮囑下人們小心碰壞了桌椅。她見劉姥姥好奇,就叫劉姥姥上樓去見識見識。最後她考慮到賈母可能想划船,就吩咐下人們把舡上划子、篙槳、遮陽幔子都搬了下來預備著。果然,後來賈母見了船,就興奮得說要划船。此事雖小,卻也充分展示了李紈的辦事能力,以及揣摩上司心思的能力。

如果賈珠還在,榮國府自然是李紈當家。若她管理榮國府,想必會更有大家風範。

紅樓夢:稻香村杏花爭豔,無關紅杏出牆,和孔子“杏壇講學”有關

論為人處世,李紈遠比王熙鳳強。

王熙鳳是巾幗英雄,能力強口才好,但未免又太過要強了些。因為太要強,她把家裡上下都得罪光了。除了賈母和寶玉等人,家裡沒有不恨她的,特別是她未來的領導邢夫人,更是恨她恨得牙根癢癢。以她要強的性子,即便賈家不倒,她也早晚要被公婆丈夫休掉。

但李紈卻不一樣,她為人處世不卑不亢,卻又懂得審時度勢、保全自己。王熙鳳只看到李紈是個佛爺,認為她不中用,卻沒看到李紈作為寡婦的無奈。若李紈處於王熙鳳的位置,自然不需要如此低調佛系,但她也不會像王熙鳳那樣要強。

很多時候,李紈都是個低調的冷眼旁觀者。“不干己事不開口”,這句話也適用於李紈。她從不傳是非,也不惹是非,更不會把自己拖入無畏的紛爭中去。

正因為李紈為人低調,懂得審時度勢、明哲保身,所以她才身處複雜的賈府多年,卻沒有任何是非,反而還獲得賈母和王夫人的額外照顧。

紅樓夢:稻香村杏花爭豔,無關紅杏出牆,和孔子“杏壇講學”有關

  • 這位高徒,就是賈蘭。

在李紈的言傳身教下,小小年紀的賈蘭,不僅能文能武,而且為人處世頗為老道。

原著對賈蘭的詩才描寫很少,但為數不多的兩首詩,都得到了賈政的褒獎。一次是中秋夜宴上,寶玉賈蘭賈環都做了詩。對於寶玉的詩,賈政看了只是點頭不語,而對賈蘭的詩,賈政卻是“喜不自勝”。不說賈蘭的詩比寶玉好,但能讓賈政喜不自勝,必定不比寶玉差哪去。

還一次是賈政命寶玉賈蘭賈環三人作《姽嫿詞》。當時賈政看了賈蘭的詞後,當著眾清客的面,他就笑著說:“也還難為他。”可見,賈蘭的《姽嫿詞》必然也不錯。

賈蘭的詩才,想必和李紈有關。前文我們說了,李紈雖自稱不會作詩,但其實滿腹才華。作為寡婦,李紈除了侍奉太婆婆和婆婆,以及陪伴小姑子外,大部分時間就是教育賈蘭了。以她的才華,教出賈蘭這樣有文采的學生來,一點都不奇怪。

紅樓夢:稻香村杏花爭豔,無關紅杏出牆,和孔子“杏壇講學”有關

《87版紅樓夢》李紈課子

賈蘭不僅能文,他還能武,是個十分上進的好少年。

二十六回,賈蘭還不足十歲。一日,寶玉百無聊賴,正在園子裡閒逛。突然,他看見對面山坡上,兩隻小鹿箭也似的衝下來。正當他納悶時,一個少年拿著一張小小的弓,飛也似的追下來。這個少年就是賈蘭。

賈蘭見了寶玉,立刻停下來,笑著地向寶玉問好。寶玉問他射鹿幹嘛,他回答說:“這會子不念書,閒著作什麼?所以演習演習騎射。”

看看賈蘭,不是在習文,就是在習武,多麼上進的好學生。他如此自律,豈會沒有李紈這位名師的功勞呢?

在為人處世上,賈蘭更是得了李紈的真傳。

第九回,寶玉、茗煙、秦鍾、金榮等人在學堂大鬧了一場。誰知雙方打鬧時,一方硯瓦砸在了賈蘭賈菌的座位上。原本賈蘭賈菌都置身事外,並不參與打鬧。可見硯瓦砸到自己桌上,賈菌著實忍不住了,一邊大罵,一邊準備打回去。這時,

賈蘭忙按住賈菌說:“好兄弟,不與咱們相干。”賈菌才忍住了,沒參與這場爭鬥。

很多讀者說,賈蘭作為寶玉的親侄兒,見親叔叔被人欺負,居然說“不與咱們相干”,可見是個冷血之人。但我卻不這麼認為,畢竟賈蘭輩分小,年齡小,就算他想幫忙,也沒反擊能力,又何苦把自己搭進去呢?這時候,他明哲保身,不把自己也捲入紛爭中,其實是最好的處理方式。

紅樓夢:稻香村杏花爭豔,無關紅杏出牆,和孔子“杏壇講學”有關

《87版紅樓夢》賈蘭

這時候的賈蘭,大約只有七八歲,處事卻已經如此老道,並非沒有淵源,李紈就曾說過同樣的話。

怡紅院夜宴時,李紈抽到一枝老梅花籤,上面寫著“霜曉寒姿”四字,以及一句詩“竹籬茅舍自甘心”,並一句註解“自飲一杯,下家擲骰。”

看了花籤,李紈說了句:“真有趣,你們擲去罷。我只自吃一杯,不問你們的廢與興。”賈蘭說的“不與咱們相干”,和李紈這句如何其相似?

抽花籤看似閨閣遊戲,但實則暗示了各人的性格和命運。李紈這句“我只自吃一杯,不問你們廢與興”,其實就是她性格的真實寫照。前文我們說了,李紈的處事哲學,就是隱忍和明哲保身。而這句話恰好就體現了她這一處事哲學。

李紈的處事哲學,自然會一點一滴影響到賈蘭。想必李紈還特意教導過賈蘭少惹事,要保護好自己。所以賈蘭小小年紀,遇到事情就如此冷靜老道,也就不足為奇了。

從判詞和判曲我們可知,在賈家家敗人亡後,李紈母子不僅得以保全,而且賈蘭還爵祿高登。賈蘭的成就,離不開李紈的悉心教導。儘管原著沒寫李紈如何教育賈蘭,但想必李紈和孔子一樣,都善於發現學生的特點,善於因材施教。

曹雪芹給稻香村安排杏花,目的之一就是:暗示此處是名師出高徒的“杏壇”,李紈就像是孔子一樣的名師,而賈蘭就像七十二賢人一樣的高徒。可以說,這一片杏花,是曹雪芹對李紈和賈蘭極高的讚譽。

紅樓夢:稻香村杏花爭豔,無關紅杏出牆,和孔子“杏壇講學”有關

結語:

稻香村那幾百株噴火蒸霞的杏花,看似突兀,實則有多重寓意。

其中一個寓意就是:暗示稻香村是“杏壇”,李紈是名師,賈蘭是高徒;同時,把李紈比作像孔子一樣的老師,把賈蘭比作孔子的賢徒,這也是曹雪芹對李紈和賈蘭極高的讚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