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級非遺傳承人黃金平:疍家糕層層相疊 制技代代相傳

出生於西江“水上人家”的黃金平,是端州區疍家糕製作技藝領域首個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多年來,他堅持製作和推廣疍家糕,希望通過這一載體傳承和宣揚疍家文化,讓疍家人的傳統習俗伴隨著米香濃郁的糕點,世代延續。


省級非遺傳承人黃金平:疍家糕層層相疊 制技代代相傳

做疍家糕是廣東疍家人逢年過節的傳統習俗,以諧音“高(糕)”祈盼生活步步高,是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省級非遺傳承人黃金平:疍家糕層層相疊 制技代代相傳

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 黃金平

疍家糕我們從小喜歡吃,我們小的時候資源比較匱乏,所以疍家糕在我們的記憶裡面特別深厚的。疍家糕作為疍家文化的一個載體,我們希望通過這個載體去記錄疍家文化,記住我們的鄉愁。

省級非遺傳承人黃金平:疍家糕層層相疊 制技代代相傳

在波光粼粼的西江上,隨著時代的發展,疍家人漁舟唱晚的悠然,或漸成絕唱。

省級非遺傳承人黃金平:疍家糕層層相疊 制技代代相傳

但今年78歲的父親黃北娣依然在船上生活,保留著疍家人最淳樸的生活習慣。身體依然非常硬朗的黃北娣,幹起活來十分利索,一點都不輸給年輕人。

省級非遺傳承人黃金平:疍家糕層層相疊 制技代代相傳

與兒子談起疍家人的回憶,父親滔滔不絕,有著說不完的故事。

省級非遺傳承人黃金平:疍家糕層層相疊 制技代代相傳

黃金平父親 黃北娣

每年過年都是自己蒸來吃,如果親戚朋友過來也會分他們一點。現在就是一代傳一代,我現在就把這個傳給我的兒子了。

省級非遺傳承人黃金平:疍家糕層層相疊 制技代代相傳

傳統疍家糕分為鹹、甜兩種味道。吃起來爽滑,又米香十足的疍家糕做起來一點都不簡單,有著嚴格且繁瑣的製作工序。


黃金平父親 黃北娣

甜的放糖,黃糖和白糖;鹹糕最重要放蝦米、雲耳、臘腸、半肥瘦肉,剁碎放入。開水磨漿一定要合適,開水不適合就蒸不了,太硬了、太軟都蒸不好,第一層蒸不好全部失敗。

省級非遺傳承人黃金平:疍家糕層層相疊 制技代代相傳

疍家糕需要經過浸泡、打漿、調配、蒸粉、翻動、出爐、冷卻等多個步驟,其中光是浸泡大米就需要4個小時,蒸煮時還需要每隔5分鐘便加一層米糊。每一步都需要認真細緻,馬虎不得,成品質量更是與製作者的手藝密切相關。

省級非遺傳承人黃金平:疍家糕層層相疊 制技代代相傳

天青色等煙雨,才能夠燒製出最好的瓷。而在整個的疍家糕的製作過程當中,最最考驗工藝同時也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在我身後的這個的一個蒸糕環節,在蒸糕的這個環節不但要把握好整個的一個火候,還對於整個時間的把控,每5分鐘鋪上一層,必須鋪上四十層,才能夠做到疍家糕的一個整個的是香味十足,而且是爽滑的這種感覺。

省級非遺傳承人黃金平:疍家糕層層相疊 制技代代相傳

省級非遺傳承人黃金平:疍家糕層層相疊 制技代代相傳

黃金平所製作的疍家糕更是精益求精。他透露,經過十幾年來不斷的努力和改良,現在疍家糕的製作工藝在傳統的基礎上,採取了半自動化生產以及引入真空保鮮包裝。近幾年來,黃金平身體力行,親自走訪全國十幾個省市推廣肇慶疍家糕,讓越來越多的人熟知和喜歡疍家糕。


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 黃金平

在這幾年,我們都很認真、很努力地全國各地去推廣疍家糕,想把疍家糕作為肇慶一個新的名片。


記者手記

疍家糕代表的不僅僅是傳統疍家人的手藝與習慣,更是現代疍家人對傳統的探索和追求,更是對於流淌在血液裡、已經無處安放的鄉愁的寄託。願將來,我們的子孫後代依舊能夠一嘗這一滋味,依舊能夠聽到那些來自水上的故事。


省級非遺傳承人黃金平:疍家糕層層相疊 制技代代相傳

記者:翟舒婷、黃海濤、姜志權

編審:夏綺雲

端州區融媒體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