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對外戰爭數次失敗,是他在背後搗亂,白起也被他陷害

秦國對外戰爭數次失敗,是他在背後搗亂,白起也被他陷害

俗話說的好,宰相肚裡能撐船,這一句話也在廉頗和藺相如身上得到了驗證,是因為藺相如的大度,所以二人才會冰釋前嫌,最終趙國將軍和相和睦相處,兩個人一起幫助趙國成為一個更加強大的國家。不過並不是每一個國家相和將軍都可以和睦相處,秦國的宰相范雎就是因為沒有開闊的心胸,所以導致和將軍相處不來,將相失和,最終導致秦國面臨很大的損失。

秦國對外戰爭數次失敗,是他在背後搗亂,白起也被他陷害


其實秦國曆史上是存在過這樣的現象,將相之爭是任何一個國家都無法避免的,在秦惠文王時期,張怡和司馬錯二人就曾經有過爭論,二人爭論的焦點是秦國應該先攻打韓國,還是先攻打蜀國,二人最終爭論沒有得出一個結果,不過後來證明司馬錯是正確的,而張儀身為宰相,也沒有因為自己說錯了話,和司馬錯的爭執,就記恨司馬錯。二人在為官期間雖然有過對立和衝突,但是好歹也可以坐下來好好談一談,秦國仍然可以維持正常局面進行運轉。

秦國對外戰爭數次失敗,是他在背後搗亂,白起也被他陷害


到了秦昭王的時候,秦王決定任用魏冉為相,白起為將。魏冉和白起兩個人為秦國創下了很多功績,他們二人為官期間,秦國屢次遭到山東六國發難,處境非常的艱難,但是都被二人聯手化解,秦國還是朝著正常的軌道發展,並且發展得非常不錯,可以說是一個生機勃勃的國家。

秦國對外戰爭數次失敗,是他在背後搗亂,白起也被他陷害


不過這樣的局面並沒有維持多久,自從范雎進入秦國之後,這個局面就發生了改變。范雎也是一個頗有才華的人,他提出了遠交近攻這一個策略,為秦國的外交打下了良好的基礎。范雎從進入秦國之後,老是出於私心用言語刺激秦王,讓他廢除之前的宰相,甚至讓他罷黜白起。最終范雎成為了新的宰相,而他的遠交近攻策略也得到了秦王的大力推廣。這一策略害慘了秦國的鄰居韓國,公元前262年,秦國決定攻打韓國,而這一戰也直接引發了秦國和趙國之間的戰爭,就是長平之戰。

秦國對外戰爭數次失敗,是他在背後搗亂,白起也被他陷害


長平之戰對於秦國和趙國來說都是一場非常重要的戰爭,公元前260年長平之戰才徹底的落下帷幕,秦國最作為戰勝國雖然贏了,但是卻損耗了大部分的兵力,國家的經濟也遭受到了重創,趙國則更加一蹶不振,損失了四十萬青壯年。此時此刻,趙國國力非常的空虛,邯鄲的防衛也不如從前那麼嚴格,本來說這個時候攻打趙國可以將趙國一舉攻下,但是這樣一個機會,卻因為秦國內部的將相之爭導致這樣的機會被錯過,而趙國又得以苟延殘喘。

秦國對外戰爭數次失敗,是他在背後搗亂,白起也被他陷害

長平之戰


這是因為長平之戰結束之後,宰相范雎因為害怕白起的功績勝過自己,所以他以秦國的士兵疲憊為理由勸秦昭王接受,韓國和趙國割地議和的請求,讓秦軍返回國內,而秦軍撤兵之後,趙國卻並沒有履行他們的合約,割地求和,反而是選擇四處遊說想要和其他國家合作討伐秦國。

秦國對外戰爭數次失敗,是他在背後搗亂,白起也被他陷害


秦昭王見到韓國和趙國出爾反爾,因此決定再次出兵攻打趙國,這便是邯鄲之戰的由來。不過這個時候,將軍白起卻認為最好的機會已經浪費掉了,這個時候攻打趙國的勝率並不高,而且可能會失敗,所以他不願擔任這次出征的主將。秦昭王沒有辦法,只能讓王陵做主將,王陵是一個沒有怎麼上過戰場的新手,在指揮作戰上比不上白起,戰略上也有指揮失誤的地方,最終邯鄲之戰秦國慘敗,折損的士兵超過了三十萬,這一場戰爭也直接使得秦國的國力大不如前。

秦國對外戰爭數次失敗,是他在背後搗亂,白起也被他陷害


在邯鄲之戰失敗以後,范雎因為害怕自己受到處罰,先將過錯直接推到白起身上,認為是白起不願作為主將出徵,所以才導致了戰爭的失敗,而秦昭王也聽信了范雎的讒言,削去了白起所有的官職,甚至讓他離開咸陽。更為過分的是,范雎又向秦昭王說白起對於這個裁決並不服氣,覺得自己沒有做錯。秦昭王聽見范雎如此形容,本來就在氣頭上的他直接賜劍,白起這樣一個好將軍就折在了范雎這種小人的手裡。

范雎本人也沒有好下場,在邯鄲之戰中他舉薦鄭安平投靠了趙國,所以導致他身邊沒有得力的左膀右臂,而他舉薦的王稽同樣也得不到秦昭王的青睞。其實如果范雎可以和白起好好相處,二人合力肯定可以將秦國建設的更好,范雎本人也是一個有才華的人兒,白起是一位有才華的將軍。只可惜范雎將自己的聰明用到了陰謀詭計身上,所以導致了秦國對外戰爭數次失敗,國力嚴重受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