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將三國曆史倒過來寫並出版發表的歷程

今天本是個百無聊賴的日子,但是就在下午,忽然看到了頭條大話三國的話題活動,看看我這個頭像,那真是不得不參加一下哈哈。

借這個契機,給大家分享一下,我倒寫三國曆史的經歷吧,這是讓我得以成為杭州市作家協會成員的一部關鍵作品。

我註冊頭條也快一年了,本身也是以發表三國內容為主,到目前為止,正好回答了100個三國的題目,每個問題閱讀量多的近十萬,少則數百,也結識了一批熱愛歷史的同仁,而大家也可能注意到了,每一次,我都會在答題的最後,附上這麼一張圖片:

我將三國曆史倒過來寫並出版發表的歷程

是的,我就是這本《逆三國志》的作者。

記得是初高中那段時間,新三國出來了,然後我也接觸到了光榮的三國志11遊戲,兩相影響,使得我對三國的熱情空前高漲,所以那時候,我就買了一本三國志,經常性地翻閱《三國志》,還做了不少的筆記。

我將三國曆史倒過來寫並出版發表的歷程

我將三國曆史倒過來寫並出版發表的歷程

我將三國曆史倒過來寫並出版發表的歷程

我將三國曆史倒過來寫並出版發表的歷程

當然,那個時候思想程度還不夠,這些筆記也不一定有什麼深度,但好幾年後,隨著對三國的不斷加深瞭解,我就萌生出了倒寫三國曆史這個念頭,並付諸行動,最終在2016的夏天基本完稿,並於2018年出版。

這本書的核心內容,簡要來說,是將三國的百年曆史,完全倒轉過來描寫,歷史上的三國,由黃巾起義起(公元184年),到晉朝統一(公元280年)結束,而本書正是顛倒過來,將歷史從公元280年,倒著寫回公元184年。其中百年的三國紛爭歷史,也以全新的,前無古例的,鮮有人想象過的逆歷史發展,來滿足三國迷們的閱讀感受。

我將三國曆史倒過來寫並出版發表的歷程

我將三國曆史倒過來寫並出版發表的歷程

這是我當初請人制作的宣傳圖,上一幅圖的最後大家可能看到了,提到的時間是去年,是的,就在2018年6月15日,臨近畢業前,我在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召開了發佈會,新聞媒體和報紙刊物也曾多有報道。

我將三國曆史倒過來寫並出版發表的歷程

我將三國曆史倒過來寫並出版發表的歷程

當然,第一次籌備書籍發佈會,工作量也是巨大的,好在有良師益友和小夥伴的幫助下,一件件全部解決,最後成功舉辦。

我將三國曆史倒過來寫並出版發表的歷程

我將三國曆史倒過來寫並出版發表的歷程

我將三國曆史倒過來寫並出版發表的歷程

我將三國曆史倒過來寫並出版發表的歷程

我將三國曆史倒過來寫並出版發表的歷程

下面這個視頻,則是當時接受學校社團採訪時拍攝的。

介紹到這裡,我也講些心裡話,回想起撰寫此書時,其實我一直身懷恐懼。

恐懼什麼呢?就是怕有人跟我有一樣的想法,也想著把三國進行倒寫,並且比我提早一步出版,如果是那樣,那麼我嘔心瀝 血寫了這麼久的《逆三國志》,豈不反倒像是跟風而出的山寨作品?

畢竟,凡是一些破天荒的事情,第一個人乾的總 會被記住,第二第三和後來者固然也有意義,但人們總是傾向於記住最早的先行者,因為這具有里程碑一般的重大意義。

所以我在想出這個倒寫的構思後,就上網查過,發現雖然也有一些人有這種想法, 但都沒有真正地寫,然而即便如此,我也很惴惴不安,天知道還有誰也正在閉關寫這種書呢?哪怕他不是倒寫三國,而是倒寫南北朝,倒寫五代十國等等,如果比我早出版了,那我倒寫的三國,也容易被誤認為是跟風山寨品,下場是差不多的。

我將三國曆史倒過來寫並出版發表的歷程

所以,我一直不斷強迫自己加快進度,每天花費在此書上的時間也是直線上升,專科畢業前,我已經大概完成了前 30 卷的內容,專升本結束這個暑假,幾乎天天不出門, 排除一切不必要的雜外事物,只為儘早完成這本書,爭取一個“創時代”的意義。

還記得那段日子,我玩的是三國的遊戲,看的是三國視頻,像《易中天品三國》,央視 94 版《三國演義》, 那是來回看,最後實在看多了,就找點別的看,也挖掘出一些好片,比如 TVB 版的《洛神》, 不為別的,只為保持一種寫作的氛圍和動力,甚至每天睡覺前,還要逛三國志的貼吧, 以求吸收更多知識,來完善此書。

2016 年 8 月 10 日, 初稿完成,我記得那天天上出現雙道彩虹,真是好兆頭。但是想想,雖然自己像苦行者那樣閉關了不知道多少天,但畢竟成功寫出了一本新穎的三國書籍,為廣大歷史愛好者帶來福音,實在是人生一大意義!

最後,就以《逆三國志》結局的一首詩來概括性地表達整個故事吧。

——————————————————————————————————————

晉滅五胡靖中夏,誰料八王又亂華。

武帝安世致太康,不思德政禪魏土。

蜀起劉兮吳有孫,三分鼎足共逐鹿。

姜侯伯約誓爭先,鄧艾郭淮長戎戍。

吳內蕩亂紛擾擾,碧眼紫髯掌東吳。

轉眼司馬百年家,權勢利祿一朝無。

陸遜諸葛俱起時,出將入相冠松喬。

併力北伐討有罪,奈何天意尚在曹。

玄德公子志氣高,另闢蹊徑討荊州。

東出夷陵百戰將,關羽張飛皆同袍。

威震華夏數雲長,且奸且雄是曹操。

奐髦芳睿才及丕,幾年天下又相交。

文長身死漢中地,漢王從此失扼要。

四散流離走江南,火燒赤壁隆中悼。

群雄並出鼎足滅,長江後浪亦英豪。

西涼董卓霸京師,九州諸侯皆怒號。

顛沛流離曹孫劉,昔日王孫共大道。

毒流社稷終隕滅,海內晏然如獲寶。

誰知紛爭一百年,山河猶在人已消。

銅雀歌臺今何在?徒有孟德詩興高。

可嘆世事無窮盡,桃源長老常嘮叨。

願取江河一樽水,也敬君子也逍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