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犯錯的孩子,越需要愛

越是犯錯的孩子,越需要愛

很喜歡一檔節目《變形記》,這是一檔城市叛逆少年和農村懂事娃們通過互相交換到對方家裡去生活一段時間,然後慢慢改變的節目。

喜歡它的原因並不是拍得有多好,是它夠真實,而且這樣的節目給了一些邊緣少年很多的機會,親情、友情漸漸溫暖著他們,讓他們在即將走上不軌之路的時候及時剎車。

我常常想:只要他們能從原來那樣的桀驁不馴的少年變得善良、溫暖、友好也該是多麼美好的一件事啊!

孩子犯錯,並不是故意的

有人說孩子犯了錯就該教育、打罵,可越是批評,他們和家長的距離就越遠。

這是為什麼呢?

我們可以透過現象來看看本質,仔細分析一下孩子們為什麼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

越是犯錯的孩子,越需要愛

在《變形記》中,很多剛開始的不良少年,都曾是父母心中的心肝寶貝,可是隨著父母的離異、吵架、有的離家出走、有的被爺爺奶奶帶大,對父母的感情漸漸冷漠甚至厭惡。

他們逃學、抽菸、花錢大手大腳,都是因為感受不到家庭的溫暖。

是他們一開始就想這樣嗎?

不,誰不希望自己有個完整的家,爸爸、媽媽、爺爺和奶奶一家人團團圓圓地在一起,可是由於父母之間出現了問題,孩子在這樣沒有安全感的家裡得不到溫暖也慢慢變得冷漠、頑皮、歇斯底里。

有人說:“孩子的問題,其實就是大人的問題。”

一點兒都沒錯,因此當孩子犯錯時,我們別一上來就劈頭蓋臉,而要明白這也許並不是孩子的本意,孩子也不是故意要那樣做的。

請多對他們寬容一些,別因為一些小錯誤就對他們大呼小叫。

越是犯錯的孩子,越需要愛

對孩子講道理前,先讓孩子感受到愛和支持

可能會有人說,好好對他們,他們就認識不到自己的問題,還是有必要跟孩子講一番大道理。道理重不重要?

當然也一樣重要,但前提是要讓孩子感受到愛和支持。

我們需要提醒自己,我們面對的是未成年人,未成年人的世界還沒有建立起自己的支持系統。

當有不良情緒家長不支持的話,孩子是沒有能力面對和處理不良情緒的,它導致的後果就是孩子覺得爸爸媽媽不愛她。

越是犯錯的孩子,越需要愛

試想一下當一個孩子拿著考得不好的考卷,垂頭喪氣回家時,爸媽問完成績後,劈頭蓋臉又是一頓教訓,臉上一點笑容都沒有,整個家庭氛圍嚴肅壓抑。

先不用說父母,當孩子自己得知自己考得不好時,本來就很難過,尤其是對於一些平時還算乖巧的孩子,但回到家被父母數落後,在這一整個過程中,她感受到的是沒考好被罵,她不重要,她的感受不重要,只有成績是最重要的。

這樣的感受給到孩子的是沒有關心、沒有愛,只有比較,因此這種時候和他們講道理往往孩子也聽不進去。

我們不妨換個方式問孩子:“這次回家怎麼不開心了?”這樣重點就能從成績變成個人,就會更好一些。

越是犯錯的孩子,越需要愛

有什麼方法可以讓犯錯的孩子感受到更多的愛,從而轉變呢?

一 和孩子愉快的相處

不要用長輩式的口吻給孩子太多的壓力,可以和孩子像朋友一樣相處。

二 給孩子一些寬鬆的環境

家是孩子最安全的避風港,當孩子犯錯時、有委屈時,也要讓他想到家,而不是其他地方。

三 和孩子交流要換位思考

當孩子犯錯時,情緒已經很低落,這時家長說話一定要注意,多換位思考,不要輕易傷害到他們。

四 多關心孩子,多給予他們愛

當你一步一步接納那個不完美的小孩時,你會發現他們正變得越來越好。

越是犯錯的孩子,越需要愛

愛是一種能力,將伴隨我們一生成長。

家庭是孩子最初的學校,也是孩子心裡最重要的港灣,當孩子好的時候,我們要為孩子歡呼;當孩子不好時,也請準備成為託底的人,給予他們更多的關心和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