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故事:捨得之間握分寸 郭嘉助操取天下

東漢末期,諸侯割據,戰亂四起,曹操在其中逐漸凸顯實力,其霸業蒸蒸日上。在曹操的簕業史上,一個人物功勳卓著,不能不提,他就是素有“小太公”之稱的郭嘉。郭嘉是曹操旗下的一名謀士,此人足智多謀,神機妙算,曾多次幫助曹操在戰爭中獲得勝利。

三國故事:捨得之間握分寸 郭嘉助操取天下

在官渡之戰中,曹操打敗了盤踞在冀、青、幽、並四州的袁紹,後來,殺了袁紹長子袁譚,袁紹的另外兩個兒子袁尚、袁熙趁亂逃脫。

曹操本想乘勝追擊,一舉斬草除根,而郭嘉阻攔說:“袁紹很喜歡這兩個兒子,生前沒有確立繼承人◦現在他倆肯定會發生內訌,爭權奪利,不久就會崩潰,到時就可以一舉平定。而如果現在我軍急攻,他倆會相互支持,同仇敵愾。這樣豈不給我軍帶來極大的損失?”

曹操一聽,覺得郭嘉言之有理,便採納了他的意見,班師回朝了。果然如郭嘉所言,沒過多久,袁氏兄弟就發生了內鬥,袁尚投奔了遼河流域的烏丸族首領蹋頓單于。

蹋頓決心支持袁尚,乘機侵擾漢朝邊境,破壞邊境地區人民的正常生產和生活。曹操有心要去征討袁尚及蹋頓,但又擔心遠征之後,荊州的劉表會乘機派劉備來襲擊自己的後方。

見曹操猶豫不決,郭嘉說:“劉表是個空談家,知道自己才能不及劉備,平時冷落劉備。劉備不受重用,自然不肯多為劉表出力。所以你只管放心遠征烏丸,不會有後顧之憂的。”

三國故事:捨得之間握分寸 郭嘉助操取天下

於是,曹操領軍出征。誰知,由於軍用物資多,曹軍行軍速度慢,走了一個多月才到達河間的易城(今屬河北)。

郭嘉見了,甚為焦急,趕緊進諫曹操:“如果一直這樣行軍,很可能會延誤戰機,讓袁尚喘過氣來,重新收集殘部,到時加上烏丸各族響應,蹋頓有了野心,只怕我們剛剛收復的冀州、青州又要被別人奪去。”曹操也很著急,急切地問:“那該如何是好?”

“用兵貴在神速,我們不如留下笨重的軍械物資,讓部隊輕裝,以加倍的速度前進,晝夜兼程,乘敵人沒有防備就發起進攻,那樣就能大獲全勝。”郭嘉回答。

曹操點頭稱是,迅速按照郭嘉的計策,親自率領數千精兵,輕裝秘密北上,直達蹋頓單于的駐地柳城。烏丸人驚慌失措地應戰,很快被殺得一敗塗地,蹋頓死於亂箭中,袁尚逃往遼東,後被太守孫康所殺。

郭嘉在對敵方充分了解的基礎上,力勸曹操“兵貴神速,欲速也可達”,要果斷行動,最終一舉殲滅了蹋頓,讓袁尚成為“喪家之犬”。

郭嘉堪稱是一位果敢善謀的軍事家,他深知“機不可失,時不再來”的道理,向曹操多次提出建設性的建議,從而幫助曹操成就了一番陳業。

三國故事:捨得之間握分寸 郭嘉助操取天下

反應遲鈍、優柔果斷、猶猶豫豫向來都是導致失敗的致命傷。要想取得成功,就要像郭嘉那樣,具備敏銳的眼光,善於審時度勢,有善斷並且決斷的勇氣和膽識。在關鍵時刻,剛毅果決,大膽拍案,及時調整辦事策略,轉移戰略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