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這4種行為,對孩子傷害頗深,希望你不要對孩子做

做父母的時間長達數十年,在這期間難免會做錯一些事情,孩子在家長不同的教育下會有不一樣的面貌。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不經意間也會說出不少傷人的話,對孩子造成深遠的影響。

心理學研究表明,父母的言行舉止往往會對孩子有心理暗示的作用。當父母用積極向上的語言和態度教育孩子,孩子更傾向於陽光外向,反之,孩子便很容易遭受心理上的壓力,變得內向敏感。尤其以下這4種行為,家長更是要注意,不要隨便對孩子做。


父母這4種行為,對孩子傷害頗深,希望你不要對孩子做

1、說孩子“沒出息”

孩子小的時候,對父母的話信以為真,不管父母說什麼,孩子都會天真的相信,將這些話記在心裡。若父母經常對孩子說“你真沒出息”“你這麼怎麼沒用”之類的話,長此以往,孩子就會形成一種自我否定的心理,認為自己和家長說的一樣,沒有任何的用處,覺得自己做什麼都做不好,長大之後也會一直在自我否定中循壞往復。

父母這4種行為,對孩子傷害頗深,希望你不要對孩子做

孩子一旦習慣了被打擊和否定,到了青春期後就會有很大的反彈,變得非常的叛逆。這個時候孩子將不會再聽父母的話,總是和父母唱反調。孩子這樣的行為就是將長時間積壓在心中的負面情緒釋放出來,用青春期叛逆這個由頭髮洩出來。若家長不加以管束和改正,孩子很容易沾染壞習慣,自我墮落,影響孩子一生的生活。

父母這4種行為,對孩子傷害頗深,希望你不要對孩子做



2、對孩子冷漠無視

孩子對家長是無條件依賴的,作為孩子心中最親近的人,他們總是希望得到父母的肯定和認可。當孩子發現了有趣的事情想要和家長分享時,家長若總是表現的興致缺缺,對孩子非常冷漠和敷衍的話,孩子就會對親子關係非常失望,覺得自己是被忽視的一方。時間一長,孩子就會覺得從父母那裡得不到關注和愛,等父母年老之後,也會用這種疏遠的態度對待父母。

曾經有一個實驗證明了,母親對嬰兒進行回應,若母親每次都能夠給嬰兒正面積極的回應,孩子的心理也會更加健康,反之孩子則會非常的敏感,沒有安全感。

父母這4種行為,對孩子傷害頗深,希望你不要對孩子做

3、做錯事就罵孩子

在小孩子的世界裡,對錯觀還沒有完全形成,很多時候他們在做事情時並不知道這件事是不好的。但是落在大人的眼中,孩子的這些行為就是在給自己找麻煩,所以很多家長都會因為孩子無意識的犯錯而大發雷霆。他們會對著孩子大吼大叫,責罵孩子不懂事。年幼的孩子不知道自己錯在哪,但是看到父母發怒又無力反抗。孩子若是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很容易對權威產生沒有原則的屈服,沒有自己的主見,變得非常懦弱。

父母這4種行為,對孩子傷害頗深,希望你不要對孩子做

4、對孩子說“啥都指望不上你”

好多家長讓孩子做事,看到孩子磨磨蹭蹭的時候,都會脫口而出“啥也指望不上你”。這句話對孩子無疑是個打擊,對孩子的自尊心產生極大的影響。孩子聽到這句話後,會束手無策,懷疑自己。為了不讓父母失望,很多孩子索性什麼都不做,也不願意承擔自己的責任,長大以後很容易沒有責任感。

因此作為家長,在和孩子對話的時候一定要謹慎一些,不要因為逞一時之快而對孩子的心理產生不可磨滅的傷害。


父母這4種行為,對孩子傷害頗深,希望你不要對孩子做

教育孩子是一門學問,很多父母也是第一次做父母,承認自己的不足然後多去學習並不可恥。果兒媽媽推薦大家《正面管教》和《捕捉兒童敏感期》這兩本書,很多時候,孩子的一些行為是由於他們的成長敏感期到來了,如果家長善於利用這些時期,教育孩子往往有事半功倍的效果。需要的家長可以點擊下方鏈接購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