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王国庆,甩掉“穷帽子” 干出好日子

亳州:王国庆,甩掉“穷帽子” 干出好日子

王国庆正在晾晒玉米

  “以前真没想到,我们农民能享受到这么多的照顾。”蒙城县许疃镇土桥村村民王国庆说,现在提留款和公粮都不要缴了,作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他们家还享受了残补、教育补贴等多项帮扶政策,“能脱贫,除了自己努力,主要还靠党和政府的好政策”。

  种地、打工自立自强

  9月24日,蒙城县许疃镇土桥村。田野里一棵棵玉米秆在秋日的阳光照耀下仿佛列队的士兵,一排排、一列列站得笔直。

  “今年的收成还不错!”王国庆说着,从玉米秆上掰下一个玉米棒。今年,他家的一亩多地种的主要是玉米和花生。

  几天前,王国庆还是县城一家养殖场的工人,每个月有3000元的工资。听说家里的玉米成熟了,王国庆就辞掉了工作,回家来收庄稼了。

  家里一亩地一年的纯收入也就一千块钱左右,养殖场里一个月就能收入3000元,哪边更划算,王国庆这不是舍大抓小吗?

  “种地种习惯了,到了收庄稼的时候总想往家里跑,不回来干活也不安心,而且今年秋季我父母把他们的十多亩地都交给我种了,也值当地回来了。”王国庆说,他准备等秋收结束后,把地里都种上麦子,再到周边去找一份工作。


亳州:王国庆,甩掉“穷帽子” 干出好日子

王国庆正在地里掰玉米

  脱贫离不开政策帮扶

  王国庆出生于1974年1月10日,出生日距离国庆节还有相当长的时间,为什么取名叫国庆呢?

  “我是国字辈的,最后一个字就取了庆字,就叫国庆了,而且我的出生日正好和国庆反过来了,算是一种巧合吧!”王国庆笑着说。

  由于妻子患有精神病,女儿在上学,一家的重担都压在了王国庆一个人身上。2014年,经过评定,他们家成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当贫困户确实很不好意思,但家里确实困难,我就想着得赶紧把这个‘帽子’摘掉。”王国庆说,农闲的时候,他就到县城或者周边地区找点零活干,一个月能收入两三千块钱,“俺家属有病,我得定期回家看看,也不能走得太远”。

  2016年,王国庆家顺利脱贫。“我自己卖力干是一部分原因,更重要的是党和政府的政策帮助。”王国庆介绍,他的工资加上光伏分红、妻子的残疾人补助和女儿的教育资助等,他们家一年的收入有两万多元。

  农民享受的优惠越来越多

  作为一名“70后”农民,王国庆感慨道,现在农民享受到的优惠是越来越多了。

  “以前要缴提留款、缴公粮,后来不要缴了,现在种地国家还倒过来给我们补贴。”说起身边的变化来,王国庆滔滔不绝。

  脱贫以后,王国庆脸上的笑容明显多了。他说,脱贫以后也不能松劲,毕竟很多钱都是国家给的,他希望不断提升自己家增收的能力,防止在帮扶政策取消后缺乏“造血能力”而返贫。

  “国家对俺这么照顾,俺也不能为国家作多大贡献,就老老实实把地种好,把家里的日子过好,不拖后腿,让国家不再为俺的事操心了。”王国庆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