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防疫“第一關”做好醫院“守門人”

守住防疫“第一關”做好醫院“守門人”

守住防疫“第一關”做好醫院“守門人”

桑軼研耐心解答患者諮詢

守住防疫“第一关”做好医院“守门人”

桑軼研正在給患者做DR影像檢查

本報記者 袁麗娜 通訊員 周豔傑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役中,他凡事都衝在前面。擴容發熱門診,培訓醫護人員,梳理門診流程,引導患者就醫,完成好影像業務工作……他成了門診的“機動人員”,哪裡需要,他就在哪裡,每天從早到晚都時刻保持著戰備狀態,隨時準備應對各類突發事件。他就是呼倫貝爾市第四人民醫院門診部主任兼影像科醫生桑軼研。

從農曆年前接到疫情命令至今桑軼研一直堅守在工作崗位,沒捨得休息一天,每天都忙著對疫情工作進行部署、安排、協調、落實……

“踏進醫院的患者,都是我牽掛的對象”

“任何事情都要想在前面,任何工作都要做到前面。”在新冠肺炎疫情阻擊戰中,桑軼研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

醫院的門診可以說是防疫的第一道防線,風險大,責任大。桑軼研就成了這道大門的“守門人”,不能讓一名與疫情有關的可疑患者流入其他診室和普通診療區病房。接診流程是早期診斷和隔離防控的關鍵,不能有絲毫疏漏。他嚴格落實醫院疫情防控小組的各項要求,不僅要保障正常患者就醫,還要保障患者的健康安全。特殊時期還要來醫院看病的患者一定是機體功能到了無法自愈的程度,免疫力也是相對低下的,他們的就診安全,給桑軼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疫情發生後,桑軼研考慮到有患者可能因對疫情不瞭解而產生恐慌情緒,立即組織門診醫生、分診護士開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知識和技能培訓,第一時間安排人員將打印好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知識》放於門診健康宣傳欄,充分利用電子屏、海報、指示標識進行防疫宣傳,並組織導診護士對就診患者進行講解。桑軼研還根據疫情變化,及時協助醫院疫情防控小組辦公室調整呼吸內科診室,重置門診大廳的入口設置和開放時間,減少患者隨意流動,確保每一個進入門診的患者都經預檢分診查驗。每日對預檢分診進行檢查、督導,與預檢分診人員一起彌補工作流程中存在的漏洞,發現問題馬上解決,每一項工作都做到按分鐘落實。一時間,門診大廳成了醫院戰疫工作的主戰場,也牢牢鑄就了醫院防疫工作的第一道堅固防線。

“踏進門診大廳的每一位患者,都是我牽掛的對象,為了讓患者們放心就醫,決不能讓一個疑似病人從我的眼皮底下漏掉!” 桑軼研說。

隨著各行各業復產復工,民眾們緊繃的神經日漸放鬆,人們紛紛戴著口罩走出家門,大街小巷、公園裡春潮再現。

近些天來,市第四人民醫院就診的患者數量與日俱增。從疫情爆發初期的門可羅雀,到現在日接診量上千人次,醫院門診部預檢分診的工作壓力並沒有隨著疫情緩解而減輕,相反,他們面臨的問題更多了。

“請問您最近有發熱乏力咳嗽的症狀嗎?有沒有乘坐過確診病例所在的車次?麻煩您測量下體溫好嗎?……”“門診患者可以直接到自助掛號機掛號,不必在窗口排隊……”這一邊,預檢分診人員耐心細緻詢問每一位病患,繼續做好疫情防控與發熱病人的分流;另一邊,導診人員不停的維持就診秩序,門診大廳井然有序。

雖然國內疫情已緩解,但市第四人民醫院的門診工作卻顯得形勢更加嚴峻。桑軼研作為門診部負責人,為保證醫院零感染,他儘可能地把時間用在多次反覆巡查上,不分晝夜地監督著每一個重要崗位的人員防護、診區消毒、預檢篩查工作。他說,不能去湖北,就一定要守職盡責做好醫院守門人!他工作全力以赴,幾乎到了忘我的程度。

門診是整個醫院的窗口,其服務質量和服務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患者滿意度的高低。桑軼研自2016年擔任門診部主任以來積極推行了一系列新政,讓市第四人民醫院門診部的事業有了快速發展。如在微信平臺上創立醫院門診宣傳品牌“門診一週早8點”,主動發起“愛心輪椅捐贈活動”、持續改善門診患者就醫體驗等等。他卻謙虛地說:“說‘改革’,有些言重了,實際上是根據院黨委和領導班子的要求,對門診部的科室建設工作做了一些適當的調整而已。首先從‘加強門診工作人員的服務意識,推動部門工作’著手,我要求門診部的護理人員要提前到崗,做好醫生的後勤服務,使門診工作重心一直圍繞在醫生與患者的診療上開展。”

近兩年,桑軼研根據門診部的工作特點和工作性質,又提出了很多設想和具體目標,並要求門診部的全體人員逐步、逐項地給予落實、完成。一要完善預約診療。拓寬預約渠道,降低醫療資源的過度消耗及壓力,有效縮短患者在醫院的滯留時間。二是上崗時間的前置。門診部所屬人員中,導診、出診醫生、掛號、收款均提前上崗。三是優化就診流程。桑軼研讓自己成為門診患者親自體驗,找出究竟在哪個環節不順暢,隨後立即整改,使患者一進門就納入到門診管理系統,就診鏈條環環相扣,形成一條連續的就診彩虹橋。四是提升服務品質。完善分診臺功能,強化服務意識,分診臺在維護就診秩序基礎上,要做好健康教育,識別危重患者,做好門診醫生和患者的“服務員”。

黑白世界“把關人”醫療戰場上“偵察兵”

桑軼研從未拿起過手術刀,卻決定著手術刀的方向;他不直接參與患者的治療,卻在20年裡每天與患者打交道;他與射線、影像為伴,用火眼金睛,於細微之處找出威脅患者身體健康的“元兇”,對疾病做出明確診斷。

桑軼研不僅是市第四人民醫院門診部主任,還是該院影像科的頂樑柱、黑白世界的“把關人”。出生於醫學世家的桑軼研,自小就受家庭薰陶,做一名優秀的醫生成為伴隨他童年的夢想、少年的目標和青春的追求。

1999年,桑軼研因工作需要調到醫院影像科工作,開始從事投照放射工作。此時,他遇到了從醫生涯中第一位重要的老師——呼倫貝爾影像醫學的知名專家王惠英。“我從王老師身上不僅學到了很多專業知識,還學到了共產黨員嚴於律己、無私奉獻的優秀品質。” 桑軼研說。

2013年,因工作需要,醫院選派桑軼研到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進修影像專業。在哈醫大一院進修時,他勤奮工作、 刻苦學習, 圓滿完成了學習任務,並在老師的帶領下學習了便秘方向的腸道造影技術和結腸傳輸實驗技術,學成歸來後,在自治區首創開展了排糞造影檢查。

2015年,因桑軼研在仿真數字化Defecate造影技術方面的成功,醫院又選派他去北京市肛腸醫院學習,這期間,他遇到了從醫生涯中第二位重要的老師——王素琴。“王老師業務水平精湛,雖然對我要求嚴格,但老師將她的專業知識傾囊相授。通過此次進修,我的業務水平有了本質性的提升。” 桑軼研說。

桑軼研從事影像診斷工作20年,掌握各類消化道造影及結腸傳輸試驗檢查技術及診斷,氣鋇雙重造影檢查技術和診斷。曾發表以《呼倫貝爾地區仿真數字化Defecate造影檢查項目的研究》為代表的多篇國家級省級論文。是《數字化仿真Defecate造影的臨床應用研究》技術方案總設計人、設備發明人、項目主持人、第一負責人,該項目先後獲得2015年呼倫貝爾市科技進步獎和2017年內蒙古自治區科技成果獎,檢查設備《一種安全Defecate造影檢查系統設備》獲國家實用新型專利。2019年該項目列入呼倫貝爾市科技計劃項目。2018年,桑軼研被聘為內蒙古考區醫師資格實踐技能考試考官。

醫路艱辛又漫長,桑軼研勤奮踏實、努力鑽研、不斷學習,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術水平。工作中他兢兢業業,全身心為廣大患者服務,以飽滿的工作熱情、紮實的工作作風、優良的工作成績,詮釋了醫務工作者敬業奉獻的高貴品質,贏得了全院醫護工作者和廣大患者的好評。

桑軼研的同事這樣評價他:“桑主任非常有耐心,無論是熟人還是陌生人,他都很熱心的幫助別人。”“桑醫生技術很精湛,我真的可以用這個詞來形容,他還善於創新和攻堅,很多工作都做得非常漂亮。”桑軼研治療過患者說:“ 桑醫生的技術好,有他在我很放心。”“桑醫生人很和善,各方面都很周到,談話感覺就是朋友給你的叮囑,像家人一樣的感覺。”

桑軼研說:“影像科是醫療戰場上的‘偵察兵’,在醫療工作中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在服務患者時,他急病人之所需。2017年9月,一位患者家屬從旗縣打來電話說,要特別感謝影像科的桑醫生……原來,這位家屬陪同父親做檢查,患者痛苦不已,站也站不住、坐也坐不穩,看到患者痛苦難忍的情況,桑軼研耐心地跟等候檢查的其他患者說,我理解大家在按順序檢查,但這位患者情況緊急,先讓他檢查,請大家理解。通情達理的患者們隨即讓開了通道。由於檢查及時,報告精準,患者最終重拾健康。事後這位患者家屬感動不已,就有了前面那個感謝的電話。一件件細小而又普通的事情,一次次見證了這位醫者仁愛的初心和樸素的情懷。

惟其艱難,方顯勇毅;惟其篤行,方顯珍貴。桑軼研用他的堅守與執著、責任與奉獻,在平凡的崗位上,充分體現了一名白衣天使的職業精神和一名優秀共產黨員迎難而上、衝鋒在前的高尚品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