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第一流量明星——柳永,为何潦倒一生?网友:只怪当时太年轻

人们常说北宋是历史上最好的时代,在北宋的时候,不但经济迅速发展,文化也极其繁荣。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宋词,是继唐诗之后的又一座文学高峰。宋词通常可以分为豪放、婉约两个流派。今天就来讲一讲

北宋的婉约派大家——柳永。

北宋第一流量明星——柳永,为何潦倒一生?网友:只怪当时太年轻

柳永相比于北宋的其他大词人,他有三个明显特点:

第一,他是专业的(其他词人都是兼职)。

第二,他是最落魄的。

第三,他是创作使用词调最多的词人。

那是什么原因让这三个特点集中在了柳永身上呢?这还得从他的生平说起。

奉旨填词

柳永原名叫柳三变,柳永是他后来改的名字,因为在家里排行第七,当时人们也把他称作柳七。

柳永出身官宦世家,少年时也曾有功名之志。屡次参加科考,却又屡次落榜,年轻气盛,不免发牢骚,写下一首著名的词——《鹤冲天·黄金榜上》,其中有一句“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意思是说“人生苦短,没有必要把精力浪得在科考上,还不如及时行乐”

北宋第一流量明星——柳永,为何潦倒一生?网友:只怪当时太年轻

显然他的这种论调与北宋当时的主流精神是不符合的,而柳永作为一个大咖,他的词作很快传遍了大江南北,也传到了宋仁宗的耳朵里。据坊间传闻,这首词引起了仁宗皇帝的不满,传说有一次有人向宋仁宗举荐柳永,仁宗只是说“何要浮名,且去填词”。于是柳永自此便自称“奉旨填词”,仕途无望了,他成了一个专业写词的人。

半生蹉跎

柳永年轻时候也是个有理想的大好青年,奈何科举屡屡不中,虽说“奉旨填词”是坊间传闻,但也从侧面印证了他的仕途之坎坷。

柳永先后四次落榜,辗转江湖度过半生。等到仁宗开了恩科,对历届名落孙山的士子放宽了尺度,柳永终于榜上提名,而那个时候他已经五十多岁了。后来他做过余杭县令、著作佐郎等一些小官,往往官声很好,可终究也没能有大的作为。

北宋第一流量明星——柳永,为何潦倒一生?网友:只怪当时太年轻

相传柳永晚年穷愁潦倒,死的时候一贫如洗,也没有亲人祭奠。由于他常为歌伎们写词,那些歌伎感念他的才学与旧游,就凑钱将其安葬。

每年一到清明节的时候,那些歌伎就会一起去柳永坟前祭奠凭吊,久而久之就成了一种习俗,当时人们称之为“吊柳会”或者是“吊柳七”,这种习俗一直持续到了北宋灭亡。

井水柳词

柳永的词传唱最为广泛。南宋的叶梦得曾经评价柳永说“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

“井水处”指的是古代人群聚集的地方。古时候取水不像这么方便,每一个人口聚集区都会有一口井,所谓的“市井”、“背井离乡”等词都是从这里来的。叶梦得的这句话几乎可以理解为“凡是有人的地方,就有人在唱柳永的词”,其传播之广泛,可见一斑。

北宋第一流量明星——柳永,为何潦倒一生?网友:只怪当时太年轻

柳永的词有些类似现在的流行歌曲,他擅长写离别之情,风格凄迷细腻,打动人心,深受当时的歌伎都以演唱柳永之词为时尚。柳永半生布衣,他的作品也是从百姓中来,往百姓中去,因此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认可。

玄哥有话说

老子《道德家》有言: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年轻人遭遇挫折往往怨天尤人,殊不知吐槽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低调做人,高调做事,才是处世之道。

柳永颇有才华,然而仕途多舛、一生潦倒。也正是因为他的落魄,才成就了他在文学上的伟大与千载的名声。祸福成败,有时真的很难说清楚。

但是作为柳永个人,他是希望平平淡淡功名富贵度过一生呢?还是希望穷困潦倒却能享千载盛名呢?欢迎留下你的观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