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無所有”中得到鍛鍊,正因為資源不足,人才需要思考


從“一無所有”中得到鍛鍊,正因為資源不足,人才需要思考


“預算太少,做不出結果的。”找這種藉口的人,沒一個能幹好工作。我堅信,就算給了充足的預算,他也拿不出成果。

當然,幹事業離不開人力、物力、金錢等資源。而為現場的員工準備必需的資源則是經營管理層的責任。然而,每次都備好所有必需的資源是不可能的。資源總是稀缺的,這是商場的現實。

重要的是,身處此境的我們該如何絞盡腦汁拿出成果。而這反覆摸索的過程才能鍛煉出真正的工作能力。相比資源豐沛的環境,倒是“一無所有”的環境更能使我們成長。

說不清是幸還是不幸,我是在大型企業開始職業生涯的。身處其中,往往認識不到,其實大企業擁有極為豐富的資源。因此,工作也非常容易開展。比如說市場營銷這一塊,在電視放送網的時候,光是發佈一個公告,就會有大量媒體跟進報道。當時預算也充足,所以也很容易確保廣告位。

然而雖然想強化市場營銷,但苦於公司默默無名,即使發佈了公告也幾乎無人理睬。當然,我們也沒有投放廣告的預算。過去我所掌握的那套方法幾乎失去了用武之地。

不管怎樣,現在只能先絞盡腦汁,揮灑汗水,積極地行動起來……

我進行了各種嘗試,比如徹底研究怎樣製作公告才能吸引媒體人的關注,向親友兜售服務、靠口碑推廣產品,等等。相比在電視放送網的時候,我所耗費的心血是巨大的,但就是在這不斷摸索的過程中,我得到了極大的鍛鍊。

就說公告的製作方式吧,比如文案的寫法、公告正文的邏輯構成,等等,為了扣動人心,實則需要高深的技巧。只要能找到一句瞬間即可傳遞出產品魅力的話,對方的反應就會發生戲劇性的變化。在一發公告便有媒體跟進的電視放送網,我可學不到這些知識。

不僅如此,上述經歷還鍛鍊了我規劃新項目的能力。因為直擊人心的文案就是優質服務的理念本身。先想出文案,能讓很多人覺得“喔,這個好像挺有趣的”,然後反推著去設計服務內容。這樣做可顯著提高命中率。

從拜託做宣傳的親友那裡,我也學到了很多東西。因為我能看到他們體驗服務時的真實反應,知道反響良好的服務與反饋遲緩的服務之間有何不同。

這種切身感受的有無,將大大左右服務產品的開發能力。進行規劃或架設服務時,我眼前總會浮現出用戶的臉龐,我會問自己這樣能不能讓他們開心呢?一個人越是能在這時浮想起用戶的真實表情,就越能開發出擁有高需求的服務和產品。

如此這般,我從頭開始摸索有效的市場營銷方式,從中學到了本質性的技巧,也成功磨鍊了自己的項目規劃能力。正是資源不足才使我擁有了力量。

所以我認為,置身於資源豐富的環境未必是值得高興的事。倒不如說,在“一無所有”的情況下,人才能迅速成長。進而在反覆摸索的過程中,我們還能獲得一種確信——即使資源不足也能成功。而這種確信正是職場中人自信的源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