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玩具被別人弄壞怎麼辦?這個媽媽的做法值得所有家長學習

孩子的玩具被別人弄壞怎麼辦?這個媽媽的做法值得所有家長學習

爸爸帶小宇在廣場上玩,有個小朋友跑過來踩壞了他的玩具,小宇不幹了,要那個小朋友賠,小朋友的媽媽過來問玩具多少錢要賠給他,小宇爸爸覺得不是什麼大事,根本不用賠,拉著小宇回家,一路上小宇委屈地又哭又鬧……

生活中你是否遇到過這樣的事?

孩子之間爭吵或打架了,如果是對方受傷了,很多家長第一反應是什麼?讓自家孩子道歉,卻不問事實如何。

當自己的孩子受了委屈,對方道歉了,孩子還沒說什麼,自己就先大度的擺擺手,沒事沒事,小孩子嘛難免的,回去哄哄就行了!

在生活中,經常有父母會這樣做,為了自己的面子而忽略孩子的感受和需求,你知道這樣的後果有多嚴重嗎?

孩子的玩具被別人弄壞怎麼辦?這個媽媽的做法值得所有家長學習

當我們選擇“沒關係”時,其實是在無聲地告訴這個受委屈的孩子:“你的情緒不重要,你的東西也不重要”。時間久了,他會慢慢失去表達自己內心的能力,最終可能會面臨兩種結果,一種是孩子有什麼事不再跟你說,反正跟你說了也不幫我;另一種是孩子也學會了你的所謂“大度”,別人惹我甚至欺負我,算了,忍著吧,爸爸(媽媽)不就是這樣的嗎。

而那個無意識搞破壞的孩子接受到的是“你的行為可以被原諒,家長可以幫你擺平一切”,時間久了,他學會的是逃避責任,一旦闖禍,就習慣性“甩鍋”,缺乏承擔責任的勇氣。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過這樣的經歷,你是怎麼處理的?僅僅安撫孩子就夠了嗎?果媽跟大家分享以下幾點:

第一、與孩子共情,尊重接納孩子的情緒。

孩子自己心愛的玩具被別人踩壞了,首先要看到孩子是有情緒的,可能是難過,生氣或者委屈,家長要先把它接住,給予共情,給孩子支持。一句寬慰的話語,一個支持的眼神,無論什麼時候,支持都是重要的。

第二、分清物權,孩子的事情讓孩子做主。

東西是誰的,誰就有話語權,這是在教孩子邊界和尊重。孩子的玩具被損壞了,他有權來決定要不要追究對方的過錯、以及怎麼追究;如果要追究,父母應該給予支持,幫助和引導孩子去跟對方溝通和交涉。

第三,瞭解事實,引導孩子學會解決問題。

當孩子情緒平靜下來之後 ,引導孩子先了解對方損壞玩具的動機,不同的情況應該如何處理。如果對方是故意損壞的,那麼讓對方道歉是正常的,賠償也是正常的

我們教孩子不要隨便動別人的東西,弄壞別人的東西要賠償。同樣我們有權利要求別人也這樣對待我們,不管對方是什麼人,這種要求都是正當和合理的,不道歉、不賠償才是不正常的。這是一個社會標準,不僅適用於自己,也適用於他人。

如果對方不是故意的,無論孩子選擇原諒還是不原諒,都要尊重孩子的選擇,不勉強孩子原諒,也不強迫孩子追究。

第四、讓孩子學會總結和思考。

面對這種不公平的事件,最重要的是孩子的反饋,他對不道德的事件說了“不”,表明他有保護自己的意識,而不是忍氣吞聲。在這件事情之後,還要讓孩子學會總結和思考,以及以後如何避免問題和解決問題。

我們可以帶他一起回顧剛才的事,問問他:當別人弄壞你的玩具之後,你什麼感受?如果你也不小心弄壞別人的玩具怎麼辦?如果別人不原諒你怎麼辦?

面對他自己心愛的玩具被弄壞,可以提醒他,下次怎麼樣才能避免你的玩具被踩壞?孩子可能就會有自己的想法了,提出保護好自己的玩具。

對於這些問題都是需要和孩子探討,一方面培養孩子的同理心,瞭解自己面對類似事情的情緒。另一方面要孩子明白自己也可能會犯錯,面對類似的事情,道歉了也可能挽回不了損失,但是要盡力。另外,通過這件事教會孩子自我保護的一些技能,怎麼爭取自己的權益。

孩子的玩具被別人弄壞怎麼辦?這個媽媽的做法值得所有家長學習

生活即教育,孩子的成長都是有跡可循的,家長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看在孩子眼裡,印在孩子心上,最終形成他的行為處事模式,所以千萬不要小看生活中的任何一件事!

原創作者果媽陳玲玲,著名育兒實踐派專家,出版親子教育暢銷書《給孩子句號不如給孩子問號》、《給孩子魚不如給孩子漁》,獨創提問式親子溝通法,輕鬆問出孩子的核心競爭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