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某公司为了“讨好”领导做绩效,最后企业失去了竞争力!

关注【本头条号】更多关于企业管理、员工激励、薪酬制度、绩效激励等内容免费与你分享!私信

资料送您关于员工管理、绩效薪酬的干货视频。

精彩回顾:

考核后好坏不分

*案例:某企业行为考核表

警惕:某公司为了“讨好”领导做绩效,最后企业失去了竞争力!

上表是某企业的一张行为考核表。可以看出,这张表格重点标出的考核项目只有四个:工作责任心、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工作忠诚度、完成上级交办的任务。

不能说这张考核表的分类不合适,只能说,它的制作方法实在有些业余。

首先,考核内容偏向性太严重。从表中可以看出,仅“完成上级交办的任务”一项所占的分数居然比其他三项加起来还高。这是一张“献媚性”很严重的考核表,员工仅仅是完成领导的任务,就能及格了,其他的则是根本不必要考核了。不少企业都存在这样的现象,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负责考核的上级除了看员工能否完成自己交代的事情之外,根本没有和员工有其他的沟通,也只能通过这项内容来观察员工的能力。


警惕:某公司为了“讨好”领导做绩效,最后企业失去了竞争力!


同时,这个考核表会将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扼杀掉,下属都在上级的指令中完成交办的工作任务,为了任务而工作,这样的体制会导致企业业绩的下滑。因为人失去创造性,思想被束缚了,自然绩效也会逐渐减少,甚至消失,最后企业的竞争力也将随之消失。

另外,本表缺乏具体的工作业绩。表格中,无法从职工的岗位上找出其具体的关键业绩的考察点。每个部门的员工,其具体职责都是不同的,生产部的员工要看生产数量和生产质量;营销部的员工则要看销售额和回款率;宣传部的员工要看宣传效果和反馈;后勤部的员工要看物流流通率和内部治理绩效。这是仅仅一条“上级交办的任务”所无法概括的。

再者,考核的内容过于笼统。工作责任心、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工作忠诚度方面,仅仅通过观察就可以考核完全吗?我们能看出一个人的内心吗?所以,在制作考核表的时候,不能这么笼统,还应该标注具体的项目。

比如工作能力和其业绩是否成正比,若是,那么能力越强,做的事情就应该越多。


警惕:某公司为了“讨好”领导做绩效,最后企业失去了竞争力!


在存在问题的考核系统下,考核结果就容易出现干得好的员工比干得差的员工分数还低的情况,也让原本很优秀的员工拿的奖金比普通员工还低,导致企业内部怨声载道。

企业的绩效管理者必须要明确,什么样的标准能体现员工好与差。同一岗位设定同一考核标准、同一考核内容、同一指标、同一权重、同计算公式,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考核结果?原因只有两个,一个是人为造成的,也就是没有按照数据来考评;另一个是考核的内容不是量化的,而是用积极性、工作态度、责任感等这些定性而非定量的考核内容来考评,最终导致主观因素占主导而出现矛盾。

订阅熊老师专栏↓↓↓,免费加入熊老师付费圈子,学习更多私家干货!



私信小编“资料”两字,免费发送100分钟薪酬绩效管理内部培训视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