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銀行在國內開展的信用卡業務現狀如何,現在信用卡那麼吃香?

6月14日,中國銀行業協會銀行卡專業委員會在北京召開2019年年會,會上發佈了《中國銀行卡產業發展藍皮書(2019)》。《藍皮書》顯示,

我國信用卡髮卡量達到9.7億張,信用卡交易總額38.2萬億元,人均持卡0.7張,堪稱真正的事業藍海。各家銀行都在加大信用卡的推廣力度,線上線下第三方合作等齊齊發力,多管齊下。工商銀行、招商銀行等累計髮卡量超過一億張,2019年,一張俱樂部將會再添新員。

資料顯示,截至目前,信用卡未償信貸總額達到了6.85萬億元。

外國銀行在國內開展的信用卡業務現狀如何,現在信用卡那麼吃香?

目前的情況是:有資格髮卡的拼了命的跑馬圈地,沒資格的努力申請,申請不下來的合作共贏,連合作都談不攏的另起爐灶變相開展。說好聽點是金融界的一場饕餮盛宴,難聽點是牛鬼蛇神今出動,萬道毫光定九重。狂歡過後必將是一地雞毛。

中國的信用卡業務中,外資金融機構在中國市場上所佔的市場份額並不大。其一,是外資金融機構在中國的發展受政策限制,不能像本土銀行一樣隨心所欲的開展業務。其二,外資銀行在本地民眾中間的認可度比不高,信用卡業務看的是人頭,並非客戶個人有多少資產、多大的公司。所以,外資銀行目前在國內的業務佔比較重的還是公司和機構業務。

外國銀行在國內開展的信用卡業務現狀如何,現在信用卡那麼吃香?

介於信用卡的特點,外資銀行瞄準了第三方平臺,通過第三方平臺導流信用卡業務,能夠達到信用卡用戶認同度較高,推廣難度降低,降低獲客成本,實現規模化發展的效果。

業內做得不錯的外資銀行是花旗銀行,其中國區行長柏達仁在日前的採訪中表示,花旗中國已與一家巨大的中國本土電子支付公司合作搭建借貸平臺,最快在7月初上線。

目前,花旗中國在中國的信用卡規模在100萬左右,主要分為四種類型,一是針對有國際關係往來的客戶,包括出國留學、工作或者旅遊等,提供禮程卡(PremierMiles);二是針對Citigold花旗財富管理的客戶所推出的至享卡(Prestige Card);剩餘分別是禮享卡(Rewards Card)和輕享卡(Clear card),這兩類信用卡則針對更年輕的消費者。

外國銀行在國內開展的信用卡業務現狀如何,現在信用卡那麼吃香?

匯豐銀行在內地的業務開展也呈現加快勢頭。早在2015年12月5日,匯豐銀行(中國)有限公司就宣佈在內地正式首次推出獨立品牌信用卡,通過拓展目標客戶群至大眾消費群體,著力打造“財富管理”和“消費金融”雙輪驅動的個人金融業務模式。目前匯豐銀行的信用卡業務還沒有一個官方的數據,具體髮卡情況也就不得而知了。

不論如何,外資銀行在國內的信用卡業務上都有著先天的短板,其髮卡總量相比較國內銀行動輒幾千萬上億張,可謂是微不足道,在未來的發展前景上也不如國內銀行。

各位網友,誰辦的有這些外資銀行的信用卡,額度和審核條件怎麼樣,可以在下方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