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總髮脾氣?家長這樣引導孩子,教孩子養成好習慣

要是在網絡上做一次調查,“熊孩子”的特徵有哪些?恐怕脾氣大,隨意哭鬧的投票數會名列前茅。畢竟現在的孩子在家裡都是小皇帝,

脾氣大是常態,同時這個壞毛病也成為了家長們最為頭痛的問題。

“熊孩子”總髮脾氣?家長這樣引導孩子,教孩子養成好習慣

案例

前些天君君的媽媽十分生氣,在家庭微信群裡吐槽了好半天。原來進入四歲以來,君君的脾氣大得不得了,做什麼事情都要和媽媽講條件,為了讓他聽話,媽媽基本以滿足他為主。沒想到前些天君君媽媽的朋友辦生日宴會,她帶著君君一起去參加,君君在席上表現特別不好,一直在跑來跑去,搶地上的氣球、抓桌子上的菜,還把朋友小朋友給絆得摔了一跤,氣得媽媽把他抓起來當眾抽了一頓。結果君君大哭大鬧,還在地上打起滾來。

孩子發脾氣是一件令人極其尷尬的事情,特別是在公共場合,孩子的行為會使得旁人紛紛側目,讓他人覺得這孩子實在是缺乏教養,令到家長感覺顏面無光。那麼孩子到底為什麼脾氣會不好呢?其實中間有著很多原因。

“熊孩子”總髮脾氣?家長這樣引導孩子,教孩子養成好習慣

為什麼孩子的脾氣容易暴躁?

1、生理發展的特有階段

孩子脾氣大有時和他所處的特有生理階段相關。比如當孩子的思維能力迅速發展時,他的大腦在飛速轉動,但是他的語言能力通常會落後一些,於是出現詞不達意,自己的意思無法被人理解,他就會出現暴躁。又比如孩子的手腦發育不協調時,手部動作跟不上大腦的想法,他們也會暴躁,所以家長們有時會看著怎麼也放不好某塊積木的孩子突然生氣,把積木打亂推下桌子。

“熊孩子”總髮脾氣?家長這樣引導孩子,教孩子養成好習慣

2、家長的過度縱容

家長過於溺愛和縱容也是讓孩子變成“小皇帝”的原因之一。孩子的每次要求都被無條件滿足,他們習慣了自己是世界中心,我說什麼就是什麼。如果某一個要求被拒絕了,他會覺得自己不被尊重了,被忽略了,從而大哭大鬧,用這樣的方式來和家長對抗。如果此刻家長輕易退讓了,那麼聰明的孩子會很快把這種模式變成一種要挾家長的武器。

“熊孩子”總髮脾氣?家長這樣引導孩子,教孩子養成好習慣

3、家長“硬碰硬”的態度造成了對抗

有的家長則是自己沒有學好情緒控制,當孩子發脾氣的時候,家長自己首先炸起來,和孩子的情緒“硬碰硬”,以暴制暴。這樣會造成兩種結果,一是孩子當下被家長的暴怒所鎮壓,但是孩子並沒有真正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二是孩子的怒火也越燒越旺,直接變成了彗星撞地球,最終不歡而散,問題沒得得到真正的解決。

可見孩子脾氣大有著多方面的原因,有孩子自己的原因,也有家長不當處理帶來的後果。所以,讓孩子學著控制情緒,也是需要多方一起的努力。

“熊孩子”總髮脾氣?家長這樣引導孩子,教孩子養成好習慣

家長可以做些什麼幫孩子控制情緒?

1、承認和接納孩子的情緒

人都有自己的個性和脾氣,不是佛祖,所以家長要接受孩子的確會有鬧情緒的時候。作為家長要學著接納他們的不愉快。當然家長應該分辨孩子的發脾氣原因是什麼。如果是遭遇了挫折和失敗,那麼接納包容以及安慰是第一要務。如果是因為要求不被滿足,孩子在任性使氣,那麼還需要家長幫助孩子在事後去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正如兒童心理學者黛博拉·麥克納馬拉博士曾說過:“讓孩子將脾氣發完,而不要試圖阻止孩子發脾氣。發脾氣本身是無害的,阻止發脾氣才是。

“熊孩子”總髮脾氣?家長這樣引導孩子,教孩子養成好習慣

2、把孩子帶離引起情緒波動的環境

當孩子的情緒失去控制時,家長一定要把他們帶離現場。比如孩子因為要買玩具而被拒絕,當街發怒,大哭大鬧,如果家長還是在原地對其進行制止,孩子身處這個充滿誘惑的環境,是根本難以冷靜的。所以家長應該抱走孩子,尋找一個安靜的地方,先擁抱孩子,讓他哭完發洩完。只有情緒冷靜了才能進行下一個步驟。

“熊孩子”總髮脾氣?家長這樣引導孩子,教孩子養成好習慣

3、就事論事,用覆盤來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家長不能被孩子的哭鬧行為而綁架,如果自己的決定是正確的,那麼要就事論事,堅持自己的決定。朝令夕改只能讓家長在孩子的心中失去威信。當孩子的情緒不穩定時,家長可以採取覆盤事件的方式來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比如當孩子買玩具的要求被拒而哭鬧時,家長先帶離現場,在安靜環境下幫助孩子覆盤剛才的事件,比如剛才孩子看到玩具時心裡是怎麼想的,爸爸媽媽為什麼拒絕買玩具,家裡有哪些相同的玩具等。對於細節的回顧有利於轉移孩子的注意力,變得慢慢冷靜,更能接受你的意見。

“熊孩子”總髮脾氣?家長這樣引導孩子,教孩子養成好習慣

解決孩子的脾氣問題,還要注意什麼

1、教會孩子客觀看待問題

家長要教會孩子客觀地看待問題。比如自己不是世界的中心,一切事物都要其規則需要遵循。發脾氣不能解決任何問題,只會讓情況變得更糟。只有孩子懂得了道理,才能真正體現在行動上。

2、對待問題鬆緊得當

根據孩子的性格和實際情況,家長的原則要鬆緊得當。以買東西為例,如果平時就是一個較懂事乖巧的孩子,如果強烈地表示要一件東西,那麼說明他是發自內心的喜歡這樣東西。那麼家長可以暫時放下原則,滿足孩子的需求。相反的,如果孩子平時就是一個小皇帝,那麼反而要時不時拒絕他的要求,進行延遲滿足的訓練。

“熊孩子”總髮脾氣?家長這樣引導孩子,教孩子養成好習慣

3、學著和孩子共情

家長學會共情是親子關係裡非常重要的一項能力。只有當你和孩子做到共情之後,孩子會覺得你和自己是站在同一陣線的,家長能理解自己的喜怒哀樂。在情緒上做到共鳴後,他們才能接受家長的建議和教育。

作家冰心說:“冷靜的心在任何環境裡都能建立了更深徽的世界。”是的,學著控制情緒,不止是讓孩子不成為一個“熊孩子”。而是通過學會冷靜面對失敗挫折,讓孩子的心靈變得更加堅韌理智。這才是為人家長更應該努力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