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了這麼久用對了嗎?最易用錯的成語系列——「目無全牛」

目無全牛是最容易望文生義的一個詞。

從每個字的字義上來看,目無全牛嘛,就是眼睛裡看不到完整的牛,只能看到局部,說明一個人目光短淺,沒有大局觀,眼光狹隘。

比如下面兩個望文生義的錯句:

①高考越考越細,為迎合高考,一部分教師也越教越碎,其後結果是肢解一篇完整的美文。長此以往,學生自然目無全牛,見一斑而不見全豹。

②各部門都要有全局觀念,那種日無全牛而忽視整體利益的做法是不對的。‍

兩則引文在使用 “目無全牛”這條成語時、由於望文生義,把它誤解為看不到整頭牛,即看不到整體,當成了貶義詞,因而導致了使用錯誤。

實際上,“目無全牛”和目光短淺沒有半毛錢關係。恰恰相反,目無全牛是一個很大的褒義詞,用來形容一個人幹某件事情技術高超,登峰造極。

我們來看一下《成語大詞典》對“目無全牛”的解釋:

用了這麼久用對了嗎?最易用錯的成語系列——「目無全牛」

釋義

形容技藝極其精湛純熟。‍

出處

《莊子·養生主》:“始臣之解牛之時,所見無非牛者;三 年之後,未嘗見全牛也。”‍

成語典故

用了這麼久用對了嗎?最易用錯的成語系列——「目無全牛」

師給梁惠王宰牛,手所接觸的地方,肩膀所倚靠的地方,腳所踩的地方,膝蓋所頂的地方,嘩嘩作響,進刀時豁豁地,沒有不合音律的:合乎《桑林》舞樂的節拍,又合乎《經首》樂曲的節奏。

用了這麼久用對了嗎?最易用錯的成語系列——「目無全牛」

梁惠王說:“好啊!你解牛的技術怎麼竟會高超到這種程度啊?”

用了這麼久用對了嗎?最易用錯的成語系列——「目無全牛」

廚師放下刀回答說:“我所追求的,是事物的規律,已經超過一般的技術了。開始我宰牛的時候,眼裡所看到的沒有不是牛的;三年以後,不再能見到整頭的牛了。現在,我憑精神和牛接觸,而不用眼睛去看,視覺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動。依照牛生理上的天然結構,擊入牛體筋骨的縫隙,順著骨節間的空處進刀,依照牛體本來的構造,筋脈經絡相連的地方和筋骨結合的地方,尚且不曾拿刀碰到過,更何況大骨呢!

技術好的廚師每年更換一把刀,是用刀割斷筋肉;一般的廚師每月更換一把刀,是用刀砍斷骨頭。如今,我的刀用了十九年,所宰的牛有幾千頭了,但刀刃的鋒利就像剛從磨刀石上磨出來的一樣。牛的骨節有間隙,而刀刃很薄;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節,寬度綽綽地,對刀刃的運轉必然是有餘地的啊!因此,十九年來,刀刃還像剛從磨刀石上磨出來的一樣。雖然是這樣,每當碰到筋骨交錯聚結的地方,我看到那裡很難下刀,就小心翼翼地提高警惕,視力集中到一點,動作緩慢下來,動起刀來非常輕,豁啦一聲,牛的骨和肉一下)解開了,就像泥土散落在地上一樣。我提著刀站立起來,為此舉目四望,為此志得意滿,然後把刀擦抹乾淨,收藏起來。”

用了這麼久用對了嗎?最易用錯的成語系列——「目無全牛」

梁惠王說:“好啊!我聽了廚師的這番話,懂得了養生的道理了。”

我們再來看一下正確的例句:

謝覺哉《不惑集·目無全牛》:“我們稱讚人會辦事,常說他‘目無全牛’。”

楊萬里《誠齋詩話》:“某目無全牛,意空凡馬。道不行而言立,身愈退而名高。”

宣鼎 《夜雨秋燈錄續集·小癩子》:“所謂精者如承丈人之蜩,如運 郢 人之斧,如箭 甘蠅 之箭,胸有成竹,目無全牛。”‍

近義詞

用了這麼久用對了嗎?最易用錯的成語系列——「目無全牛」

原指解牛的技術熟練,刀子在牛的骨頭縫裡自由移動,沒有一點阻礙。後比喻做事熟練,解決困難、問題輕鬆利索。‍

例句

矛盾《子夜》:“從前他們又要辦廠,又要做公債,也居然穩渡了兩次險惡的風波,現在他們全力來做公債,自然覺得遊刃有餘。”‍

用了這麼久用對了嗎?最易用錯的成語系列——「目無全牛」

相傳舊時道家煉丹,到爐中火焰轉成純青色時,丹就算煉成了。比喻學問、技藝、品德、修養、辦事手段等達到純熟、完美的境界。‍

例句

艾蕪《百鍊成鋼》:“有的人技術純熟,像袁廷發那算到了爐火純青。”‍

用了這麼久用對了嗎?最易用錯的成語系列——「目無全牛」

運用的非常熟練、自然。

例句

梁啟超《開明專政論》:“幅員稍狹,故得厲行專制,而運用自如。”‍

用了這麼久用對了嗎?最易用錯的成語系列——「目無全牛」

揮動斧頭沒有風的聲音。形容技術變化,手法熟練。‍

例句

梁啟超《變法通議·論變法後安置守舊大臣之法》:“故善舊國者,必有運斤成風,堊去而鼻不傷之手段。”‍

需要注意的是“目無全牛”在用法上是褒義,所以,不能望文生義把這個成語理解成貶義,更不能把“目無全牛”與“管中窺豹”混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