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將軍李陵兵敗浚稽山後競然投降於匈奴

骨肉緣枝葉,結交亦相因。四海皆兄弟,誰為行路人。況我連枝樹,與子同一身。昔為鴛與鴦,今為參與辰。昔在常相近,邈若胡與秦。惟念當離別,思情日已新。鹿鳴思野草,可以喻嘉賓。我有一樽酒,欲以贈遠人。願子留斟酌,慰我平生親。”——《蘇武贈李陵別詩》

引言:公元前202年劉邦稱帝,國號漢,史稱西漢,定都長安。是繼秦朝之後的大一統王朝,共14帝、1主(傀儡皇太子孺子嬰),歷210年。

西漢將軍李陵兵敗浚稽山後競然投降於匈奴

(西漢疆域圖)

漢武帝繼位後大刀闊斧的進行改革以此加強中央集權,推行推恩令、中朝、刺史制度、鹽鐵官營等,並獨尊儒術統一思想。對外則開拓了東並朝鮮、南包越南、西逾蔥嶺、北達陰山的遼闊疆域,奠定漢地範圍;又開闢了溝通歐亞大陸的絲綢之路,拓展了對外交往。另外建立年號、頒佈太初曆、開創察舉制、創立太學等亦影響深遠。漢昭帝繼位後,沿襲武帝晚年息兵養民的國策,恢復武帝時期損耗的國力,到漢宣帝時降服匈奴並設置西域都護府,使西漢國勢達到極盛,史稱”昭宣中興“。

秦漢之際,匈奴族在社會經濟發展的情況下,已經建立了強大的奴隸制政權。匈奴冒頓單于乘楚漢相爭之機,東破東胡,西攻月氏,徵丁零、堅昆等部(約在今蒙古至西伯利亞一帶),南滅樓煩、白羊(約在今內蒙古南部),控制了中國北部、東北部和西北部廣大地區,擁有騎兵三十餘萬,勢力十分強大。

西漢將軍李陵兵敗浚稽山後競然投降於匈奴

隨著奴隸制的形成和發展,匈奴的國家機構也日益完善。最高首領叫單于,單于之下設左、右屠耆王(即左、右賢王),左、右谷蠡王,左、右大將,左、右大都尉等,這些大貴族都統率軍隊,多的萬餘騎,少的數千騎。大貴族之下還設有各級軍官;處理政治的有裨小王、相、封都尉、當戶等等。這些職位都由貴族世襲。單于又將全國疆土分為三部分,左屠耆王統治東邊,單于居中直接統治,右屠王統治西邊。

西漢將軍李陵兵敗浚稽山後競然投降於匈奴

匈奴貴族為了掠奪奴隸和財物,經常侵擾西漢的北邊地區。因此爆發了許多次大規模戰爭,在戰爭中出現了許多風雲人物,李廣,霍去病,衛青等許多的愛國將領,其中就有一個將領他的行為引起了人們的爭議,他就是西漢將領李陵。

關於李陵的背景及人物介紹

李陵(?—前74年),字少卿,漢族,隴西成紀(今甘肅靜寧南)人,是李廣長子李當戶之子。初為西漢將領,善於騎馬射箭,對人有仁愛之心,謙讓下士,名聲很好。

西漢將軍李陵兵敗浚稽山後競然投降於匈奴

(天元二年)擔任侍中,精通騎馬射箭,愛護士卒,謙恭地對待賢士。漢武帝認為李陵頗有其主父的風範,封他為騎都尉,命他帶領五千丹陽和楚地人,在灑泉,張掖一帶教他們射箭之術,對匈奴嚴加防範。

發兵準備攻打匈奴

李廣利出擊匈奴時,漢武帝召見李陵,想命他為李廣利押運糧草,李陵叩頭請求說:“我率領的那些屯戍邊塞的人,都是荊楚地區勇武之士和奇才見客,即有手擒猛虎之力,又有箭中百發之技,希望能讓我自己率領一隊人馬,前往蘭幹山以南地區,用以分散匈奴單于的兵力。使其不能全力對坑貳師將軍的部隊。”漢武帝說:“你願意當別人的部下嗎?這次我調動的軍隊太多,沒有馬匹分配給你。"李陵說:“我用不著馬匹,能夠以少勝多,率五千步兵直搗匈奴單于的王庭。”漢武帝讚賞李陵的豪情壯志,答應了他的請求,下詔命路博德在半途中接應李陵。

西漢將軍李陵兵敗浚稽山後競然投降於匈奴

路博德也自知沒有資格做李陵的後援部隊,便上奏說:“如今正值秋季,匈奴馬肥,不是和他們交戰的好時機,希望陛下命李陵稍等,到明年春天再一同出征。”漢武帝很生氣,懷疑是李陵膽怯後悔,不原意帶兵打仗,而讓路博德上書,於是下召命路博德率兵赴西河襲擊匈奴,同時命李陵於九月從居延遮虜障出發,深入東浚稽山南面的龍勒水邊巡迴觀察匈奴動靜,如果發現不了敵人蹤跡,使退回受降城休息。於是李陵率領步兵五千人,向居延以北方向推進,三十天後抵達浚稽山,停下紮營,沿途命人把所過之處的山川地形繪製成圖,派部下騎兵陳步樂送回長安。漢武帝召見陳步樂,聽他報告說李陵能使部下英勇無比、生死度夕人,非常高興,就封陳步樂為鄧官。

浚稽山血戰

李陵在浚稽山同單于率領的匈奴軍隊相遇,受到匈奴三萬騎兵的包圍。李陵駐兵兩山之間,用大車圍成營寨,親自率領士卒在營外列成戰陣,前排手持戟、盾,後排手持弓、弩。匈奴兵見漢軍人少,便直逼營前陣地。李陵率部迎擊,展開博鬥,漢軍千弩齊發,匈奴兵紛紛中箭倒地,只得退回山上,漢軍緊追不捨,殺死匈奴幾千人。

西漢將軍李陵兵敗浚稽山後競然投降於匈奴

單于大驚,召左、右兩翼軍八萬多騎兵前來圍攻李陵。李陵率部邊抗擊邊趕路,向南撤退,幾日後,來到一個山谷之中。漢軍連續作戰,士卒大多身受箭傷,但仍頑強苦戰,受傷三處的坐在車上,受傷兩處的駕車,受傷一處的手持武器堅持戰鬥,又殺了匈奴三千多人。李陵率部沿著龍城舊道向東南方撤退,四五天後,退到一大片沼澤蘆葦之中。匈奴在上風放火、借風吹火之勢燒死漢軍;李陵也命部下放火燒光周圍的蘆葦以自救。

西漢將軍李陵兵敗浚稽山後競然投降於匈奴

漢軍繼續南行,來到一座山下。單于在南山命他的兒子率領騎兵向漢軍發動進攻。漢軍在樹林中棄馬而戰,又殺死匈奴幾千人,並用連弩機射單于,單于下山逃避。當天,漢軍抓到部分匈奴俘虜,經審問,他們說:“我們只聽單于說:“這是漢朝的精兵,猛攻也沒能將其消滅,他們日夜引我們向南接近漢塞,莫非他們在那裡埋伏了軍隊?"當戶、君長們都說:“單于親率幾萬騎兵戰勝不了漢軍幾千人,以後將無法再號令邊臣,還會使漢朝更加輕視匈奴。所以要在山谷中再次進行戰鬥,還有四五十里才能到平原地區,如果仍不能取勝就返回。”此時漢軍處境越發兇險。匈奴騎兵多,一日交戰幾十回合,又被漢軍殺傷二千多人。匈奴作戰不利,打算撤兵離去。

西漢將軍李陵兵敗浚稽山後競然投降於匈奴

然而就在這時,李陵軍中有一個名叫管敢的軍候,因受到校尉的欺辱,投降於匈奴,一一說出漢軍實情:“李陵的部隊沒有後援,箭矢也快用完了,只有將軍部下和校尉成安侯韓延年所屬部隊各八百人在前面開路,用黃旗和白旗作為標誌。只要派精銳騎兵用弓箭射殺他們,漢軍堅持不了多久的。"單于得到管敢,喜出望外,命匈奴騎兵一齊向漢軍發起進攻,同時令人大聲喊到:“李陵、韓延年快出來投降!”又派兵截斷漢軍的道路,李陵受到了猛烈攻擊。李陵的部隊被圍困在山谷之中,匈奴軍在山上,從四面射箭,箭如雨下。李陵繼續向南退卻,還沒有到達鞮汗山,一天中五十萬支箭己全部用盡,於是放棄輜重車輛,繼續前行。

西漢將軍李陵兵敗浚稽山後競然投降於匈奴

此時軍中士兵還有三千多人,用車的輻條充當武器,文職文員也手持短刀加入戰鬥行列。漢軍退入狹谷之中,單于親自率兵截斷漢軍退路,指揮匈奴兵卒將山上巨石滾入谷中,壓死了漢軍多數兵卒,不能前進。黃昏以後,李陵獨自一人身穿便衣走出大營,只往右隨從說:“不要跟著我,我要獨自一人生擒單于!”過了很長一段時間,李陵回到營中,嘆道:“我們已經兵敗,就在這裡等死吧!”於是將所有的旌旗盡行砍倒,與珍寶一起埋入地下,李陵嘆了口氣,對部下說道:“如果再有幾十支箭,我們就可以各自逃命,寄望有人能僥倖逃脫回去報告天子。”於是命將士每人身帶二升乾糧,一片冰,約定到遮虜障會合。

西漢將軍李陵兵敗浚稽山後競然投降於匈奴

半夜時,李陵命人擊鼓叫醒將士們,但戰鼓已經敲破而不響了。李陵和韓延年都跨上戰馬,十幾名壯土跟隨。匈奴幾千名騎兵隨後追擊,韓延年戰死。李陵說道:“我已無顏面對皇帝陛下了!”於是投降。其他人分散突圍,逃回邊塞的有四百多人。

西漢將軍李陵兵敗浚稽山後競然投降於匈奴

李陵兵敗的地方與邊塞只有一百多里,消息很快便傳了過來。漢武帝以為李陵戰死,便召見他的家人慰問,但發現其家人都沒有悲喪之色。後來得知李陵投降了,漢武帝大怒,並且責問事前大誇李陵的陳步樂,陳步樂自殺。朝中大臣紛紛指責李陵叛國,只有司馬遷為李陵辯解,認為李陵以少敵多屬於英雄行為,而且投降也肯定是詐降。但是漢武帝認為司馬遷汙衊詆譭功少的李廣利來為李陵開脫,便將司馬遷下獄,後來施以腐刑。後來漢武帝后悔自己不該催李陵出兵,便派人犒賞了李陵部突圍逃回的倖存者。

西漢將軍李陵兵敗浚稽山後競然投降於匈奴

漢昭帝即位後,向來與李陵友好的大將軍霍光、左將軍上官桀輔政,派李陵的老朋友任立政等三人出使匈奴,藉機勸李陵歸漢。使節在酒席上撫摸佩刀上的環(寓意“還”),觸碰李陵的腳,大聲說“漢朝已經大赦,中原安樂,主上年少,輔政的是霍光和上官桀!”李陵表示“吾已胡服矣!(我已經是異國人了)”而且“大丈夫不能第二次受辱”。

西漢將軍李陵兵敗浚稽山後競然投降於匈奴

家人被誅

李陵投降匈奴後一年,漢武帝派因杅將軍公孫敖出兵營救李陵。公孫敖無功而返,但是捉得匈奴俘虜說李陵幫助匈奴練兵對付漢朝。漢武帝聞知大怒,於是將李陵家夷三族。從此隴西李氏聲名敗落,士大夫引為羞愧。後來李陵責問漢使:“我為漢朝率兵五千橫掃匈奴,因為沒有援軍而失敗,有什麼對不起漢的,要誅殺我全家!”原來為匈奴練兵的是投降匈奴的原漢塞外都尉李緒。於是李陵便派人刺殺李緒。匈奴大閼氏想要殺李陵,單于只好把他派到北方藏起來,直到大閼氏死後才把他調回。單于認為李陵壯勇,將女兒嫁給他,立他為右校王,和先前投降匈奴作了丁靈王的衛律平起平坐。——巜漢書》

西漢將軍李陵兵敗浚稽山後競然投降於匈奴

中國一向就少有失敗的英雄(項羽),少有韌性的反抗(伍子胥),少有單身鏖戰的武人(李陵),少有敢撫哭叛徒的弔客(司馬遷);見勝兆則紛紛聚集,見敗兆則紛紛逃亡。戰具比我們精利的歐美人,戰具未必比我們精利的匈奴蒙古滿洲人,都如入無人之境。‘土崩瓦解’這四個字,真是形容得有自知之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