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洪雅縣魚龍堰

魚龍堰:據魚龍堰碑載,明成化乙未十月,有耆老孫文旭,見壩民因旱災而離鄉別境,告請本縣撥銀興修大堰,堰從上壩巖邊鑿溝到徐嘴,經過3年,堰溝初成,始接羅壩瀑布來水,灌溉壩區田禾,人民得以安居樂業,清代分灌區為十單,每單設堰長1人,各有堰田1.5---2畝,由堰長自營,作為歲修和管堰報酬。民國初年,興辦學校,堰田納入學校作教育費,堰渠整修,按畝攤派,由業主負擔。

該堰堰頭攔河壩,全用亂石堆成,乾渠5公里,引水0.091立方米/秒水,灌溉1682畝田,水量不足。1952年改造了亂石攔河壩,1957年又將攔河壩改建為滾水壩,整修乾渠延長為7.5公里,新修支渠3條,長2.3公里,排洪溝11條,長5.1公里,改一處洩水下河為5處洩水下河,使500餘畝農田免受洪災,。渠道補漏800米,進水量由0.09立方米/秒,增加到0.3立方米/秒,灌面增加到2100畝。通過渠道配套,全部實現了自流灌溉,改造了冬水田,1976年灌區糧食畝產548公斤。以後,由於羅壩修了盤山堰,新建(柳新)修了四清堰和紅巖堰,截走了上游水源,魚龍堰水量不足,於1978年6月8日併入柳新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