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村里有事,挑头的永远是那几个人,其余农民沉默,为何?

最近村里的荒地由于修路被征用了,村干部领着乡里的人和征地的企业,一家一户的重新计算核对村子里边每家的荒地面积,种植的植被的情况,以便确定赔偿金额。由于荒地地势低洼,每年春夏交替雨水较多,下雨后就成了小水坑,所以村民们从几年前就不再种植庄稼,而是都种上了石榴树,苹果树这些树木。按照双方协商的结果,一棵苗补偿88元,村里绝大多数农民都觉得还好,因为荒地面积不大,平时大家也都疏于管理,这补偿的钱在他们看来是白捡。

在农村,村里有事,挑头的永远是那几个人,其余农民沉默,为何?

眼看双方已经协商好了,用地的企业也要开始派车来把树苗给挖走,但却被村里有几户农民给拦了下来,他们的意思是他们种的树比一般的果树贵,而且土地也重新开拓了点,比原来的面积要大,所以要赔的数额也得多一点,双方僵持不下,因此全村都推迟了打钱的时间。身为长期生活在农村的三农创作者,透过这件事,我发现了个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在农村,村里有事儿,不管是好事儿还是坏事,挑头的永远是那几个人。

在农村,村里有事,挑头的永远是那几个人,其余农民沉默,为何?

至于说其他的农民,有时候可能内心是赞成的,有时候内心可能是反对的,但不管是哪种情况,一般来说都会选择沉默。类似这样的事情还会出现在农村生活的其他方面,就比如说选村干部,对于列出来的候选人,农民心里可能觉得一个都不想选,但嘴上肯定不会多说,该打哈哈就打哈哈,然后沉默了之。为何农村会有这样的现象呢?

在农村,村里有事,挑头的永远是那几个人,其余农民沉默,为何?

1、为了争取利益,总有人站出来挑头

老话说“熙熙攘攘,皆为利来”,这句话在农村也成立。就拿前边说的修路占地这事儿吧,站出来挑头的肯定是想多获取一点利益的那波人,他们总是会找出各种各样的借口,让自己看起来像是受了委屈一样,以便能获取到更多的好处。其他农民对他们的这种做法可能并不赞同,但要么觉得不好惹,要么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或者是看他们如果能争取成功的话,自己也能多争取点,总之这时候会选择沉默,以观察结果。

在农村,村里有事,挑头的永远是那几个人,其余农民沉默,为何?

2、已经走出农村,不再关心那点蝇头小利

所有的农民都感受到了农村人口越来越少了,这些年成功的走出农村,脱离农村的人不在少数。对于那些常年在外打工,收入稳定且不错的农民来说,已经不太关注农村老家的那点事儿了。不管是宅基地盖房时候多占一米也好,耕地种植时候,多耕种两陇也罢,这些事儿跟他们已经没有太大的关系了,所以即便是听到了家里老人说村里的一些事情,本身也不太关注,自然也就沉默了。

在农村,村里有事,挑头的永远是那几个人,其余农民沉默,为何?

3、不想当出头鸟

老人常说一句话叫“专打出头鸟”,农民受这个思想的影响,所以不管是什么事儿,都会表现出比较大的韧性,只要不是给农民彻底惹毛了,大家都不会说什么。就像是选村干部的时候,虽然心里不是很甘心选,但是人家又是请吃饭又是说情呢,有些农民就觉得无所谓了,反正谁当都一样,然后选择匆匆了事,究其原因,还是自己不想当那个出头鸟,不如沉默,忙自己的事情。

在农村,村里有事,挑头的永远是那几个人,其余农民沉默,为何?

除了上边说的3个原因外,还有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农村现在也在向城市靠拢,彼此间也正在变得更加独立,大家相互之间的关联性不断削弱,尤其是现在农村的年轻人,基本上都不愿意过多和亲戚们有什么瓜葛,这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也加大了农民选择沉默的概率。对此,你是怎么看的呢?欢迎留言,分享,评论,让更多的农民都能看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