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的初衷不同的表達方式,卻天差地別

人世間最偉大的愛,是父母之愛。

我們作為父母,無私的給予孩子所需要的一切。為了孩子,我們付出了所有,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成為佼佼者。於是,開始有了各種各樣的期盼,期盼孩子成才,期盼孩子永遠是那個最成功的人。

“左媽媽”和“右媽媽”|同樣的初衷不同的表達方式,卻天差地別


聽到正面教育時,很多家長可能會誤解成一種方法——表揚鼓勵。然後,回去以後從此不敢批評自己的孩子。正面教育,最早是由周紅提出來的。周紅是正面教育的倡導者,被譽為中國第一位覺醒的父親。第一位發現孩子沒有錯的教育家。

“左媽媽”和“右媽媽”|同樣的初衷不同的表達方式,卻天差地別

他用了20年的時間,探索出正面教育,不僅把自己雙耳全聾的女兒培養成留美碩士。而且,改變了成千上萬的孩子和家庭的命運。他創立的正面教育,被譽為中國家庭教育的第一品牌。所以說,我們非常有必要來學習一下正面教育。


在生活中您是媽媽還是右媽媽呢?

“左媽媽”和“右媽媽”|同樣的初衷不同的表達方式,卻天差地別


“左媽媽”和“右媽媽”|同樣的初衷不同的表達方式,卻天差地別


“左媽媽”和“右媽媽”|同樣的初衷不同的表達方式,卻天差地別


“左媽媽”和“右媽媽”|同樣的初衷不同的表達方式,卻天差地別


“左媽媽”和“右媽媽”|同樣的初衷不同的表達方式,卻天差地別


當孩子說“媽媽我累了”,很多家長不能理解。總覺得自己的孩子應該是自己期望的那樣。有時候,我們開始不斷的喊叫訓斥,甚至可開始動手打孩子。可孩子依舊不是我們期望中的樣子。養育孩子,就像培養的花苗,在靜待花開的同時,也要懂得如何正確的教育孩子。

“左媽媽”和“右媽媽”|同樣的初衷不同的表達方式,卻天差地別


在家庭教育,經常會看到一些家長對自己的孩子說——“你怎麼這麼笨?這麼簡單的都不會。”一邊說著這樣的話,一邊把自己氣的身體直顫抖。其實,仔細想一想,在我們大喊大罵,發洩自己情緒的同時,孩子會想些什麼呢?

“左媽媽”和“右媽媽”|同樣的初衷不同的表達方式,卻天差地別


現在的孩子,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集無數的家人寵愛於一身。他們也比我們小時候多了很多的叛逆。你越是大吼大叫,他越是不以為然,反倒是效果更糟。如果換一種方式,或許會收到不一樣的效果。

“左媽媽”和“右媽媽”|同樣的初衷不同的表達方式,卻天差地別


孩子在簡單的問題中出現時,我們可以平靜的說“孩子,你在做作業的時候很專注。這方面我應該向你學習,那麼你能再認真檢查一下嗎?我相信你一定是個檢查的小能手。”這時候,孩子一定會認真的去檢查。多鼓勵,多賞識,就會收到更好的效果。

“左媽媽”和“右媽媽”|同樣的初衷不同的表達方式,卻天差地別


有的時候,家長經常說“我家的那個孩子不愛說話,就是個悶葫蘆。以後呢,也沒什麼出息。”其實不然,俗話說人無完人,每個人身上都有長處,也有短處。孩子不愛說話,不代表在其他方面沒有長處。

“左媽媽”和“右媽媽”|同樣的初衷不同的表達方式,卻天差地別

不愛說話的孩子說明不夠自信,或者比較羞澀。多鼓勵,也許會有很好的效果。在家庭教育中,多挖掘孩子身上的閃光點,多鼓勵孩子,讓孩子在賞識中發揮自己的長處,這樣孩子也會自信滿滿,閃閃發光。

“左媽媽”和“右媽媽”|同樣的初衷不同的表達方式,卻天差地別


還有部分這樣的父母,經常不相信自己孩子的能力。比如,孩子想去參加個大型比賽就會說“你能行嗎?要不就別去參加了吧。”其實這樣的話,無形之中給孩子造成了壓力。對於意志不夠堅定的孩子來說,聽到父母這樣的話,一定會放棄自己最初的想法。堅定的孩子,也會在情緒上會受到一些影響。

“左媽媽”和“右媽媽”|同樣的初衷不同的表達方式,卻天差地別


作為家長的我們,要去多去信任和尊重孩子,不要認為他不行。而是要一直相信我們的孩子,他可以的,可以的,一定能行!在這種氛圍成長的孩子,才能夠更有自信,願意並敢於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左媽媽”和“右媽媽”|同樣的初衷不同的表達方式,卻天差地別


分享一個關於正面教育的經典案例——

一位媽媽,她第一次參加家長會的時候,是幼兒園的時候。幼兒園的老師對這位媽媽說“你兒子有多動症,在板凳上三分鐘都坐不住。”回家的路上,兒子問媽媽“老師說了什麼呀?”作為媽媽,鼻子一酸,差點掉下了眼淚,她告訴兒子“老師表揚了你,說你原來在板凳上坐不到一分鐘,現在都能坐三分鐘了。”那天晚上,孩子破天荒地主動收拾了餐桌。

“左媽媽”和“右媽媽”|同樣的初衷不同的表達方式,卻天差地別


第二次,是在小學的家長會上。老師說“你們家的孩子反應有些遲鈍。你最好帶他去醫院檢查一下。”回到家,看看著孩子惶恐的眼神。媽媽對兒子說“老師對你充滿了希望。你並不是一個笨蛋孩子,只要你再細心點,你就會超過你的同桌。”孩子聽到媽媽這麼說,眼睛都亮了,晚上的作業比平時做的更認真。

“左媽媽”和“右媽媽”|同樣的初衷不同的表達方式,卻天差地別


第三次,是在中學將要畢業的家長會上。老師說你們家的孩子成績還可以,但是要考上重點高中,還是差一些。這位媽媽回到家告訴孩子說“班主任對你非常滿意。只要你努力,非常有希望考上鎮重點的高中。”

“左媽媽”和“右媽媽”|同樣的初衷不同的表達方式,卻天差地別


直到,孩子把一份重點大學錄取通知書,遞到媽媽時。作為媽媽,再也按捺不住十幾年凝聚在心中的淚水。這位媽媽,始終鼓勵和相信自己的孩子,直到最後孩子真的成功了。所以,在生活中我們也要多給與孩子一些鼓勵和認可,儘管他的學習成績一般,儘管他的麻煩不斷。

“左媽媽”和“右媽媽”|同樣的初衷不同的表達方式,卻天差地別


中國的父母真正的賞識教育,是鼓勵孩子通過每天的一點點的努力。成為比以前優秀的自己。要想教育好孩子,父母一定要修煉和完善自己。而修煉和完善自己的唯一途徑,就是學習和成長。

“左媽媽”和“右媽媽”|同樣的初衷不同的表達方式,卻天差地別


孩子是一面鏡子,父母身上有什麼就會投射到他身上,並表現出來。

在中國最需要教育——不是孩子,而是父母;最需要成長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這種成長,是與孩子共同的成長。通過孩子更加了解我們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