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忽視”是新型家庭暴力,正侵蝕孩子童年,造成後果很難挽回

你是否在小時候經歷過這種對話:"媽媽我今天考試得了98分。""為什麼沒有拿滿分,別人可以拿滿分你為什麼不可以。""我今天跑步跑進了前十。""讓你平時多鍛鍊一下,不然早就能第一。"我相信大部分人都經歷過這樣的對話,對於我們來說這樣的對話似乎算不上虐待,因為以前我們的童年並沒有那麼悲慘,

相比起新聞上那些被虐待、被拋棄的孩子,我們似乎幸福很多。

“情感忽視”是新型家庭暴力,正侵蝕孩子童年,造成後果很難挽回

對於甚至大部分家長來說,也從來不會意識到自己所說的一句句話會變成家庭暴力。相信許多父母對於孩子的出發點都是想要給予孩子最好的,想要盡最大努力去愛孩子。但是現實是並沒有很好的去理解孩子的情緒運轉。並不知道如何去正確表達自己對孩子的關心,導致許多中國家長在日常生活中無意識的就對孩子"情感忽視"。

"情感忽視"是新型家庭暴力,正侵蝕孩子童年,造成後果很難挽回

那麼什麼是"情感忽視"呢?童年期情感忽視——簡稱CEN(Childhood emotional neglect),是由臨床心理學家喬尼斯·韋伯提出的一個概念。喬尼斯·韋伯將其定義為:一種由於父母沒能給予孩子足夠的情感回應所造成的情形。他認為,家人就是孩子的一面鏡子,孩子能夠從家人身上獲取反應和回饋。假如家長選擇忽視來自孩子的情感和情緒,那麼孩子的心理就會受到打擊,就像石沉大海般的悄無聲息的絕望。換句話說,這也是一種無形的家庭虐待。這就是典型的"兒童期情感忽視"。

臨床心理學家喬尼斯·韋伯認為童年期情感忽視有多種形態,從父母對孩子期望過高,不關注子女的真實心聲,到忽視孩子的情感體驗,造成他們的低自尊與自卑等等……相比於那些在許多家庭中所出現的"重男輕女"、"暴力虐待"、"拋棄"等等相比,童年期情感忽視對孩子的影響似乎顯得不足一提。童年期情感忽視所造成的對孩子的傷害,卻是不應該是被忽視的。

“情感忽視”是新型家庭暴力,正侵蝕孩子童年,造成後果很難挽回

那些長期童年期的時候被情感忽視下的孩子,他們所想要對父母發出的任何信號都無見蹤影,就像失去了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面鏡子。但孩子正在處於成長期的時候,這個時期本來應該是孩子最快樂,感情最豐富的時期。由於長期被感情忽視,他們失去了來自父母的情感交流的機會。對孩子的人格性格特點造成很大的影響。

情感忽視,對許多家庭來說是十分常見的,特別是在中國社會的家庭裡面,中國的家長雖然他們有著一個愛孩子的心,但是他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變成他們眼裡中所想的那樣。他們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是一個乖孩子,這樣就能夠收到來自別人的誇獎。假如孩子不夠乖,沒有達到家長的期望的時候,家長就會忽視掉孩子所向自己投入的情緒。

“情感忽視”是新型家庭暴力,正侵蝕孩子童年,造成後果很難挽回

當孩子為了能夠得到來自家長的關注,就會拼命做一個家長眼裡的乖孩子,那樣孩子就會漸漸失去屬於他的原本的開心和自信。開始做事的時候關注於他人的目光,特別關注外界對自己的評價做任何事情,都盡能力的去順從家人,漸漸的就變得無法擺脫對家長的依賴。

避免對孩子產生"情感忽視",掌握以下小技巧,給予孩子最好的愛

1.回應並理解孩子的感受,從孩子出發

許多家長在日常生活中對於孩子所引發出的問題,第一反應大多都是先否定孩子。即使孩子取得了一個優秀的好成績,家長也會先"挫一挫孩子的銳氣",其實這樣會很容易給孩子帶來自卑感,從而讓他們的自信心受到打擊,作為家長應該先回應孩子的問題,再去解決如何去解答。

“情感忽視”是新型家庭暴力,正侵蝕孩子童年,造成後果很難挽回

我們不應該以高高在上的態度去對待孩子,並不是作為大人就應該比小孩高人一等,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也應該去儘可能回應並理解孩子的感受,從孩子角度出發去回答問題。正在處於成長期的孩子,有時候他們需要的不是一份特別正確的答案,而是他們希望能夠得到來自於家長的回應作為家長也應該及時的去給予孩子一份支持與理解。

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蘇珊·福沃德說,"孩子擁有最基本的、不可剝奪的權利,除了物質方面的需求外,他們也有權獲得情感上的撫慰,有權要求自己的感情得到尊重,要求家長正面積極的對待,從而形成正確的自我價值感。"

2.理解尊重孩子情緒變化,為孩子提供情感支持

許多家長自認為自己會給孩子帶來最好的教育,做大部分的家長都十分的愛自己的孩子,因為他們做到了,在日常生活中沒有虐待孩子,沒有拋棄自己的孩子。在生活中給孩子穿最好的,讓孩子吃最飽,

但是卻在不經意之間,自己所說的一句句話,卻傷害到了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情感忽視”是新型家庭暴力,正侵蝕孩子童年,造成後果很難挽回

武志紅說過:"一個人的脆弱,很少是寵出來的,大多是幼時被情感忽視造成的。" 當孩子受到了傷害,大多數都是家長沒有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問題,而單純的用成年人的思想去批判孩子。這樣就會完全忽視了孩子內心的真實想法

,對於孩子,我們應該毫不保留的去展現我們對他們的愛,這樣才能滿足於孩子對愛的需求,自然而然的就會充實自己的內心,身心得到發展才能變得健康。

作為家長對於孩子的成長,首先要做的不是如何讓孩子變得更好,而是要家長如何對孩子做得更好,在將來的以後,我們所能夠為孩子做到的,只有陪伴和為孩子提供情感支持。這樣才算得上在家庭中的親子成員,當親子與親子之間在情感上建立羈絆的時候,就能夠在感情之間建立聯繫。

3.為孩子營造善意溫和的家庭氛圍

有些時候我們習慣性的對孩子冷嘲熱諷,有些家長美名其曰,為希望孩子不要那麼驕傲和浮躁。但是孩子的內心是比較脆弱和敏感的,對於身邊最愛的家人,一點點帶有傷害性的句子都會給孩子帶來傷害。美國斯坦福大學心理學教授羅伯特·赫斯博士認為,家庭語言環境可以直接影響寶寶的思維能力。

作為家長應該及時為孩子營造一個溫和帶有善意的家庭氛圍。

“情感忽視”是新型家庭暴力,正侵蝕孩子童年,造成後果很難挽回

作為家長要在日常生活中以身作則,營造一個平等溫和的語言環境,這樣不但對自己的性格有一定的塑造,也能夠對孩子將來的人格特點有一定的影響。有些家長在生活中對外人表現的彬彬有禮,但是回到家對自己的孩子卻是暴躁焦急的。這樣就很難培養一個高情商的孩子。

只有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對孩子的情緒給予瞭解和關注,孩子才能體會到來自於家庭的溫暖,甚至是這個世界的溫暖。

我是小航媽媽育兒師,也是5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