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育兒趣事


我的育兒趣事

昨天中午快下班時,母親打來電話說,做不了飯了,頭暈,發麻,讓我中午買點飯回家,問了問情況後,我打算下午帶母親去醫院檢查檢查,母親以前有過心臟早搏,一直吃著藥,不知病情是加重了,還是怎麼了?

中午回到家,孩子問我:"媽媽,你和姥娘去醫院檢查,我咋辦?"

"你自己在家行麼?看看電視。"我說。

孩子猶豫,母親不放心孩子自己在家,就說"一起去吧。"

下午孩子陪我和母親一塊去醫院做檢查,很聽話,沒有任性,看到做磁共振,還很好奇,一直湊近去觀察,所幸母親沒有什麼大事,只是老年人的通病,動脈硬化,要吃點藥,要多喝水,要多休息。

下午下班後,我一進門,孩子就要回自己家,這是昨天早上來的時候就說好的,但是我看母親的臉色不好看,還是不太舒服,不放心她晚上自己待著,我就和孩子說"我們今晚留下陪陪姥娘好不好?"

孩子不同意"為什麼?"

我說"姥娘病了,我們陪陪她。"

孩子大聲說"憑什麼?"

"姥娘病了,我們陪陪她,以後我生病了,你陪我麼?"我說。

"我要回家,我要回家"孩子大聲反駁。

我沒有搭理他,就去做晚飯,做的疙瘩湯。

做好飯後,我和孩子說吃飯了,孩子不搭理我,一直碎碎念念的說"我要回家,我要回家。"我把飯端在桌子上,和母親開始吃飯,母親叫孩子來吃飯,孩子不聽,一直說"我要回家,我要回家。"

母親沒辦法就說"你吃完飯,就讓你回家。"

結果孩子大喊"我要回家,我要回家"。

然後開始哭起來,滿臉淚水,我用眼色和母親說不用管他。孩子躺在沙發上,一直在拿棍戳一個儲物的紙箱子,兩隻腳蹬著牆面,弄出"咯噔咯噔"的聲音,表示他的不滿。我邊吃飯邊用筷子夾起一個蛤喇放在孩子嘴裡,孩子吃了,然後我就摸著孩子的頭說"這裡不是你的家麼?"

"不是,那個才是我的家。"

"媽媽在那,那不就是家麼?是人是家,還是房子是家?"

"這裡不是我的家,那個才是"孩子一直固執的認為。

然後繼續一邊哭一邊說"我要回家,我要回家。"我沒管他,繼續和母親吃飯。

又過了一會兒,我打開電視,找到孩子近期都在追的劇《地雷戰》,然後開始看,一邊看一邊和母親討論劇情,一會兒,孩子不再躺著,翻身坐起來,給電視摁了暫停鍵,去洗手,到廚房裡找吃的,我趕緊去幫忙,弄飯(沒有熱的米飯,孩子執意要吃),然後孩子一邊看電視一邊吃飯,我也適時的提問關於《地雷戰》劇情的幾個問題,孩子都興致勃勃和我做了解答,晚飯是吃了,但是孩子還是時不時就問"今天下午問什麼不回家?""我要回家",我知道孩子的心結還沒有完全去除。

我的育兒趣事

晚飯後,我提出帶孩子去散步。我一邊和孩子聊天一邊走,出小區沒多久,孩子又平靜的問我"媽媽,今天問什麼不能回家?"

"你說呢?"我反問孩子,孩子沒有做聲。

我又說"今天,你表現很棒了,下午陪我和姥娘去看病,晚上又留下來陪姥娘。"

"我給你面子了麼?"孩子停下來反問我。

我一愣,"給了,你給了媽媽很大的面子,儘管吃飯的時候你還是有點任性,但是你已經很棒了,媽媽給你點個贊!"我對孩子豎起來大拇指,孩子會心的笑了。

路上我也一直在誇孩子長大了,懂事了,時不時摸摸孩子的頭,給孩子鼓勵和認可。

當我們回去的時候,買了草莓,和母親圍在一起,開心的吃草莓,這是孩子品嚐後,我才買的,我們都誇孩子,品味好,買的草莓好吃,孩子雖然沒說什麼,但是心裡是高興的,孩子也不再糾結回家的問題。

養孩子是一門學問,教導孩子是一門藝術,既能"擺平"孩子,又能照顧老人,也需要多動腦筋。把最大的耐心留給孩子,多誇誇孩子,也許問題就迎刃而解了,試想一下,我拍案而起,大聲斥責孩子,後果是什麼?也把父母弄到了尷尬的境地。我們處在上有老下有小的階段,肩上的責任很重,我們需要照顧老人,需要教育孩子成長,我們需要"雙贏",建立在物質基礎上的精神要求對我們來說越來越高。

我的育兒趣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