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念慈一見楊康誤終身?穆念慈的愛源於顏值終於三觀?念慈的悲劇

人生總是有那麼多糾結和無可奈何。這是重溫83版《射鵰英雄傳》最大的感慨。小時候對人性的評判標準就是非黑即白。就拿楊康說吧,覺得他真是壞透了,死不足惜。如今再看,發覺這個人物才是本片塑造得最真實的人物。他的很多心理描寫刻畫得非常到位真實。比如是選擇做平凡的宋民,還是做金國的小王爺,他是糾結過很多次的。但是他終究還是選擇了後者。就像他自己說的,從小在金國長大,已經習慣了金湯匙的生活,再回到一無所有的日子,他怎麼可能一下子就改變得過來。再看楊康從小認識的朋友,都是一群武林敗類。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他能不學壞嗎?人是環境的產物,小孩子小時候也沒有什麼判斷力,一般都是有樣學樣。他從小就是那樣的環境,你讓一個孩子出淤泥而不染,可能嗎?加上楊康的娘包惜弱太柔弱慈祥,根本降不住楊康。除非像郭靖一樣,從小有一個給力的娘教導,身邊的玩伴又是拖累和華箏這樣善良的朋友。楊康走上萬劫不復的道路,有他自身的原因不假,但是環境對他的影響更大。一個孩子如果從小沒有享受過少爺的生活,你讓他吃苦是很容易的。但是你讓一個從小就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小王爺,突然要過窮苦日子,這樣的心理落差世界上沒有幾個人能做得到的。劇裡的好人都罵楊康沒有人性,認賊作父,但是他內心的糾結和痛苦,對一個剛成年的孩子來說,才是最大的殘忍。如果他沒有經歷過小王爺的生活,在牛家村平平淡淡長大,那一定是一個帥氣又聰明的孩子。可惜,造化弄人,他娘上演的一出農夫與蛇的故事害了他,也害了郭靖的父親。錯在包惜弱長得太美,錯在包惜弱太善良,錯在包惜弱孩子生後依然沒有魄力離開完顏洪烈,一個弱女子更沒有能力。一切都是命,她失去了楊鐵心的庇護,只能活在完顏洪烈的庇護下,才能生存。否則就算離開,帶著小楊康,也活不下去吧。我們無法再責怪包惜弱的無能。只能說,她就是這樣的人,你真的沒有辦法。人的個性都是不同的,你讓他變成一個能夠獨立自主的女性,那她就不是包惜弱本尊了。有的人就是天生強勢能夠照顧好自己,有的人就是天生柔弱,需要別人來照顧。我們要接受人性的不同。也許真如有人說的那樣,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順其自然吧!

穆念慈一見楊康誤終身?穆念慈的愛源於顏值終於三觀?念慈的悲劇


穆念慈一見楊康誤終身?穆念慈的愛源於顏值終於三觀?念慈的悲劇


穆念慈一見楊康誤終身?穆念慈的愛源於顏值終於三觀?念慈的悲劇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穆念慈與楊康,初識於比武招親的擂臺上。他是輕浮好事,玩心頓起,她是芳心暗許,情根深種。楊康對這份感情,一開始並沒有認真,他從小認為自己是天潢貴胄,金玉之身,怎會對一介江湖女子真心相待呢?穆念慈柔中帶剛,她其實很有主見,自己想定了的事情,絕不會動搖。她既一顆心給了楊康,便一心一意跟隨他。義父死後,她偷偷跟著楊康,每晚瞧著他窗頭的影子,那塊比武招親時從他衣袖上撕下的錦布,帶在身上,常常一個人演示當時擂臺上的情景,如痴如醉。她愛上了那個錦衣少年,沉醉於初見時的怦然心動,幻想著他個為國為民、忍辱負重的英雄,她對黃蓉說過自己的心意:“他是王爺也好,是乞兒也好,我心中總是有了他。他是好人也罷,壞蛋也罷,我總是他的人了。”穆念慈如斯深情,要在從前,楊康也是看不上眼的,但經過了身世鉅變,親生父母亡故,再看到這位穆姑娘對自己深情款款,楊康的心門開始慢慢打開。

穆念慈雖對楊康情根深種,但也懂得自尊自愛。

楊康經歷身世之變,開始懂得人情冷暖,這個時候,念慈對他義無反顧、掏心掏肺的深情,讓他極為感動。他在發現她每晚都悄悄躲在窗頭瞧著自己,憐惜她的一片情誼,他也有些意亂情迷,便將穆念慈抱起來,放到床上,想要一親芳澤。穆念慈一時又是驚喜,又是嬌羞,但她的理智還在,她潔身自好,不願就這樣不明不白地委身於他。她從他的柔情蜜意中掙扎出來,以死相迫:“我雖是個漂泊江湖的貧家女子,可不是低三下四、不知自愛之人。你如真心愛我,須當敬我愛我。我此生決無別唸,就是鋼刀架頸,也決意跟定了你。將來……將來如有洞房花燭之日,自然……自能如你所願。但今日你若想輕賤於我,有死而已。”如果念慈這個時候讓楊康如了願,估計他們便也只有這一場露水姻緣的緣分,楊康不會打心眼兒裡記著她、念著她,很快就會把她拋諸腦後。正因為她的這份堅守,讓楊康在心裡暗暗敬佩。她的柔情與剛烈,讓這份感情開始生了根,不再是無根浮萍。

穆念慈一見楊康誤終身?穆念慈的愛源於顏值終於三觀?念慈的悲劇


穆念慈一見楊康誤終身?穆念慈的愛源於顏值終於三觀?念慈的悲劇


穆念慈一見楊康誤終身?穆念慈的愛源於顏值終於三觀?念慈的悲劇


穆念慈並不盲目,愛得義無反顧,卻從不迷失自我。

穆念慈的痴,穆念慈的難,穆念慈的左右為難,都源自她愛上了一個壞人。楊康不是她內心想嫁的英雄豪傑,甚至連一個有骨氣的正義之士都不算,他們三觀不同,但情之所鍾 ,身不由己,就像歌裡唱的:偏偏被你的壞你的好引誘,死心塌地為你哭跟你走。……恰恰被你的假你的真迷惑,今生今世長相守無所求!為了楊康,穆念慈犧牲自己的性命,也無怨無悔。楊康被囚在歸雲莊的時候,穆念慈不懼龍潭虎穴,隻身去營救他,為他去搬救兵,而怎麼也不肯幫他去做出賣大宋有利於金國的事情。穆念慈的愛情,卑微深情,卻在國家大義上,毫不妥協。他們的愛情是真,可是理想追求千差萬別也是真。楊康的追求是“富貴不可限量”,穆念慈的底線是俠義正道,他們之間,紙包不住火,終有一天這份愛情會被焚燒為灰燼。楊康以為,只要他們做了夫妻,定能讓穆念慈與自己一條心,他太天真了。穆念慈心智堅定,沒辦法停止愛楊康,但她也無法眼睜睜看著他認賊作父,為了榮華富貴出賣自己的國家。

穆念慈的愛情:起源於顏值,終結於三觀

楊鐵心的人生自從被完顏洪烈路過了牛家村便再無寧日,落得個妻離子散,顛沛流離。多年來,他帶著穆念慈一邊靠著雜耍賺點生活費,一邊四處尋找包惜弱母子。那一天,金國街頭,烏雲壓境,大雪將至,此時街頭卻無比熱鬧,一場比武招親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只見臺上那女子,一身紅衣,面容清麗,不過十七八歲年紀,一套拳法耍的格外漂亮。這個紅衣女子便是穆念慈,十七八歲的年紀,總是盼著公子佳人的愛情故事,卻不想來參加比武的不是和尚便是胖子,各個滿口汙言穢語,庸俗至極。她和義父四海為家,每每到了一個地方不過半個月卻又要離開,去下一個地方繼續尋找包惜弱母子。這半年來,比武招親也辦了數場,不僅沒有找到義父的妻兒,自己的終生大事也毫無著落。眼看著這又是一場失敗的比武招親,穆念慈的心就像沉入湖水的石頭,一片冰涼。突然,聽到一陣鈴聲響動,數十名僕人的簇擁之下,一名少年公子騎馬而來,此人正是楊康,那少年公子無意向穆念慈望了幾眼,見是一個漂亮姑娘,心裡便起了戲弄之心,決意和這少女比試比試,卻不知道一場緣分悄然註定。不過是被楊康多看了幾眼,穆念慈便已滿臉羞紅,低頭不語。她本是一個豪爽的江湖兒女,如果不是對楊康一見鍾情,又怎會這般害羞。她和楊鐵心一直過著拮据的日子,所接觸的人也不過都是一些平庸之輩。如今來了一個相貌俊美無雙,服飾雍容華貴的少年公子,穆念慈的心從此便滿滿都只寫了一個人的名字。楊康和穆念慈在臺上你來我往,一個手法凌厲,一個身形靈動,臺下的吃瓜群眾郭靖也暗自認為這是一對璧人。

楊康平時輕佻慣了,總想著要調戲調戲這個一本正經的少女,幾個來回之間,便把穆念慈的一隻繡花鞋脫下塞進懷裡。他不過是一時玩性大發,卻不知穆念慈已對他情根深種。這場比武,楊康雖然贏了,卻並不打算娶穆念慈。大庭廣眾之下他的拒絕讓穆念慈臉上哪裡還掛得住,當即想要自殺“那少女玉容慘淡,向那公子注目凝視,突然從懷裡抽出一把匕首,一劍往自己胸口插去”死是沒有死成,穆念慈對楊康的這份心意卻再難改變。明知這公子輕佻無禮,明知這公子品性不佳,卻還是如飛蛾撲火般愛上了他。饒是感情的世界,又有何道理可言。楊康本是無心之舉,卻不知道自己這一舉動竟是誤了穆念慈的終身。隨著楊康身世之謎揭開,楊鐵心夫妻雙雙去世後,孤零零的穆念慈再也抑制不住對楊康的思念,那個她心心念唸的楊康,卻早已把她拋在腦後。穆念慈卻是一路悄悄跟著楊康南下,只為在他窗外能多看幾眼他的影子,她的心便已是歡喜無限。常言道人非草木,孰能無情。縱然楊康是個輕佻浪子,知道穆念慈一路相隨以後,也深受感動,從此便接受了穆念慈。穆念慈追愛成功,卻也是她痛苦的開始。楊康想的是和穆念慈共享這完顏洪烈帶來的榮華富貴,穆念慈卻想的是讓楊康手刃完顏洪烈,為父報仇。楊康縱然五官漂亮,讓穆念慈一見傾心,卻又因為三觀不合讓穆念慈難過糾結。兩人都有意結為夫婦,卻替對方計劃著不同的未來。夫妻本是兩個人,一條路,而如今卻是兩個人,兩條路。穆念慈如同這世間很多女子一樣,總以為憑藉著自己滿心的深情只要假以時日,便可以將對方改造成自己想要的模樣,卻不知道愛的力量比她們以為的更要弱小。

穆念慈一見楊康誤終身?穆念慈的愛源於顏值終於三觀?念慈的悲劇


穆念慈一見楊康誤終身?穆念慈的愛源於顏值終於三觀?念慈的悲劇


穆念慈一見楊康誤終身?穆念慈的愛源於顏值終於三觀?念慈的悲劇


穆念慈一見楊康誤終身?穆念慈的愛源於顏值終於三觀?念慈的悲劇


顏值是乍見喜歡,卻不是久處之道

初見楊康,是在比武招親的擂臺上。在此之前,穆念慈已經見過不少三教九流的人物,有的是“肥胖老者”,有的是“光頭和尚”,聽得眾人起鬨,穆念慈“臉呈怒色,柳眉雙豎”,就要上前動手。正待此時,鸞鈴響動,人群攢動,一個少年公子馳馬而來。見慣了長相猥瑣的挑戰者,穆念慈望著丰神雋朗的楊康款款而來,登時便紅了臉。同樣是眾人起鬨,穆念慈這次卻只是“皺起眉頭,含嗔不語”,隨即向楊康微一福身,二人開始過招。比試期間,穆念慈偷瞄著身手瀟灑的楊康,不知臉紅了多少次。彼時,念慈紅衣絳裙,兩團紅暈掛在臉上,和著衣裙的顏色,化作了滿腔的心事。再抬眼,念慈一陣恍惚意亂,就被那風流倜儻的公子,奪去了繡鞋。穆念慈就像所有情竇初開的小姑娘一樣,看著玉面秀雅的楊康,登時便動了心。她只道,相由心生,這般白淨的男子,定是能踏著七彩祥雲,救我於苦痛中的人,卻沒想到,自己後來的苦痛,都是他給的。由於第一印象極佳,穆念慈對楊康的人品,幾乎是無保留地信任。父母慘死後,楊康回了趙王府,穆念慈他是身在曹營心在漢;楊康遲遲不動手殺了完顏洪烈,穆念慈也只是體諒他左右為難的困境。於是,望著楊康真誠的眼睛,穆念慈一次又一次地信了他的鬼話。多少女孩,曾像穆念慈一樣,被外在相貌迷了眼。一副好皮囊,固然讓人賞心悅目,但如果忽視價值觀的交流,愛情最後的結局,要麼是心甘情願受罪,要麼是分道揚鑣不見。在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里,很多人對另一半的要求是“有錢有顏”,很少去關注對方內心的價值。只追求表面的對等,而缺少內在的溝通,這樣的感情註定長久不了。

被偏愛的那一個,永遠有恃無恐

陳奕迅有一句歌詞:“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被偏愛的都有恃無恐。”穆念慈就是那個“得不到的”,楊康就是那個“被偏愛的”。原著第十二回提到,父母亡故後,穆念慈曾一路跟著楊康:“穆念慈道:‘我從京裡一直跟你到這裡,晚晚都望著你窗上的影子,就是不敢……’”自此,楊康吃定了穆念慈對自己的痴心,仗著她的一腔深情,屢次傷害她。原著第十三回,在楊康被困歸雲莊時提到:“穆念慈道:‘你得立個誓,決不能再認賊作父,賣國害民。’完顏康怫然不悅,說道:‘我一切弄明白之後,自然會照良心行事。你這時逼我立誓,又有什麼用?你不肯為我去求救,也由得你。’”穆念慈因為他一直為金人辦事,憤恨得不得了。楊康卻不以為意,只道穆念慈不會丟下他不管。那晚,楊康看見了穆念慈滿臉的淚水,卻也只是打著哈哈,一番溫言軟語騙得她痴心錯付。如果楊康只是在價值層面,不肯向穆念慈妥協,那稱他一聲奸雄倒也罷了,可他偏偏是個利用穆念慈的感情,一次又一次在眾人面前裝無辜的老狐狸。原著第十六回,在祠堂後院中,楊康放走完顏洪烈後,害怕穆念慈說出他們的對話,便出言汙衊穆念慈:楊康這時已然惱羞成怒,說道:‘真情也好,假意也好,她給那人擒去,失了貞節,我豈能再和她重圓......你落入那人手中這許多天,給他摟也摟過了,抱也抱過了,還能是玉潔冰清麼?’”穆念慈根本不敢相信,這話是從柔情蜜意的情郎口中說出,登時急怒攻心,一口鮮血噴了出來。楊康知道,穆念慈太愛他了,就算她生氣,自己三言兩語便能哄得開心。在他眼裡,穆念慈不是第一緊要的,榮華富貴才是最值得上心的。愛情裡,像穆念慈這樣的姑娘,總是一步步退讓,即使被傷得體無完膚,卻還是不忍心離開。她們不知道,只有先愛自己,才能有足夠的能力去愛別人。

穆念慈一見楊康誤終身?穆念慈的愛源於顏值終於三觀?念慈的悲劇


穆念慈一見楊康誤終身?穆念慈的愛源於顏值終於三觀?念慈的悲劇


穆念慈一見楊康誤終身?穆念慈的愛源於顏值終於三觀?念慈的悲劇


穆念慈一見楊康誤終身?穆念慈的愛源於顏值終於三觀?念慈的悲劇


楊康愛穆念慈,卻更愛金國小王爺這個身份。

原著十六回,祠堂後院中,楊康放走完顏洪烈後,擔心穆念慈說出來,便出言汙衊穆念慈: “楊康這時已然惱羞成怒,說道:‘真情也好,假意也好,她給那人擒去,失了貞節,我豈能再和她重圓......縱然穆念慈聽了這話傷心至極,急火攻心,口吐鮮血。然而等到下一次再見到楊康,只要楊康三五句甜言蜜語,便又對兩人的關係抱有幻想。兩人最大的分歧便是一個只想做漢人,一個只想做金人。穆念慈可以安於粗茶淡飯做個山野村婦,楊康卻並不想做個山野村夫,重複著親生父親楊鐵心的日子。他不僅要榮華富貴,還要權傾天下。他的世界很大,而穆念慈的世界很小,小到只有一個楊康。楊康多次想要迎娶穆念慈,穆念慈卻定要他殺了完顏洪烈後才肯與之成親。一次次的欺騙後,鐵掌峰上已經委身於楊康的穆念慈在聽到楊康和裘千仞商量著想要以金國力量吞併宋朝的計劃後,終是死心了,她帶著不甘,帶著後悔徹底離開了楊康。穆念慈是一個把家國大義放在兒女情愛之上的女子,她讀書不多,但深明大義,卻又偏偏愛上了楊康。她總是期望可以看到楊康改過自新的一天,卻想不到鐵掌峰一別便是她和楊康最後一面。

永遠別想用愛情,改變一個人的三觀

穆念慈窮其一生,都在努力做一件事情:讓康哥心甘情願地姓楊。十八歲那年,楊康經歷了自己人生中最悲慘的事情:親爹成了拆散生父、生母的仇人,親生父親還沒相處夠一天就自盡身亡,自己從呼風喚雨的大金小王爺變成了曾今最痛恨的宋人。穆念慈看在眼裡,痛在心裡。所有人都在和她說,楊康賣國求榮,不是什麼好東西,只有穆念慈相信,自己一定可以糾正他破碎的三觀。歸雲莊裡,穆念慈聽著楊康的語氣,像是真心要給大金做小王爺,頓時大怒:“大宋江山給金人佔了一大半去,咱們漢人給金人擄掠殘殺,欺壓拷打,難道你一點也不在意麼?你……你……”看著滿不在乎的楊康,穆念慈失望至極,喉嚨哽咽,再也說不下去。牛家村裡,穆念慈聽楊康提起大金,就像說故國一般,厲聲質問:“金國打敗仗,咱們正是求之不得,你卻大大惋惜,遺憾之極。哼,說什麼亡國之禍?大金國是你的國家麼?這……這……”面前的楊康,讓穆念慈好生陌然,每每提起家國大事,二人總是免不了一番爭吵。在穆念慈心裡,大家都是漢人,理應齊心協力把金人趕出中原;但在楊康眼裡,金人的身份可以給他帶來無上榮耀,絕不可輕易拋棄。有道是:三觀不同,不必強融。但穆、楊二人,站在各自的價值層面上,拼命地想要說服對方,最後的結局只能是不歡而散。很多情侶在遇到分歧時,總是想要去改變對方來解決問題。其實,如果三觀不同,早點分開才能免受痛苦。畢竟,一個人系統的思想,經歷過了十幾年時間的積澱。用幾句話,或者一份感情改變別人十幾年的觀念,無異於痴人說夢。同樣,穆念慈的努力根本拯救不了楊康。楊康習慣了前呼後擁的貴族生活,即便再愛穆念慈,也不會為了她放棄“小王爺”的身份。

穆念慈一見楊康誤終身?穆念慈的愛源於顏值終於三觀?念慈的悲劇


穆念慈一見楊康誤終身?穆念慈的愛源於顏值終於三觀?念慈的悲劇


穆念慈一見楊康誤終身?穆念慈的愛源於顏值終於三觀?念慈的悲劇


穆念慈一見楊康誤終身?穆念慈的愛源於顏值終於三觀?念慈的悲劇


穆念慈與楊過流落江湖,她為何不去桃花島找郭靖黃蓉呢?

華山論劍結束,郭靖與黃蓉下了山,一路遊山玩水,途中偶遇穆念慈。黃蓉告知楊康的死訊,穆念慈淚下如雨。在世人眼裡楊康十惡不赦死有餘辜,在穆念慈眼裡他卻是她這一生唯一的最愛。看到穆念慈如此傷心欲絕,郭靖黃蓉也頗為傷感。他們邀請穆念慈和年幼的楊過去桃花島生活,卻被她婉拒。她說楊過還小,等他再長大一點就帶著他去桃花島拜師。其後,穆念慈並沒有去桃花島,而郭靖黃蓉也沒有去找過她們母子倆。其實,郭靖原本有意要去接穆念慈母子來桃花島生活,可是又怕黃蓉多心。為何郭靖會怕黃蓉多心呢?有三個方面原因。

第一,郭靖是個上門女婿。郭靖與黃蓉結婚後就住在桃花島上,而桃花島原本是黃家的,郭靖屬於上門女婿。其後,黃藥師因為不耐煩就離開了桃花島。這就跟鳩佔鵲巢一樣,郭靖心裡是有些愧疚和不安的。如果再邀請別人來桃花島,郭靖是有些不好意思的。

第二,黃蓉與穆念慈曾經是情敵。當年楊鐵心臨終要郭靖娶了穆念慈,丘處機也極力撮合此事。這事氣的黃蓉直跺腳。而穆念慈長得也非常漂亮,黃蓉還是很覺得這個情敵充滿威脅。因為這個曾經的關係,郭靖自己本就需要避嫌,自然不好主動提出邀請穆念慈來桃花島。

第三,楊康之死畢竟與黃蓉有關。穆念慈深愛楊康,黃蓉也沒有具體說楊康如何死的。之所以不詳細說,自然是不想穆念慈因之怪罪。郭靖如果提出接穆念慈來桃花島,黃蓉很可能多心,覺得郭靖辦事不妥。

事後郭靖說起這些,黃蓉一笑,還羞了他一把。聰明的黃蓉自然知道郭靖的心思,她這一笑也有一點得意,畢竟在靖哥哥的心裡自己才是首位的。作為桃花島的主人,黃蓉並未主動提出去接穆念慈母子倆過來生活,是有她自己的考慮的。其實即使郭靖真的去接穆念慈來桃花島,而黃蓉也贊同,恐怕穆念慈也不會來。穆念慈知道郭靖黃蓉必然是誠心誠意,但是她不來是有她的原因的。首先桃花島確實是黃蓉家的。對於郭靖夫婦,穆念慈非常敬重敦厚的郭靖,對與精怪的黃蓉她其實是不喜歡的。尤其是得知楊康死訊後,她一想便知,跟黃蓉必定大有干係,所以對黃蓉她是有些怨懟的。其次,桃花島是郭靖與黃蓉雙宿雙飛的幸福家園,她們孤兒寡母的去了豈不是太煞風景!而且她在羨慕黃蓉幸福的同時也會更加的自傷自憐,這種情況下羨慕很可能會轉化成怨恨。所以還是離的遠遠比較好,可以保持冷靜,保持克制!最後,穆念慈一向自強自立,她從來不願意依附別人。這是性格使然,倔強的楊過身上也有她的這一品質。

穆念慈一見楊康誤終身?穆念慈的愛源於顏值終於三觀?念慈的悲劇


穆念慈一見楊康誤終身?穆念慈的愛源於顏值終於三觀?念慈的悲劇


穆念慈一見楊康誤終身?穆念慈的愛源於顏值終於三觀?念慈的悲劇


穆念慈一見楊康誤終身?穆念慈的愛源於顏值終於三觀?念慈的悲劇


為何穆念慈不說出楊康的一切?

穆念慈對楊康存著幻想,總希望他改過自新,堂堂正正做人,可終有一天,她的希望還是會落空。穆念慈不是包惜弱,軟弱輕信,沒有辨別是非的眼力;她也不是黃蓉,只要心上人心裡有我,是非對錯都不在乎。在遇到楊康時,穆念慈的三觀已經形成了,楊康不可能改變,她也不可能改變。所以她與楊康的結局,要麼像紀曉芙對楊逍那樣,我控制不了自己愛你,但我不會跟你在一起,我會遠遠地離開。要麼像《浣花洗劍錄》裡的脫塵對木郎神君那樣,既然不能勸得你回頭,那麼我親手殺了你,再下去陪你。穆念慈,終究捨不得楊康死,所以她只能自己離開。回到牛家村,堅定而執著地等著他。我永遠在那裡等你,執著地守著我們的愛,守著等著我的丈夫,等我孩子的父親,歸來。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愛沒有對錯,就算是十惡不赦的人,心裡也許也有一段刻骨銘心的愛情。愛情是兩個人自己的事情,如人飲水冷暖自知。穆念慈傾心愛過,糾結過,但她一定不曾後悔過,這樣,便好。

當然如果我們看的一直是小說的連載版,就不會有這種疑問了,因為在連載版中楊過和穆念慈並沒有什麼關係,楊過是楊康強暴了捕蛇女秦南琴的私生子。穆念慈自然不會對楊過說明什麼,至於秦南琴對楊康恐怕也知之不多,怎麼跟楊過說呢?但既然後來通行的三聯版和世紀新修版裡,楊過都是穆念慈的兒子,那麼我們的疑問也就成立了,為什麼穆念慈生前不對楊過說明一切事情的真相呢?因為穆念慈說不出口。小說裡也寫得很清楚,楊過每每問穆念慈關於父親的事情時,穆念慈總是唉聲嘆氣,更是要楊過不要想著為父報仇,因為這個仇根本就不存在去報的。在穆念慈看來,楊康的死完全就是罪有應得,可以說是與人無尤。穆念慈是個什麼樣的人呢?她生下來不久,親生父母就染病死了,楊鐵心一則感念穆念慈父母的救命之恩,二則可憐穆念慈孤苦,所以把尚在襁褓之中的穆念慈撫養成人,認為義女,父女倆相依為命、流浪江湖。小說的設定,楊鐵心是個忠義當頭的好漢,所以穆念慈從小接受的教育也是忠義二字,然而楊康的行徑可以說是完全走向穆念慈“三觀”的反面。這之後的事情就好看了:一方面穆念慈選擇性地相信楊康在金國任要職,是有重大圖謀想利用自己的職務之便在有朝一日為大宋立下大功;而另一方面,現實的情況卻是一再打穆念慈的臉,因為楊康從來就沒把自己當成是漢人,也從來沒想過要為大宋立什麼大功,他所做的一切只不是想為金國立下汗馬功勞,好在某一天甚至能夠登上金國皇帝的寶座,完顏洪烈就曾跟楊康說過父子倆要當李淵和李世民。楊康當然有遠大理想和抱負,但是他的理想和抱負在金國才能實現,所以現實一而再再而三地打穆念慈的臉。然而穆念慈卻不甘心,她一再相信自己的感情能夠讓楊康浪子回頭、重新做人。當然,這一切都是穆念慈的一廂情願。終於,在鐵掌山上,穆念慈醒來了,她明白自己根本就改變不了楊康。

穆念慈一見楊康誤終身?穆念慈的愛源於顏值終於三觀?念慈的悲劇


穆念慈一見楊康誤終身?穆念慈的愛源於顏值終於三觀?念慈的悲劇


穆念慈一見楊康誤終身?穆念慈的愛源於顏值終於三觀?念慈的悲劇


穆念慈一見楊康誤終身?穆念慈的愛源於顏值終於三觀?念慈的悲劇


一場飛蛾撲火的愛情

穆念慈再次聽到楊康的消息時,她已生下楊過,卻從郭靖黃蓉口中得知楊康在鐵槍廟中毒身亡。往日舊情湧上心頭,她頓時淚如雨下。回首往事,她一邊放不下對楊康的感情,一邊卻又不能放下家國大義。這種矛盾的感情讓她痛苦不堪,在楊康死後她鬱鬱寡歡,未能等到楊過長大成人,便帶著遺憾離開了這個世界。她和楊康的感情起源於顏值,卻毀於三觀。成年人的世界,誰也做不了誰的救世主,誰也改不了誰的三觀。只是世間感情,一旦愛上了,總是讓人身不由己,正如郭襄聽聞了穆念慈和楊康的故事後,感嘆道:她是沒有法子啊。她既歡喜了楊叔叔,楊叔叔便有千般不是,她也要歡喜到底。”人啊,總是懂得很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但是這個時候,穆念慈卻已經失身於楊康,此後就有了楊過。以穆念慈自小接受的教育,可以預見,她教育楊過也肯定是昔日楊鐵心教育她的那一套。這個時候,楊過來問她自己父親楊康的事情,她當然不好說了。難道讓穆念慈告訴楊過,他的生父楊康是個認賊作父的奸險小人?既然如此,那倒還不如不說,以後讓楊過自己去判斷。人都不可能預見未來的,所以穆念慈也想不到這一個不好說,差點害得楊過萬劫不復!

穆念慈最終鬱鬱而終,對於楊康的死,她對小楊過隻字未提。臨終之際她也沒有要楊過去桃花島拜師,可見她對桃花島還是很介懷的。後來楊過被郭靖夫婦帶回了桃花島,看到楊過聰明機警,黃蓉彷彿看到了當年的楊康,頓時心中不悅,甚至擔憂,怕會養虎遺患。再後來,楊過還是不容於桃花島,郭靖無奈之下也只能送他去終南山。楊過在終南山的所有遭遇,郭靖一無所知,他也從來沒有去看望過楊過。這些都說明,在黃蓉的主導下,郭家與楊家始終保持距離。從這些可以知道,郭靖如果當時真的去接穆念慈母子來桃花島,而穆念慈母子也真的來了桃花島,只怕黃蓉不光是會多心,恐怕桃花島上也會經常的陰雲密佈。其實即便如此,黃蓉也沒有什麼錯,畢竟他們吃過楊康的大虧。對於楊過,黃蓉就是再大度也不能不防備,尤其是楊過跟他老爹楊康簡直不要太相像!神鵰時期,成年後的楊過也是正邪難定,簡直就是一個隨時會爆炸的炸彈。黃蓉對楊過的防備也絕非多餘,因為郭靖真的有好幾次都差點死在他手下。讓自己的家人遠離可能的危險,黃蓉並沒有任何的錯,無論是誰處在她的位置都會做出那樣的選擇。

穆念慈一見楊康誤終身?穆念慈的愛源於顏值終於三觀?念慈的悲劇


穆念慈一見楊康誤終身?穆念慈的愛源於顏值終於三觀?念慈的悲劇


穆念慈一見楊康誤終身?穆念慈的愛源於顏值終於三觀?念慈的悲劇


穆念慈一見楊康誤終身?穆念慈的愛源於顏值終於三觀?念慈的悲劇


穆念慈的悲劇是自找的

為什麼說穆念慈是自找的呢?因為她明明知道楊康是一個捨不得榮華富貴的人,他從小生長在大金國,已經習慣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小王爺生活,可以有那麼多好吃的,可以住那麼好的地方,可以有那麼多手下聽自己的命令,你說放下就放下的嗎?如果讓郭靖從小生活在大金國,與大金國那群壞蛋們為伍,我覺得郭靖未必不會像楊康那樣認賊作父。小孩子習慣了一種生活是很難改變的。小時候看楊康,是一個貪圖富貴的混蛋,長大之後,再看楊康,可以更全面地認識了這個人物背後的故事。但是我覺得穆念慈,自始至終都沒有真正去了解過楊康。她明明知道楊康壞事做盡,狗改不了吃屎,但是穆念慈就是愛他,離不開它。雖說要遠離楊康,但是時時刻刻不在想著他,念著他。每次和楊康見面,就數落他的不是,從沒有好好說說情話,享受當下的那份來之不易的相處時間。穆念慈這不是愛楊康,而是在改造楊康。誰都知道認賊作父不好,誰都知道明明是宋人,卻偏偏要當大金國的小王爺不好,但是楊康就是這樣一個人,從小的環境塑造的,你能怎麼辦?

既然改變不了一個人,要麼接受,要麼真正老死不相往來。不要藉著愛的名義去改造去感化去充當正義的人生導師。無數事實證明,所有想改造男人的女人都失敗了,無一例外。除非那個男人自己覺悟,悔過自新的。否則一切都是徒勞無功的。還是省省力氣吧,有這個精力還不如把自己打扮得美美的,做自己喜歡的事。可惜,穆念慈永遠想不到這些了。也許每個人有每個人的命吧!好在,楊過還是挺爭氣的。他沒有重蹈自己父親的覆轍,可謂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不過,雖然楊過是名震江湖的神鵰大俠,很有出息。但是穆念慈付出的代價還是太大了。有時候一輩子還是很漫長的,我們還是不要當穆念慈吧!找個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走過一生。就像蓉兒一樣,有傻傻的郭靖陪伴,一輩子快快樂樂健健康康倖幸福福,就算最後戰死襄陽城,也死而無憾了。

願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的靖哥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