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紅軍後代傳承紅色基因:不同的戰場 一樣的初心

4月23日,安徽省金寨籍老紅軍子女周儀春、李紅夫婦再次從南京來到他們長期幫扶的幾個貧困戶家中,噓寒問暖、奉獻愛心。

由於工作的關係,我們與周儀春夫婦早已成為好朋友。周儀春的父親叫周昆,1910年2月出生,斑竹園人,曾任南京軍區後勤部政治部主任,是1929年參加革命的老紅軍。

李紅的父親叫李世斌,1914年11月出生,桃嶺人,曾任空軍閩北機場辦公室主任,也是一名老革命。

老紅軍後代傳承紅色基因:不同的戰場 一樣的初心

【2015年6月11日,本文作者胡遵遠(後排中)在空軍454醫院拜訪金寨籍老紅軍李世斌(前排左)。】

周昆和李世斌是關係很好的老戰友,於是到了孩子長大成人時,他們便為孩子們作了主,讓周儀春和李紅結為夫妻。

這兩個革命家庭都具有良好的家風家教,在周儀春他們很小的時候,父母就給他們說故事、講道理、提要求。周儀春告訴我們,他父親病危的時候,曾經非常吃力地給他講了一個故事。那還是在第四次反“圍剿”期間,周昆不幸負了重傷,在那危險時刻,戰友們把他揹著走了幾里路,後來又將他安置在一個十分可靠的群眾家養傷。

周昆十分動情地告訴周儀春:“是戰友們、是大別山的人民群眾救了我、救了我們這支紅軍部隊!”他要周儀春他們記住這段歷史、記住老區群眾,要經常尋找機會、抓住機遇,努力回報老區、支持老區!

周儀春、李紅夫婦時刻牢記父母的教導,積極開動腦筋、用心用力工作,努力為家鄉群眾謀利益、辦實事、做好事,主動與貧困群眾開展結對幫活動……

4月23日下午,周儀春、李紅夫婦帶著油料、大米等物品來到斑竹園村林志武家。這位老人(盲人)今年已經80多歲了,他父親兄妹6人中,有4人參加了紅軍。由於多種原因,特別是正處壯年的兒子突然因病去世,家庭少了頂樑柱,生活十分困難。

老紅軍後代傳承紅色基因:不同的戰場 一樣的初心

周儀春(右)、李紅(左)夫婦與林志武夫婦在一起。


周儀春告訴我們,他們原來在這裡有一個幫扶對象,名字叫周金海,現在已經脫貧了。於是,他們就委託周金海幫助他們再聯繫一戶特困戶,他們打算與這戶特困戶結對,像之前幫扶周金海一樣,來幫扶這位特困戶。這次,就是經過周金海的介紹,周儀春他們第一次來到林志武家,並帶來了米麵、油料等物品。周儀春說,雖然我們以前的結對戶脫貧了,但是,我們不能斷檔,我們還要繼續努力!

經過周金海的介紹,我們瞭解到,周金海的家庭在很久以前比較困難,1998年他上高一的時候,由於繳不起學費差點就輟學了……後來很幸運地遇上了周儀春夫婦這對好心人。於是,在他們的熱情幫助下,周金海順利地讀完三年高中,並以較好的成績考上了軍校。在部隊醫院一干就是七八年,現在已經通過考試成為了斑竹園鎮退役軍人服務站的工作人員。

據介紹,周金海在部隊期間表現很好,得了很多獎勵。“是李紅阿姨他們救了我,是李紅阿姨他們教育了我。我要以他們為榜樣,勤奮學習、努力工作,做一個對社會有益的人,做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周金海堅定地說。

據瞭解,周儀春夫婦在李紅父親的祖籍地桃嶺鄉龍潭村,也和徐繼林、周谷良、周光明等幾戶特困群眾建立了長期固定的幫扶關係。徐繼林夫妻2人均是半痴呆,在此之前一直過著十分困難的生活;周谷良的腦子開過刀,同樣也很需要溫暖和救助;周光明犯有嚴重的精神病,李紅第一次見到他時,他被家人用鐵絲拴住了手足。幾年來,李紅為他家捐了好幾千元人民幣。

隨後,我們隨周儀春夫婦來到漆德平家。這位因為患脈管炎而截肢的殘疾人,看見周儀春夫婦,連聲說:我的救命恩人來了!我的救命恩人來了!他對我們說:“要不是他們的關心和幫助,我可能早已不在人世了。”原來,漆德平早年患病時,是李紅夫婦把他帶到南京醫院去做的手術,當時還為他籌了一些錢,買了很多藥。因而漆德平一直把他們當作自己的救命恩人。

陪同李紅夫婦的斑竹園鎮副鎮長陳龍介紹說,李紅他們自上世紀八十年代在中國醫科大學工作以來,特別是本世紀以來,每年暑假,他們都會做同一件事:把離校學生扔下的各種衣服、被子、鞋子以及學習用具等一一收拾好、洗乾淨,並且經過消毒處理後,用自家的小汽車一車一車地運回桃嶺和斑竹園,分給那些急需這些物品的鄉親們!同時,他們又把家鄉的剩餘勞力和高中畢業後沒有考上大學的孩子們帶到南京,為他們尋找就業崗位、解決務工困難……另外,家鄉的親戚朋友以及親戚的親戚、朋友的朋友,只要是生了大病、重病,總會想方設法找到他們。最難能可貴的是,無論是誰找到他們,他們都會不遺餘力地給予幫助。

幾十年來,經過他們介紹、幫助得到有效治療的鄉親,不計其數;經過他們牽線搭橋、走向城市,找到工作的鄉親,無法數清;經過他們收集、整理、送給困難鄉親的物品,更是數不勝數……

據周金海介紹,僅他上高中三年,李紅夫婦就為他捐了近萬元人民幣……照此推算,他們長期幫扶徐繼林、周谷良、周光明等幾戶群眾,每年大約也需要萬把塊錢,幾十年就是幾十萬吶!

問其原因和動力,李紅夫婦異口同聲地說,我們是按照父輩的要求做的!也是沿著父輩的道路走的!他們出生入死幹革命是為了讓廣大人民群眾翻身得解放、過上好日子!我們力所能及地為困難群眾做點事、幫點忙,目的也是為了讓大家早日摘掉貧困帽子、過上幸福生活!

聽了他們這段話,我們很自然地想起新冠肺炎疫情基本平穩後,各級各地提出的有關堅決打贏防疫、扶貧兩場硬仗的一些要求,於是有感而發、編出幾句順口溜:

父輩從小當紅軍,馳騁疆場打敵人。

後輩繼承革命志,脫貧戰場當尖兵。

雖是上下兩代人,同是一片愛民情。

雖是兩個主戰場,一樣都能見初心!

(本文作者胡遵遠、廖啟悅單位均系安徽省金寨縣委黨史和地方誌研究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