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嫁中國朝鮮貢女的後宮處境,豔寵後宮還是落寞一生?

上一篇文章《和親外交:外嫁變外娶,朝鮮貢女如何成為明初皇帝的“香餑餑”》

提到過,明初時期,出於政治考量,為快速達到瓦解北元勢力,實現和平穩定的,統治者採取積極和親外交策略,多次在朝鮮徵召貢女。今天就接著上篇分析,聊一聊貢女被送到中國後的處境和命運,以及對當時朝鮮局勢產生的影響。

遠嫁中國朝鮮貢女的後宮處境,豔寵後宮還是落寞一生?

朝鮮貢女在明宮廷裡的生活及其命運

朝鮮貢女真正發生在明成祖、明宣宗在位時期。據史料明確記載的,期間明代朝鮮貢女次數共 7 次,其中有做後宮的"處女"16名,"處女"的"侍女"48 名,做菜的"執饌婢女"42名,唱歌跳舞的"歌舞女"8名,共 114 名。

另據《明實錄》記載,其中永樂六年入宮的權氏被封為賢妃(顯仁妃),任氏封順妃,李氏封昭儀,呂氏封婕妤,崔氏則封為美人。此後兩次入明的三位貢女,韓氏被封為麗妃,鄭、黃二氏封號雖未見記載,但從明朝使臣帶至朝鮮的鄭氏祭父文、黃氏家書中二氏均自稱"皇妃"來看,即使沒有正式封號,她們在明朝的後宮中顯然也是被視作妃嬪對待的

遠嫁中國朝鮮貢女的後宮處境,豔寵後宮還是落寞一生?

宣德年間的貢女就顯得沒那麼好運了,即使被做妃子的名義選中的也並未像永樂年間一樣被封以妃嬪名號,或以妃嬪之禮相待,大抵只是上等宮人罷了。諸女中只有一位韓氏死後被贈以"恭慎夫人"名號。

那些被朱棣冊封為妃子的就過得挺好?也只有權氏是個幸運兒了,一送進宮就被冊封賢妃,"姿質裱粹,善吹玉簫"的她受盡寵愛,徐皇后死後還暫掌管六宮之事。但是美人遭天妒,紅顏薄命。

權賢妃隨朱棣北征,卻在凱旋迴朝的途中死去。朱棣悲慟不已,後查明得知是同為貢女的呂氏所害,一氣之下屠殺朝鮮貢女與跟隨朝鮮貢女的火者、婢女以及涉及此事的所有人,犧牲者總數為兩千多人,史稱"魚呂之亂"

遠嫁中國朝鮮貢女的後宮處境,豔寵後宮還是落寞一生?

就這樣永樂年間的貢女在宮裡沒了蹤影,那些即便活下來的,最終也沒有一個好結局。因為她們不知道接下來等待她們的是殉葬。

在中國歷史上的後宮中,長期保留著以妃嬪、宮女為死去帝王作"生殉"的陪葬制度。人殉是古代葬禮中以活人陪葬的陋俗,是一種殘忍而野蠻的行為,每次殉多少人,並無具體執行標準。出現於原始社會末期,到了殷商時期最為鼎盛。秦漢代以後,人殉逐漸式微零星發生,制度性的殺殉已不復見。

遠嫁中國朝鮮貢女的後宮處境,豔寵後宮還是落寞一生?

但是人殉這一慘絕人寰的制度,在時隔千年之後,在明代卻又死灰復燃。明太祖死後,為他侍寢的40 餘名妃嬪,全部陪葬於孝陵。此後,明成祖長陵有殉葬妃嬪 30 餘人,明仁宗獻陵有 7 名妃嬪陪葬,明宣宗景陵則有 10 名宮人"殉節從葬"。

遠嫁中國朝鮮貢女的後宮處境,豔寵後宮還是落寞一生?

明代這種殉葬的高潮似乎不僅在皇帝裡,還盛行到王府中,製造了大量人間悲劇。其中不乏一些朝鮮貢女,可謂是貢女們很少壽寢而終的,何其悲哀!讓人心痛不已。

《朝鮮王朝實錄·世宗實錄》詳細描寫這一殉葬過程時稱:"及( 永樂) 帝之崩,宮人殉葬者,三十餘人,當死之日,皆餉之於庭。餉輟,俱引升堂,哭聲震殿閣。堂上置木小床,使立其上,掛繩圍於其上,以頭納其中,遂去其床,皆雉經而死。韓氏臨死,顧謂金黑曰: '娘吾去!娘吾去! '語未竟,旁有宦者去床,乃與崔氏俱死。"

明代貢女做法滋擾朝鮮,引起朝鮮內部恐慌

在《朝鮮王朝實錄》有關貢女的記載中,每當將貢女們進貢到明廷之時,往往會出現"是行也,其父母親戚,哭聲載路","路旁觀者,莫不垂涕"等語句。因朝鮮人民也知道這些貢女們的將來命運,視為之"生送葬",故常常想方設法逃避選為貢女,從而往往會使朝鮮陷入恐慌與混亂狀態。

每次選取貢女時,為了讓官員百姓積極配合,朝鮮朝廷都要做一番"職牒收取,籍沒家產"、"家產沒官"等恐嚇,但民間仍然違背朝廷之令,想方設法將女兒嫁出去,由此引起了很大的社會動盪。

遠嫁中國朝鮮貢女的後宮處境,豔寵後宮還是落寞一生?

例如,朝鮮中宗朝,民間有了傳聞,說明武宗正德帝向朝鮮索要處女。這消息一傳開,大家為了女兒不去送死,爭先恐後將女兒嫁出去,一點都不挑了,有的規定誰先到自己家女兒就嫁他,甚至還有嫁給還尚抱在懷裡的男嬰,有一種恨不得是個朝鮮男的就嫁女的局面。

史載:"近日都下,婚姻紛亂,以至於一家三四女,有一日俱婚者。""或有一女,而要致三四婿,其婿俱至,取其先至者而嫁之。或有繩免襁褓小兒,乳母將而娶之者。故,惶惑卒迫之際,貴賤混雜,名分顛倒。京城之內,無有遺男遺女,千古之所未聞也。" 

還有一些女子在被採選的時候裝瘋賣傻,甚至自殘裝有殘疾,反正想盡各種奇招逃避被選為"貢女"。用這種"非法手段"躲過該劫的處女算是命好,然而有不少官員甚至是高官也被這場風波捲了進去,且受到了處罰。

後來更有甚者,看到出生的孩子是女嬰,為了避免長大"生送葬",放入缸中憋死。如此,每當明朝使臣來朝鮮索要處女,都會引起朝鮮朝野上下的極大恐慌。

遠嫁中國朝鮮貢女的後宮處境,豔寵後宮還是落寞一生?

那有沒有自願送女去做"貢女"的了?當然也有些貢女的親族將別人視為"生送葬"的事情,卻當作自己一生飛黃騰達的絕好機會。因為貢女們的親族或整個家族,由此機會可成為達官貴人。

有些在朝鮮平民家裡被選中的清白貢女,朝鮮政府為了送出去光鮮,封其家裡人一些官職,有些貢女更有親族在明朝被任派官職,比如光祿寺卿、鴻臚寺卿等官職,或成為專門處理"對明事務"的外交大使。有些甚至在本國犯了重罪,但在天朝皇帝的威懾之下,連朝鮮國王拿他亦無辦法,只能無奈的說:"此人在明廷有人罩著,我也不敢動。"

遠嫁中國朝鮮貢女的後宮處境,豔寵後宮還是落寞一生?

更有甚者在第一次送女進貢初次嚐到當皇親的甜頭,再次採選的時候,把家裡小女也送去,有一種賣女求榮的意思。

據《朝鮮王朝實錄·世宗實錄》:"處女韓氏,永矴之季女也。長女選入太宗皇帝宮,及帝崩殉焉。昌盛、尹鳳又奏,季女貌美,故來採之。及有疾,兄確饋藥,韓氏不服曰: '賣一妹,富貴已極,何用藥為',以刀裂其寢席,盡散臧獲家財於親戚。寢席,將嫁時所備也。"

綜上所說,明代朝鮮貢女雖大抵以悽慘落幕,令人唏噓,但是促進了兩國之間的交流,給明朝與朝鮮都留下了深刻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