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期盼疫情在春夏好轉的願望可能還要取決於室內環境


那個期盼疫情在春夏好轉的願望可能還要取決於室內環境

那個期盼疫情在春夏好轉的願望可能還要取決於室內環境

耶魯大學研究人員發現,從冬季到春夏的室內相對溼度變化可以降低病毒傳播的風險(如新型冠狀病毒)。然而,

相傳,季節和溫度可以抑制病毒的繁殖和傳播。現在已從冬季逐漸轉入春夏,這是否意味著在全球範圍內爆發的新冠肺炎疫情將得到緩解?

耶魯科學家們近期對呼吸道病毒如何傳播進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季節對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不僅依賴於為了保持社交距離所採取措施的有效性,也取決於室內的環境

冬季寒冷乾燥的空氣明顯助推了SARS-CoV2的人際間傳播。但隨著春季和夏季溼度的增加,室內室外通過空氣顆粒傳播病毒的風險都有所降低。

研究人員建議,除了保持社交距離和勤洗手之外,依靠季節調節相對溼度,也就是調節室內外溼度與溫度之間的差異,可能是幫助減緩病毒傳播的一個方法。(但是隨著溼度上升,病毒仍可通過直接接觸或受汙染的表面進行傳播。)

那個期盼疫情在春夏好轉的願望可能還要取決於室內環境

耶魯大學免疫生物學家Akiko Iwasaki

“在發達國家,人們90%的生活都是在室內近距離接觸中度過的,”耶魯大學免疫生物學家、資深作者Akiko Iwasaki說,“還未經討論的是,室內外空氣的溫度和溼度與病毒在空氣中傳播的關係。”

這篇論述發表在3月23日當週的《病毒學年度評論》網絡版上。

Iwasaki是耶魯免疫生物學教授,分子、細胞和發育生物學教授,和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的研究員。

Iwasaki說,早在古希臘時代,季節性呼吸道疾病就有所記載。古希臘人注意到,呼吸道疾病在冬季發病率上升,在春季和夏季發病率下降。現代科學已經能夠確定,寒冷乾燥的空氣是導致病毒傳播的原因之一,例如正在肆虐全球的新型冠狀病毒也是在冬季爆發。Iwasaki的實驗室和其他人的研究解釋了其中的原因。

那個期盼疫情在春夏好轉的願望可能還要取決於室內環境

冬季寒冷乾燥的空氣造成了這類病毒的三重威脅:當室外寒冷乾燥的空氣進入室內升溫後,空氣的相對溼度下降到20%左右。這種相對乾燥的環境有利於空氣中病毒顆粒(如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播。

其次,溫暖乾燥的空氣也會抑制纖毛(呼吸道內壁細胞上的毛髮狀突起物)排出病毒顆粒的能力。最後,Iwasaki發現,在乾燥的環境中,免疫系統應對病原體的抵抗能力也被抑制了。

讓Iwasaki感興趣的是相對溼度對病毒的影響。冬季,大多數室內環境的相對溼度較低,寒冷乾燥的室外空氣只是被簡單地重新加熱,然後在家庭和辦公室裡循環。

而她從以往的實驗結果中發現,在低溼度環境中,感染呼吸道病毒的齧齒動物能夠很容易地通過空氣將病毒顆粒傳播給附近未感染的同類。她在論述中引用了這些實驗。

“這就是我建議冬天人們應該在室內使用加溼器的原因,”Iwasaki說。

那個期盼疫情在春夏好轉的願望可能還要取決於室內環境

然而,在相對溼度較高的地區(如熱帶地區),通過空氣傳播的傳染性飛沫會落在室內的表面,並能存活很長一段時間。

“許多房屋通風不良,人們通常又住得很近,在這種情況下,溼度高的好處就被減弱了。”——Akiko Iwasaki

重要的是,該論述發現,室內環境存在最佳相對溼度值。與相對溼度更低或更高的環境相比,相對溼度在40%至60%之間的環境展示出向未受感染的小鼠傳播病毒的能力要低得多。她發現,在相對溼度為50%的環境中,小鼠能夠消滅體內的病毒,並出現強烈的免疫反應。

那個期盼疫情在春夏好轉的願望可能還要取決於室內環境

保持社交距離,避免大規模聚集

Iwasaki強調,這些研究只適用於氣溶膠傳播:在全年期間,病毒仍然可以通過密切接觸或接觸含有足夠病毒的表面在人際間傳播。這就是為什麼生活在氣候溫暖的國家的人和近距離工作的人仍然容易受到感染。

“不管你住在新加坡、印度還是北極,你都需要洗手,並保持社交距離。”Iwasaki說。

耶魯大學的Miyu Moriyama和蘇黎世大學的Walter J. Hugentobler是這篇論文的共同作者。

For more information on upcoming events, please follow us on WeChat at YaleCenterBJ.

更多精彩活動,請關注耶魯北京中心微信公眾號YaleCenterBJ。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