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戰而勝?看蒯通獻計,武臣出名

秦王當政不仁,濫用刑法殘害子民,使百姓過的苦不堪言。為恢復往日盛景,陳勝吳廣便在大澤鄉揭竿而起,勢必推倒秦朝統治。在此期間,陳勝廣泛宣傳

“伐無道,誅暴秦”,促使成千上萬的農民積極響應,自願壯大反秦隊伍。

不戰而勝?看蒯通獻計,武臣出名

陳勝攻佔陳州後,便自立為王,派武臣去攻打趙地,武臣大力宣傳起義,眾人紛紛響應。攻打城池應該易如反掌,可是秦朝官吏誓死抵抗,堅決不投降,使得起義軍進展緩慢。

武臣正為快速佔據趙地而犯難時,蒯(kuǎi)通則前來拜見武臣,說:小人有一計,能使將軍不戰而勝。武臣深信不疑,聽蒯通分析之後,認為此方法甚好,連忙照做。最後秦朝官吏都歸順於起義軍,一代名將武臣不費一兵一卒,便拿下三十座城池,主要來源於蒯通獻計。

不戰而勝?看蒯通獻計,武臣出名

陳勝吳廣起義,農民紛紛響應。秦王大肆揮霍,隨意誅殺百姓,這一現象引起百姓諸多不滿。最開始是秦軍指派陳勝吳廣等人前往漁村,在趕路途中,恰逢下雨,無法按規定時間到達目的地。陳勝吳廣知道自己難逃一死,何不順勢起兵造反,對農民說:“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慷慨話語一出,立刻激起民眾心聲,紛紛響應陳勝吳廣起義。

於是陳勝吳廣打著公子扶蘇的旗號,壯大自己的起義軍,由於各國人民早對秦王不滿,許多百姓及俠義之士加入起義軍。陳勝吳廣一路起兵反秦,不斷號召農民加入起義軍,加快進軍速度,一舉推翻秦朝統治。

不戰而勝?看蒯通獻計,武臣出名

陳勝為防範於未然,先派吳廣去攻打滎陽,隨即又派武臣去攻打趙地,能全面的消除秦軍勢力。陳勝在攻打陳州後,為了一己私慾,不聽諸位將領勸解,過早自立為王,最後引起公憤被馬伕殺死。

蒯通分析利弊,採用納降撫眾策略。武臣抵達趙地,一路斬將殺敵,拿下多座城池。攻打途中也紛紛號召百姓加入起義軍,數萬人響應,卻遲遲難以攻破城池,秦朝官吏都誓死抵抗,強攻城池恐怕要多費些時日。

不戰而勝?看蒯通獻計,武臣出名

武臣想盡早攻破趙地,奈何自己沒有好的辦法實施,正當武臣犯難之時,恰好蒯通帶來策略要獻給武臣。武臣當即召見,請教蒯通有沒有好的辦法攻下趙地,蒯通毫不含糊,一針見血指出將軍攻打城池擊殺戰俘後的利弊。

范陽縣令貪生怕死,早就想投降,可是將軍你攻下城池之後,不但不給官吏一條生路,反而將他們斬首。假如將軍你能給與封賞並讓他騎高貴的馬車遊歷燕、趙各地,秦朝其他官吏看到投降的好處,必定都歸順於你。最後武臣照做,其他官吏見投降有這麼優越的待遇,紛紛棄城投降,武臣不戰而勝,一舉收穫多座城池,這都源於蒯通的計策。

不戰而勝?看蒯通獻計,武臣出名

武臣攻打趙地,以最小的代價,換取最大的利益,不費一兵一卒,拿下三十多座城池。作為一軍之帥,不要僅憑武力解決,還需文武兼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