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濱遜漂流記》不管身處何地,切莫輕言放棄

《魯濱遜漂流記》不管身處何地,切莫輕言放棄

《魯濱遜漂流記》以1704年一名蘇格蘭水手亞歷山大·薛裡基洛克航海遇險,飄流在一個荒島上,並且單獨留居了四年才被救回了故事作為素材,加工而成的。儘管情節破綻百出、結構千奇百怪,卻在過去300年間對全球文學乃至整個現代世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小說的主人公魯濱遜是位性喜冒險的普通青年。他不顧父親的勸阻,決心要過海上生活,毅然踏上航海經商之路。開頭航海的順利讓魯濱遜信心滿滿,但其後便遭遇了土耳其海盜並被其所俘,幸而憑藉才智脫逃。不久後他又行至巴西,經營蔗田和糖廠,因獲暴利又往非洲經商,後於大海中遇險,船上船員葬身魚腹,僅魯濱遜一個脫難,飄流至一荒島之上。從此,他孤獨一個在島上養羊、造船,隨後救下一個野人,取名禮拜五,開啟二人島上生活。在小說中,魯濱遜前後共在無名島上生活了二十八年,直到一艘英國船航經該島,他才有機會搭船回國,重返人類社會。

今天如果你有幸停下腳步,回頭去看小時候讀的《魯賓遜漂流記》,就會意識到這不是個普通的故事,不只是個荒島求生的故事。初到孤島的他是絕望的,沒有食物,沒有房子,沒有衣服,沒有武器,沒有出路,沒有被救的希望,只有死路一條,不是被野獸吃掉,就是被野人所嚼……但是,慢慢的,他重拾起了生活充滿了希望,對自己充滿了信心,不再整天唉聲嘆氣了,開始一心一意的安排了自己的生活,先是修築了棲身之所,後又學會了播種糧食。不僅如此,他還想法設法造船回鄉,並救出了野人“星期五”。主人公魯濱遜正是憑著頑強的毅力,才回到了自己的家鄉。

他勇於和大自然鬥爭:在經過大浪後也沒被淹沒;他勇於行動:在荒島上看見俘虜快被野人吃掉的時候,捨身去救他--一個素不相識的人;他勇於追求:自己想要的事物--挑戰和磨練。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魯濱遜這一人物在坎坷經歷中表現出的剛毅、堅強不屈的品格令人欽佩至極。其實在生活中,打敗我們的往往不是困難本身,而是我們的精神意志,在過度的擔憂害怕中,我們首先自己打敗了自己。人生何嘗不是一部歷險記呢?不管身處何地,切莫輕言放棄。(楊陽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