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擔不起昂貴的早教費用,別焦慮,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週末帶女兒去婆婆家,幾棟樓的小院子,大家都彼此認識。還未進小區,就聽到孩子們追趕聲,原來幾個4、5歲的小孩在玩滑板車,車隊後面還跟著一名小蘿蔔頭女孩,也飛一樣蹬起了滑板車,路過小窪地濺了一身水。

負擔不起昂貴的早教費用,別焦慮,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騎滑板車的小女孩 | 圖片來源:網絡

在健身器材那裡看到了薇薇姐,我指著那個小娃娃問:那小的是誰家的孩子,這麼瘋?

薇薇姐笑著說:我們家老二呀,總喜歡跟在她姐姐後面,兩個女娃娃成天都不著家。

我暗自嘆息時間過得真快,薇薇姐一直沒有老人幫忙帶娃,現在姐姐小雅4歲,妹妹小美2歲。我回頭對薇薇姐說:真不好意思,我太久沒有來這邊了,你家老二都長這麼大了,比我們家女兒還小几個月了,真會玩。你還是一個人帶她們倆嗎?是不是很辛苦!

薇薇姐說:還是一個人帶,現在好多了,能說能跑,我就給她們做做飯洗洗衣服。反正只要這對小姐妹開心就好,我也就樂在其中。

負擔不起昂貴的早教費用,別焦慮,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我說:你這兩個女兒性格都蠻外向,女孩大條一點挺好的,還是媽媽教得好,有你這樣的媽媽是孩子們的福氣。

薇薇姐嘆了一口氣:福氣談不上,我們家條件不好。樓上孫奶奶家的小孫女跟我們家妹妹差不多,從小就去早教班,一年學費一萬多,說今年準備上全託,學的東西多,費用更高。其實,小雅6個月大的時候,也想給她報早教班,因為是第一個爸爸特別重視,一聽學費我就制止了。那會兒,我們剛剛買了這套房,手上積蓄並不多,又沒人幫忙帶孩子,想著等以後我能上班了,家裡經濟寬裕點再考慮。直到老大兒了幼兒園,老二也出生了,我更出不去,早教還是上不起。我學歷也不高,不會教,只能等孩子睡了看看育兒類的書,但是相比早教班肯定差遠了,有時候想想也覺得對不起她們。還好孩子爸爸經常寬慰我,孩子都這麼小最需要媽媽的陪伴,一家人在一起最重要的,總體也還算和諧。

負擔不起昂貴的早教費用,別焦慮,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薇薇姐的一番話讓我深思許久,我陪伴孩子的時間也不多,也慶幸有老人幫忙。關於早教,我覺得對家庭要求還是比較高的,一方面需要有一定的經濟基礎,另一方面父母或祖輩(大多早教機構要求父母陪同)有很多空餘時間,但現實中有錢有閒的人畢竟不多,普通人倒不如讓孩子享受吃吃睡睡的嬰兒期生活。

當然,早教是很重要的,但不一定要去早教班,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環境是嬰幼兒長期適應的教育場所。早教機構的課程真的像推銷員說的那麼神奇嗎?我們不妨先來了解一下早教機構經常會提到的幾大教育理念:

1、福祿貝爾教育理念

福祿貝爾,是德國教育學家,被譽為"學前教育之父",在1937年創建了第一所學前機構,是現代學前教育的創始人。他的核心思想是順其自然,主張教育應該遵循孩子的發展規律,順應幼兒的自我發展。福祿貝爾尤其強調遊戲的價值,其本人擅長數學和建築學,在其創辦的學校中,以球、立方體和圓柱體為基本形態,為兒童設計了6套玩具,稱為"恩物"。他認為

遊戲是孩子的本能,應該鼓勵孩子的社會活動,不要束縛、壓制孩子的天性。

負擔不起昂貴的早教費用,別焦慮,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2、杜威教育理念

杜威認為"教育即生活",教育是通過把優秀的人類經驗傳遞給下一代,從而指導人類的生存、生產活動,培養孩子適應社會發展的能力。他認為,

教育不應該有目的,道德教育和智力教育應該並重,孩子應該從實踐活動中獲取知識,通過聽課和讀書學來的知識是不切實際的。我國著名教育學家陶行知,結合杜威的教育理念和我國國情,改為"生活即教育",在生活中滲透、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

負擔不起昂貴的早教費用,別焦慮,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教女兒洗衣服

3、蒙臺梭利教育理念

蒙臺梭利,意大利幼兒教育家,蒙臺梭利教育理念的創始人,創辦了"兒童之家"。她認為,孩子是教育的中心,家長和老師應該作為觀察者而非主導者,在沒有被孩子邀請的前提下,不應該去不要去打擾孩子。她發現了嬰幼兒在不同時期的表現特徵,創造了一套"嬰幼兒敏感期理論",在不同的敏感期給予孩相應的指導。目前國際上和我國的嬰幼兒早教機構課程,基本上都是在這一理論基礎上展開的。

負擔不起昂貴的早教費用,別焦慮,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蒙臺梭利嬰幼兒敏感期理論

4、皮亞傑教育理念

皮亞傑,瑞士近代最有名的兒童心理學家。他認為,智力的本質是適應,動作是認識的源泉,最早的動作是與生俱來的無條件反射,向外界發出自己需求的信號,並於與周圍環境互動。他從兒童認知理論的角度出發,他把兒童的認知發展分成以下四個階段:感知運算階段(感覺-動作期,0-2歲)、前運算階段(前運算思維期,2-7歲)、具體運算階段(具體運算思維期,7-11歲)、形式運算階段(形式運算思維期,從11歲開始一直髮展)。皮亞傑關於兒童心理發展的理論,強調了兒童認識發展是一個積極主動的建構過程,教育要遵循兒童的認知結構發展規律

負擔不起昂貴的早教費用,別焦慮,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皮亞傑兒童認知發展理論

5、華德福教育理念

1919年,魯道夫·史代納在德國創立第一所華德福學校,華德福教育強調萬物應有時,認為宇宙有自己的節奏,白天和黑夜、一年四季、潮起潮落,兒童也有自己的內在平衡,比如兒童的心跳、呼吸以及他們步行的速度。華德福教育認為每個兒童天生與眾不同,應該尊重每一個孩子所特有的天性,遵循兒童意識的發展規律,幫助孩子走上屬於他們的自由旅途。

他認為,對於 0-7 歲的幼兒,基於其處在意識發展的初期階段,通過對現實生活無條件的接收並模仿,為了未來發展打好基礎做準備。現代的華德福教育機構還主張:儘量避免使用電視、電腦等現代電子設備,儘量為幼兒提供一個自然、純樸的生活環境。

負擔不起昂貴的早教費用,別焦慮,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斯坦納(瑞士數學家)認為: 規律是健康之柱,人類、大自然都在規律中演進,配合大自然的規律是促使幼兒生理與心理健康成長的條件。生活和活動的節律就像呼吸一樣重要,重複和秩序能給孩子帶來穩定感和安全感,培養兒童的意志力,是健康身體發展的基礎。同時幼兒的理解能力和自我存在的安全感也是通過每天的節律和重複建立起來的,早期的順序規律生活經驗可以為幼兒未來的邏輯思考奠定良好基礎。

早教≠早教機構

1906年,兒童教育家蒙臺梭利在意大利創辦了一家名為"兒童之家"的託兒所,早教開始走向科學的道路。隨後皮亞傑等兒童心理學家研究證實,0-7歲是人一生中智力、情感的發展中最為關鍵的時期。此外,腦科學的相關研究成果表明,0-3歲是嬰幼兒大腦發展的關鍵期,這個階段大腦迅速發展,為孩子日後各方面能力的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

負擔不起昂貴的早教費用,別焦慮,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嬰幼兒

20世紀90年代末,我國教育改革開始關注0-3歲嬰幼兒的早期教育,1999年,賈軍在國內開辦了第一家早教中心"東方愛嬰",越來越多的家長越來越關注孩子的教育問題,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金寶貝、美吉姆、紅黃藍等國際連鎖早教機構或者中外合資的早教機構,從北京、上海、廣州等大城市逐步發展至中小城市。

負擔不起昂貴的早教費用,別焦慮,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二十多年的發展,我國早教機構如雨後春筍。但據報道,我國早教機構依然存在很多問題。①師資力量薄弱,在我國並沒有對早教老師的職業資格證,這就導致早教老師的知識水平和業務能力參差不齊;②照搬國外課程體系,用國外的標準來指導嬰幼兒和家長,與我國文化、國情有差異;③藉助知名教育理論,徒有噱頭,抬高價格,但大多數早教機構並未深入瞭解自己所宣傳的多元智能理論、蒙臺梭利教育理論、奧爾夫音樂教育理論、瑞吉歐教育理論和腦科學理論等;④缺少對家長的指導,早教機構的部分課程關不對家長開放,老師帶著孩子做遊戲,不利於親子交流;⑤重教育、輕養育,關注嬰幼兒的動作、認知、語言、情感、社會性交往等多個方面的發展,對幼兒的吃與睡、生活與盥洗等方面很少涉及,嬰幼兒原本該有的生活就被忽略了。

負擔不起昂貴的早教費用,別焦慮,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事實上,早期教育並不能完全依賴早教機構。據調查,大多數早教0—3歲的嬰幼兒80%散居在家庭中,父母或祖輩才是對其實施早期教育的第一主體,日常生活才是實施教育的主要途徑。早期教育機構原本是應該“通過提高看護人的教保水平而促使孩子身心健康發展”立足於嬰幼兒發展特點,著力於對家長的教養做出指導,向家長傳授科學的育兒知識。

福祿貝爾曾經說過:國家的命運與其說掌握在當權者手中,倒不如說掌握在母親手中。即使家長把孩子送到了早教機構,也不能忽視對育兒知識的學習和取捨。父母比早教老師更懂自己的孩子,孩子教育的主動權不應該全權交給早教老師。

負擔不起昂貴的早教費用,別焦慮,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我國有古語云,染於蒼則蒼,染於黃則黃。家庭是孩子發展最初的場所,從胎教開始,孩子就無時無刻不在受到家庭成員,尤其是父母有意或無意的教育和影響,從而獲得了最基本的生活常識、生存技能。相關研究發現,很多幼兒和其父母在看待問題的角度上具有驚人的一致性。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其言行影響孩子的認知發展。

1、尊重孩子

中國人民大學焦國成教授曾指出:“如果天下父母都是慈愛的,那麼天下子女都是幸福的;如果天下子女都是孝順父母的,那麼天下父母都是幸福的;天下的父母、子女都是幸福的,則我們的世界必定是幸福的。”父母應該為孩子創造寬鬆的家庭環境,讓孩子獲得足夠的安全感,經常對孩子表達自己的愛,讓孩子對父母形成安全依戀,孩子在無形中獲得情緒管理能力。

負擔不起昂貴的早教費用,別焦慮,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沒有愛,孩子就會枯萎;沒有尊嚴,孩子就不快樂。 孩子和成人一樣都希望獲得尊重和肯定,兒童也是獨立的個體,同樣有自己的尊嚴。家長在和孩子溝通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方式,拒絕暴力溝通,家長只有準確而平靜地表達出自己的想法,孩子才會準確獲取家長的情緒信息。研究成果,家庭環境的"溝通性"越好,那麼兒童的情緒管理能力則越好。

2、理解孩子

皮亞傑認為, 幼兒期兒童的道德發展正處於他律階段, 是非對錯判斷全是來自於權威 (主要是父母) 對其的評判上。父母關注孩子的情緒變化,對孩子性格、習慣以及心理具有重要影響,有助於孩子的獨立、自信和成長。研究發現,如果父母忽略甚至限制幼兒的消極情緒 ,那麼幼兒很可能傾向於頻繁的或強烈的消極情緒,特別是女孩,那麼幼兒會表現出更多的憂傷情緒。

負擔不起昂貴的早教費用,別焦慮,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但如今,受"窮養男孩,富養女孩"觀念的影響,我國很多家長在對男孩子的教育上有一個誤區,認為男孩子哭鬧是懦弱的表現,尤其有些父母對男孩子的消極情緒的處理就是忽視,甚至不允許男孩哭泣。其實這樣是不科學的,人的情緒是需要宣洩的,不分男女。尤其是嬰幼兒童,他們的情緒管理能力處於發展初期,父母予以更多的關注和引導,有利於孩子的身心健康。

3、拒絕溺愛

著名心理學家·阿德勒曾指出:成人對孩子的過分呵護,是造成幼兒自卑心理重要原因。新手父母對於孩子的各種表現都很好奇,有很擔憂,覺得孩子很柔弱,需要家長的全力保護。其實在生命之處,幼兒對世間萬物都有探索求知的慾望,家長如果過多限制,會讓幼兒失去鍛鍊嘗試的機會。


負擔不起昂貴的早教費用,別焦慮,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兒童心理學研究表明,幼兒的思維具有直覺行動性和具體形象性,幼兒不經過親自思考和實踐,觀察、動手等相關能力是不能內化為幼兒成長所需要的能力的。幼兒會因為自己沒有親身實踐,感受不到自己的能力,也體會不到成功的快樂,不利於自信心的培養。不僅如此,長久以往,孩子缺乏獨立生活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會走向另外一個極端——自卑。一味溺愛孩子,孩子覺得父母理所當然應該做很多事情,最後並本不懂得心疼父母,不知感恩的孩子是不快樂的


負擔不起昂貴的早教費用,別焦慮,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十二媽媽寄語:都說,父母是原件,孩子是複印件。然而,完成複印並不是在孩子出生的那一刻,孩子與父母生活在一起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孩子的認知帶來潛移默化的影響。父母在育兒過程中,應該不斷學習,充實自己,不以工作忙碌而忽視對孩子的關愛,也不應一心撲孩子身上而放棄自我。快樂的父母,會養出快樂的孩子;消極的父母,會養出消極的孩子。做孩子的榜樣,也做最好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