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學心理學家:"表揚孩子"與"鼓勵孩子"差別巨大

哈佛大學心理學家卡羅爾·德韋克在過去的10年裡,和她的團隊都在研究表揚對孩子的影響。他們對紐約20所學校,400名五年級學生做了長期的研究,這項研究結果令學術界震驚。在實驗中,他們讓孩子們獨立完成一系列智力拼圖任務。

哈佛大學心理學家:"表揚孩子"與"鼓勵孩子"差別巨大

首先,研究人員每次只從教室裡叫出一個孩子,進行第一輪智商測試。測試題目是非常簡單的智力拼圖,幾乎所有孩子都能相當出色地完成任務。每個孩子完成測試後,研究人員會把分數告訴他,並附一句鼓勵或表揚的話。研究人員隨機地把孩子們分成兩組,一組得到的是一句關於智商的誇獎,即表揚,比如,"你在拼圖方面很有天分,你很聰明。"另外一組孩子得到是一句關於努力的誇獎,即鼓勵,比如,"你剛才一定非常努力,所以表現得很出色。"為什麼只給一句誇獎的話呢?德韋克解釋說:"我們想看看孩子對錶揚或鼓勵有多敏感。我當時有一種直覺:一句誇獎的話足以看到效果。"

哈佛大學心理學家:"表揚孩子"與"鼓勵孩子"差別巨大

隨後,孩子們參加第二輪拼圖測試。有兩種不同難度的測試可選,他們可以自由選擇參加哪一種測試。一種較難,但會在測試過程中學到新知識。另一種是和上一輪類似的簡單測試。結果發現,那些在第一輪中被誇獎努力的孩子中,有90%選擇了難度較大的任務。而那些被表揚聰明的孩子,則大部分選擇了簡單的任務。由此可見,自以為聰明的孩子,不喜歡面對挑戰。

哈佛大學心理學家:"表揚孩子"與"鼓勵孩子"差別巨大

為什麼會這樣呢?德韋克在研究報告中寫道:"當我們誇孩子聰明時,等於是在告訴他們,為了保持聰明,不要冒可能犯錯的險。" 這也就是實驗中"聰明"的孩子的所作所為:為了保持看起來聰明,而躲避出醜的風險。鼓勵,即誇獎孩子努力用功,會給孩子一個可以自己掌控的感覺。孩子會認為,成功與否掌握在他們自己手中。反之,表揚,即誇獎孩子聰明,就等於告訴他們成功不在自己的掌握之中。這樣,當他們面對失敗時,往往束手無策。

哈佛大學心理學家:"表揚孩子"與"鼓勵孩子"差別巨大

多鼓勵,少表揚;多描述,少評價,可以避免孩子被表揚綁架,或輸不起,未達目的而不擇手段。

美國的小學老師已經制定出來的專門的"話術表",當學生表現好的時候,就可以用這幾句話來替換表揚。

哈佛大學心理學家:"表揚孩子"與"鼓勵孩子"差別巨大

1、 雖然很難但是你沒有放棄

當孩子完成了一件對他來說非常艱難的事情的時候,家長一定要讓孩子保持一顆永不言棄的心。

2、 你這個方法非常新穎

天馬行空的想象就是孩子的優勢,父母應該保護孩子的這份創新力而不是扼殺。

3、 你很努力

當孩子給你看他的勞動成果的時候,除了要對成果的認可還要對孩子努力的認可。

4、 我很高興你可以重視別人的意見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有的時候別人的意見是非常重要的。

5、 你可以這樣選擇,非常好!

如果孩子可以非常出色的完成一件事情,有的時候是做出了一個非常正確的選擇,表揚選擇其實就是表揚聰明,但是效果不一樣。

3-6歲是孩子大腦發育的黃金時期,家長平時都忙於工作,忽略了這一點,導致孩子落後同齡孩子一大截。所以,父母一定要抓住3-6歲這個大腦發育的關鍵期。

哈佛大學心理學家:"表揚孩子"與"鼓勵孩子"差別巨大

好習慣培養繪本《兒童習慣培養和情緒管理》專門為培養兒童情商而設計的繪本,繪本里的故事與兒童的情緒和習慣密切相關,故事內容不僅生動有趣,而且配合插圖更容易讓兒童理解故事的道理。

父母可以把繪本當做培養孩子習慣和性格的工具書,睡覺前講給孩子聽。

哈佛大學心理學家:"表揚孩子"與"鼓勵孩子"差別巨大

繪本不僅包含兒童情商啟蒙,還包括行為習慣的養成。內容都是小動物之間發生的有趣的小故事,簡單而且貼近孩子的生活,孩子可以從故事中學會如何與小朋友們相處,在社交中遇到了問題該如何去解決。

李玫瑾教授說過:“3-6歲是孩子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父母不能缺席孩子成長的關鍵時期,錯過了就算付出十倍的努力也是彌補不回來的”。

哈佛大學心理學家:"表揚孩子"與"鼓勵孩子"差別巨大

相信為人父母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就需要家長注重培養孩子良好的品質和習慣,讓孩子走在同齡人前面。

哈佛大學心理學家:"表揚孩子"與"鼓勵孩子"差別巨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