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只见美国出台刺激经济的政策,而不见欧洲和日本?

用户15874803358


刺激政策分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解释一下:财政政策就是政府花钱;货币政策就是印钱

下面分别说一下欧盟和日本,

欧盟

在财政上,欧盟各国是各自为政的,就是自己说了算。所以只能各国自己干自己的,没办法集体出台一个政策。其实各国也都出了钱,但是金额没那么大,所以不太引起注意。德国批准了7500亿欧元的一揽子刺激计划,这是有钱的,更多的是没钱的,像意大利这种平时就赤字的,这个时候就主要靠援助了。

在货币上,欧盟使用统一的货币,欧元。之所以没有降息,是因为欧盟央行的利率早就已经是-0.5%了,继续下降的空间很小,而且欧洲认为,主要的问题的控制疫情,美国已经放水了,水也会流到欧洲来,欧盟继续降息的意义不大。

日本

日本之前为了东京奥运会投入了2000亿,希望藉此提振日本经济信心,保障东京奥运会是最优先的任务,所以是不会大张旗鼓的抗击疫情的。

现在奥运会延期了,日本有可能会在财政上出台刺激计划。

货币政策上,日本和欧盟一样,早就已经是负利率了,空间不大。


胡人说八道


美国经过了这一轮的狂轰滥炸,包括美联储的利率直接下降到零、数万亿美元货币大投放、每日购买750亿美元的国债等,早已跟耶伦当美联储主席之时的一二年前面目全非,这犹如山洪暴发、黄河决堤,甚至连法海都会直摇头而自愧不如呀!

欧洲也是在债务的漩涡里越旋越深,自次贷危机后的2010年希腊危机爆发,2012年的欧猪五国债务危机,临阵脱逃的英国也是如愿以偿,而被带进漩涡中的德国也是精疲力尽、日渐衰退。2019年居然还出现了经济负增长,欧洲最强动力发动机也熄火。近日,国会还授权政府无限制发行国债。其他国家更更是不值一提,整个欧盟早已大水漫灌。一些中小企业也是岌岌可危、生死攸关,只有那些拿着高福利的民众还在不断地要求提高福利,伸手进入债台高筑的政府口袋里继续索要。

日本这次还真的表现出特别的淡定,而这淡定中也发出了一些无奈。从1995年开始,经过了十多届的总统替换,但唯一不变的就是量化宽松政策。到了今日,早已是一片汪洋,日本的经济状况犹如大海里的一叶小舟,任凭在量化宽松的货币大海里飘荡,谁知却是来了一场海啸,那又能如何?只能祈祷自求多福吧!

在这次疫情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之后,已经开始蔓延到经济危机;而产业危机却又可能引发经济大萧条;疫情的扩散带来的健康危机。多机连发、躲无可躲!除了不断地放水,还能有什么更好的办法。但大海不断地波涛汹涌,只能希望其他人下去先喂饱鲨鱼,这样才可能逃脱这次危机。


鞅论财道


并非如此。

当前全球遭受大面积经济问题之际,不仅是美国,基本上所有的国家都在采取应对之法。

——应对“疫情防控”的重要性无疑是第一位,其次才是“针对经济推策略”。

实际上,具体的行动肯定是同时进行的,重要程度上的主次之分而已——疫情不控制住,任何国家的“社会化经济活动”都无法开展起来。

那么这种“死循环”中的关键一个“结”,疫情的有效防控,实施起来需要大量的财力和上下一致的人力的。

财力需求之大,可能是我们普通人无法想象的,比如一些小国就干脆直接宣布“不做主动性抵抗了”……

所有这一切,都发出了同一种信号:要钱、要很多钱、要不知道多少才够的钱……

据专业财经机构不完全统计,截至北京时间2020年3月24日,2020年以来,有44个国家与地区先后进行降息,累计67次,其中18个国家与地区降息2次以上。其中,3月更是全球央行降息密集期。

因此,2020年开始之后的时间里,全球经济一片惨淡的情况下,并非只有美国采取了宽松政策,几乎所有国家都纷纷加入了“提高流动性”的做法,只是在具体的办法和程度上,没有美国那样不计后果,大多数都是采取“降低利率”的手段而已。


檀纸间


欧元区国家则面临着不同的问题。主要在这几个方面:人口老龄化程度较高和劳动力短缺,导致长期以来产出增长缓慢、财政赤字持续攀升;高福利型社会政策进一步加剧了许多欧元区国家的财政压力;评级机构下调主权信用等级加剧了市场看空预期,投资者要求利率提高的呼声使市场预期产出和增长将会下滑,进一步加剧了债务累积,形成恶性循环。
由于欧元区内部各国的经济结构、价格水平、失业率等情况各不相同,欧洲央行难以采取及时统一的货币政策来应对可能爆发的金融危机,这将延长政策时滞和效率。

日本自91年泡沫经济破灭之后一直处于低增长甚至负增长的通缩状态。原因也是多样的,比如与欧元区国家同样面临人口结构老龄化、低人口增长率等;在信息技术时代日本的产业结构没有及时调整,与欧美国家特别是美国相比,其并未取得像制造业那样的比较优势,因此制约了其劳动生产率的提升和长期增长;此外,还有一些观点认为80年代广场协议导致日元升值对制造业的打击,其影响比较持久,同时,金融自由化改革的契机与方式也抑制了其增长率的提升(何帆2010,世界经济)。


日本央行在90和2000年代曾多次降息以刺激经济但并无成效,这意味着日本"失去的二十年"实际上处于流动性陷阱中,货币政策不能刺激投资进而带动产出提高。

然后来看下危机期间和危机之后:
当07年秋天美国房地产市场的信贷政策开始收紧时,一系列连锁效应出现。首先是市场预期开始扭转,房价下降;房价下降导致次级抵押贷款者出现信用违约,导致银行贷款大量呆坏账出现;银行开始没收房屋并拍卖以偿付机构投资者,这进一步加剧市场悲观预期,房价进一步下跌;银行流动性出现短缺问题,无力偿还资产支持证券,陆续开始破产;机构投资者因此出现大量投资损失也开始破产,金融系统流动性严重停滞,金融危机生成;由于机构投资者吸引了大量家庭和企业的资金,消费和生产受到影响,股市下挫并导致实体经济萎缩,消费和投资支出大幅下滑,失业率上升,金融危机演变为宏观经济危机。
美联储为应对危机,除使用传统的利率工具外,也直接在资本市场上购买机构投资者的资产支持证券,向市场注入流动性以复苏金融系统的正常运转,这是量化宽松(Quantitative Ease)政策的目标,也是日后美联储所使用的非常规货币政策(Unconventional Monetary Policy)的重要工具之一。


作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美国的经济危机通过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等途径传导至世界其他地区。欧洲作为美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首当其冲,出口大幅减少导致产出降低,增加了债务占总收入的比重从而加剧市场看空预期,投资者要求利率提升和财政紧缩,这反过来进一步降低了产出并恶化预期。如此循环,在09年欧债危机爆发,欧元区数个国家发生主权债务违约,经济陷入持续衰退之中。
如前所述,欧洲央行则迟迟无法拿出统一的行动方案以致延误救市。直到2015年初,欧洲央行才出台一万亿欧元的QE方案,但并未见成效。

总结:其实到这里就可以看出,货币政策表现差异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危机的起因和性质不同。美国的经济危机是由金融部门的流动性短缺引起,通过QE政策可以让金融系统首先得到修复,使银行和机构投资者有能力去杠杆、企业有能力进行债务削减,进而促进实体经济的复苏。欧元区经济危机则主要缘于长期的债务积累(美国同样有巨额债务和财政赤字,但危机之前美国的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率以及生产率进步速度等显然超过欧元区,这缓解了债务压力)和经济低迷,所以货币政策的重心应放在如何减少失业、促进消费、投资和出口等实体领域。但是,长期低增长和危机期间大幅衰退带来的通缩,限制了欧洲央行货币政策的可操作空间,近期欧元区多个国家出现利率突破零下限的现象便在于此。当然,如上所示,财政政策在目前的欧元区更是无法实行。日本的情况与欧元区类似。安倍政府上台后的宽松货币政策未能取得实质性成效,也是缘于流动性陷阱的限制。08年的经济危机对于日本这样的外向型经济产生了较大影响,使本就长时间存在的通缩和低增长状态加剧,进而不利于货币政策发挥作用。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不管是传统的利率工具还是量化宽松、信贷宽松等工具,其主要作用是抑制经济波动而非促进经济增长。美国经济在2010年探底,之后开始复苏,这首先是由于美联储和美国财政部等宏观当局的相关措施遏制了总需求缩减和产出降低。在此基础上,来自供给侧的技术变革(如智能制造、工业机器人、3D打印、新能源、新材料等等)和生产率进步是推动美国经济持续复苏的动力。


卓聚乐学


举个例子,出台政策好比打牌,如果你有王炸、4个2、还有一套JQKA和小对。正常逻辑不需要出王炸,正常出牌即可。

哪些国家开始放大招,并非强大,反而是中空的表现。

中国也好、日欧也罢,还有牌可出。美国已经开始打强心针了。


涛声依旧到枫桥


美国要控制住国内的经济情况下,同时增加盟友的信心,才能够让自身地位稳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