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權運動”背後掙扎的女性自我

有一天我請教一個老媒體人問寫什麼文章會火,老司機眼睛都不眨的就說了兩個字:“女權”,並且老司機非常語重心長的對我說:“這年頭,女權和吃人血饅頭是自媒體的剛需!”我低頭刷了一遍朋友圈和微博,發現自己以前關注的各種類型自媒體大V好像確實是每逢女權話題就點擊/轉發/評論超高,不禁感嘆老司機話語的英明,一語道破現代社會民眾熱點走向。


確實啊,從柯潔的“下蛋”,韓國的“N號門”到最近的羅志祥分手,各種各樣的社會事件都會看到關於女權的言論,除了社會事件,也有不少讓人諸多非常吸引人們目光的內容“冠姓權”,“職場歧視”...中間也不乏有許多“田園法西斯女權”的諸多驚為天人的邏輯和言論,總之“女權”非常吸引話題與討論。


但這樣也說明一點:女性與社會之間確實存在問題。


男女的成長軌跡確實不同

男孩女孩從小就不一樣。心理學家埃裡克森曾經有過一個實驗。他要求300名10-12歲的男孩和女孩子用動物玩具,汽車和木塊等等玩具來構建一個場景。他發現女孩更多傾向於建構於封閉結構的靜態場景和平面場景,她們更多的是入侵者(動物和男性形象,未出現女性形象)在強行進入內部。而男孩則更多是戶外,有著互動和行動的畫面,並且有些高度的內容,男孩的創造通常是行動導向,高高的塔式結構更多的行為,汽車和人。

而之後又在2-4歲的幼兒上去進行了同樣的實驗,這時候卻發現並沒有存在這樣差異。這樣的對比可能說明在社會,教育,家庭對人的角色的訓練中,女孩比男孩更少的導向行動,攻擊和成就。


“女權運動”背後掙扎的女性自我

在對於家庭的研究中,心理學家們也發現,父母會對兒童玩適合其性別類型的玩具而表揚他們,並且會對孩子玩為異性兒童設計的玩具持消極的態度。並且在各種文化中,相對來說,都是更多的獎勵男孩,自信與勇敢的行為,而對女孩更多的則是支持溫順,被動的行為。


“女權運動”背後掙扎的女性自我

然而社會對於人的人格期待往往卻是:強的宜人性,優秀的適應性,在團體中有著良好開放性。而這些人格的期待,對女性成長中所接受的性別角色訓練來說是非常不利的,她們不得不調整自己去適應這期待,這就是為什麼經常職場多盛產“女強人”而這些女強人往往背後一把辛酸淚的原因。


看到這裡女權們也別“氣抖冷,比起男人,女人為什麼要受這種苦!”事實上男孩們也有比較鬱悶的事情,他們因為更強的衝動和攻擊性,容易在早期教育有更多負面情緒體驗。另外在現在男性的性別教育文化中也有很重要的一條:保護以及謙讓女性,所以我們也會看到在情侶消費中男性買單的比例多。


女性的“我是誰”危機

心理學上有個詞“同一性”:指的是我們形成自我意象,並整合我們對自己和對他人如何看待自己觀點,簡單來說就是對“我是誰”的理解。在正常人身上,同一性如果遇到危機,面臨的心理上的痛苦是非常的,甚至有心理學家認為同一性危機所帶來的心理痛苦是最大的。


男女在同一性的建立上差異也很大。男性的同一性更多的是個人能力與知識,而女性的同一性則更多的集中在社會關係上,女性在建立同一性的時候更依賴社會關係。


“女權運動”背後掙扎的女性自我

20世紀40年代到60年代席捲世界的女權運動,給現代女性們帶來一份寶貴的禮物:女性都把職業作為自我同一性的一部分,職業成為了女性對自我效能感的很重要的一個部分。(避免誤解,這裡說明一下,實際上職業對於女性的積極情緒整體上有支持作用)但隨之而來一個問題對無數女性來說非常頭疼了:在家庭與事業之間自己該何去何從。


幾乎所有的女性都會被這個問題所困擾,而且從剛剛工作到育兒結束階段,這一整個時期,這個問題幾乎是無解式的,並且女性還必須去應對成年以及生育時期自己身體形成的變化。


“女權運動”背後掙扎的女性自我

自己在家庭中是母親,可是事實上教育對於母親這個角色的要求是很高的,女性早期需要付出相當多的精力在這件事情上面。雖然政府以及社會組織對於女性有著諸多的福利和支持政策,但是資本對於女性不管如何都是不友好的——你要懷孕,還要拿工資,你要可能會更多的精力在家庭,這對工作效率可能會不利。


前面談了女性的同一性形成更依賴社會關係,結合女性的社會角色矛盾,從這而也誕生了一個非常有趣社會現象,諸多田園女權的“神邏輯”——對男性/伴侶有著不合理的期待和要求,分不清權利與義務。


存在先於本質

女權追求究竟是“權利”還是“權力”?套用一個噴國內“女拳師”們的著名邏輯段子微博女權們的邏輯是:男人能跑2000米,女人能跑1000米,女拳師是要男人揹著女人跑2000米,不,是跑20000米!不跑你就是歧視女性,你還是不是人。


許多女權們追求不是平等,而是一種“支配”的權力。“N號房”事件微博簡直成了女權各種神邏輯的狂歡,各種仇恨男性的言論,男人就該死,等等諸多男女對立的言論。這不叫女權,這叫法西斯。談到責任她們跟你講傳統,談到義務時她們又跟你講開放,變換自在,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女權”真面目,你已經被暴打一通。


“女權運動”背後掙扎的女性自我

爭孩子“冠姓權”這種事情,有位好友有一個很好的說法:討論跟爸姓還是跟媽姓這種腦癱問題,那就跟隔壁老王姓吧,就姓王,對爸媽都公平,要是老王不滿意那就改抽籤吧,抽到什麼姓什麼吧。腦子是個好東西,希望廣大女拳師們都有,並且能把它用在正途上面。


帶領著羊群推翻獅子的羊要提防變成它變成新的獅子,又是一個俗套的與惡龍纏鬥的英雄變成惡龍的權力遊戲,女權們高呼口號,然後變成了自己的內在卻變成了新的權力支配者。


女性存在著與性別角色教育與社會期待不符,以及同一性問題,但是這並不是男性造成的問題,至於男性吃盡社會紅利,享有更輕鬆的人生這種無理由的恨,更是毫無智力的言論。而且事實上男性也很慘,他們的同一性形成衝突可能更復雜,而且事實上男性在家庭生活後期承擔的可能更多。


“女權運動”背後掙扎的女性自我

總而言之,簡而言之面對自我的掙扎女性該何去何從呢?


1.首先這個世界就是殘缺的,套用的榮格的一句話:神瞎了一隻眼,聾了一隻耳,秩序亂作一團,你們要對這殘廢的世界保持耐性。對男人對女人來說每個年齡都有各自不同考驗和問題,這很糟糕,但這確實存在,每個人都在負重前行。


2.在某些領域男人是能跑2000米而女人只能跑1000,解決問題的方法是讓女人騎單車/開車完前面的1000米,然後再開始和男人跑。這是一個社會問題,真正的女權應該去討論這些問題,例如資本與生育之間的矛盾。


3.最後“存在先於本質,世界是荒誕的,人生是痛苦的,要自由選擇”人生來並沒有本質,只是單純的存在,人通過自由選擇尋找存在的意義,使自己成為本質的存在。因為人的自由選擇不同,人的本質也各不相同,人需要為自己的選擇負責,不僅為自己的願望,也為所有人負責。


生而為人,不論男女都不是自由的,但我們仍然應該積極的去探索與反思這個世界,不要盲目的接受世界的定義,我們能夠創造屬於我們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