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覆你饮食三观的十大活食,活吃章鱼上榜!够胆再进来看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对饮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今,我们评价一道美食的标准已不仅仅是色香味俱全,同时还讲求原汁原味。人们通常认为,原汁原味的食物更具养生功效。但随着这种观念的发展,也出现了一些看起来过度原汁原味的食物,比如生吃。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那些颠覆人们饮食三观的十大活食,一个比一个重口,吃过三样你就无敌了。

Top10:醉虾


颠覆你饮食三观的十大活食,活吃章鱼上榜!够胆再进来看


作为中国十大禁菜之一的醉虾是南通、上海及宁波一带一道特色传统名菜。这也是一道比较受欢迎的活吃美食。醉虾的主要制作材料为活河虾,顾名思义,就是把活虾放入酒中,没一会儿等虾醉了就可以食用了。醉虾肉质鲜美口感饱满、回味悠长、软嫩滑爽。放到嘴里还能感觉到虾在挣扎,可以说相当残忍的。

Top9:八爪鱼


颠覆你饮食三观的十大活食,活吃章鱼上榜!够胆再进来看


我们经常可以在一些吃播里看到主播们活吃八爪鱼,看到章鱼的触角吸附在播客们的脸上,然后被食客硬生生推进嘴里,再一点一点的吃掉,还真的有点恐怖呢!其实生吞八爪鱼是一道韩国名菜,这个源自韩国南部海港的渔民料理也是韩国美食的代表。听吃过活的八爪鱼的网友描述,一股腥气,像是嘴里被放入了一个橡皮筋,刚想仔细品味,一紧张,咽下去了。

Top8:鸭掌


颠覆你饮食三观的十大活食,活吃章鱼上榜!够胆再进来看


同样为十大禁菜之一,全名烤鸭掌,据说这道菜的具体做法是将活鸭放在微热的铁板上,把涂着调料的铁板加温,活鸭因为热,会在铁板中走来走去,到后来就开始跳,最后鸭掌烤好烧好了,鸭子却还活着切下脚,装盘上桌。

Top7:甲鱼


颠覆你饮食三观的十大活食,活吃章鱼上榜!够胆再进来看


这道菜的全名为铁板甲鱼。具体做法是将鲜活的甲鱼放在有调料的凉汤中用慢火煨,甲鱼是活的当水渐渐升温后,甲鱼就会因为热而喝汤,调料自然就进入了甲鱼的体内。渐渐火越来越热,看着锅中,甲鱼痛苦的翻滚,甲鱼熟了时,外面的汤和甲鱼喝下的汤,使甲鱼肉味中都有汤的味道,据说鲜美无比。

Top6:鲤鱼


颠覆你饮食三观的十大活食,活吃章鱼上榜!够胆再进来看


活吃鲤鱼是用鲤鱼做成的一道鲁菜。鱼菜上桌后,鱼嘴还在一张一合,鱼尾还在微微颤动,此景大约可持续20-30分钟,让人叹为观止,凶残至极。不过相关信息显示,这种做法,香味难以浸入鱼肉,鱼蛋白质难以分解,可能有寄生虫未被杀死,考虑到美味、健康和营养方面,不建议大家经常食用。

Top5:牛蛙


颠覆你饮食三观的十大活食,活吃章鱼上榜!够胆再进来看


这道美食来自于日本。我们知道日本人爱吃新鲜的,但是生鱼片貌似已经满足不了他们对“鲜”的追求了。于是又有了各种奇葩而又残忍的美食,活吃牛蛙就是其中一道著名的黑暗料理。这道料理,把牛蛙拿出来直接杀,可以看到牛蛙还在痛苦的挣扎,端到客人的桌上是,牛蛙还在蹬腿,它们要睁着眼看着自己被吃掉,凶残指数爆表!

Top4:驴


颠覆你饮食三观的十大活食,活吃章鱼上榜!够胆再进来看


这道菜全名浇驴肉,具体做法是将活驴固定好,旁边浇上烧沸的老汤。食用者指定要吃某一部分,厨师剥下那一块的驴皮,露出鲜肉,用木勺舀沸汤浇那块肉,等浇的肉熟了,再割下来装盘上桌,据说吃这道菜的大部分并不是为了吃菜而吃菜,纯粹就是为了看如何浇驴和驴的面目表情,可以说是十分变态了。

Top3:蚯蚓


颠覆你饮食三观的十大活食,活吃章鱼上榜!够胆再进来看


蚯蚓我们极常见,一般都是在泥土之下,靠吃泥为生,给人感觉特别脏。我们经常可以在一些探险节目里看到主人公吃活的蚯蚓。比如我们在综艺节目《跟着贝尔去冒险》就可以看到嘉宾们活吃蚯蚓场面。对于一般人来说,看着都觉得恶心至极,更别说吃了。更有相关新闻报道英国一男子不但也吃活蚯蚓,而且一次吃下了上千条。

Top2:小老鼠


颠覆你饮食三观的十大活食,活吃章鱼上榜!够胆再进来看


十大禁菜中有一道菜来自于以吃得大胆闻名于世的广东,这道菜便是传说中的三吱儿。主要材料为刚出生的活老鼠。菜名三吱儿的由来则是食客用烧红的铁头筷子夹住活老鼠,它会“吱儿”的叫一声,这是第一吱儿。再来将它沾上调味料时,又会“吱儿”一声,这是第二吱儿。当食用者把小老鼠放入口中时,鼠发出最后一“吱儿”,极其残忍,小编比较好奇的是是什么样子的人才能想出这么变态的吃法。

Top1:活吃猴脑


颠覆你饮食三观的十大活食,活吃章鱼上榜!够胆再进来看


据说这道菜的具体吃法是在吃猴脑的餐桌中间开一洞,其大小恰好可穿进猴头。待猴头伸出桌面时,将活猴的头骨击出洞,再淋上热油,用银勺挖出脑髓,即可食用。此时猴子尚未死去,哀嚎之声,撕心裂肺。对此小编想说,猴子是和人最相像的动物,怎么下得了口。

吃猴脑起源明末清初,吴三桂引清兵入关,为了取得作战胜利武将们把活猴关在笼中,当场用小榔头击破猴头,取其脑浆食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